中国地方禽畜(鹅)——12伊犁鹅
伊犁鹅(Yiligoose)又称塔城飞鹅、新疆鹅,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和塔城一带,主要分布于博尔塔拉、阿勒泰、和田、喀什、阿克苏、博乐蒙古自治州以及乌鲁木齐等地。
伊犁和塔城地处新疆西北部的谷地和盆地,平均海拔600m。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40℃;无霜期135~170天。年降水量200~500mm。产区水资源丰富、河流纵横、水草丰茂,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伊犁鹅与欧洲鹅相同,起源于灰雁,驯养历史距今大约200余年,其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仍与其野生祖先灰雁近似。1985年伊犁鹅饲养量约11万只。2003年伊犁地区存栏量约5万只,塔城地区存栏量约3万只。
据塔城县志记载,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即有人养鹅,新疆巩乃斯河与特克斯河汇合处的肖尔布拉克沼泽草甸区域被证明是伊犁鹅早期的一个驯养中心。伊塔地区沿河两岸的居民,每年春季都有人到苇滩中去拣雁蛋,捉雏雁,用以孵化和驯养,经过两代以上的驯养后,基本可成为家鹅。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用鹅绒做枕头、棉衣和被褥,既轻暖、又防潮,尤其是鹅绒枕头被视为婚嫁珍品。鹅肉香美可口,“鹅肉抓饭”是民族佳肴,这些都是伊犁鹅形成的重要因素。
伊犁鹅体躯呈椭圆形,头上无肉瘤,颌下无咽袋;颈较短,腿短粗,翼、尾较长。羽毛紧贴,羽色有灰色、白色和花色。喙呈橘红色。虹彩呈蓝灰色,皮肤呈白色,胫、蹼呈橘红色。灰鹅的头、颈、腰部羽毛为灰褐色。胸、腹、尾下为灰白色,并杂以暗褐色小斑。喙基周围有一条狭窄的白色羽环。翼羽、肩羽、腿羽呈灰褐色具棕白色边缘,如叠瓦状。尾羽呈褐色。花鹅的羽色灰白相间,头、背、翼为灰褐色,其他部位为白色,尤其颈肩部大部分有白色羽环。白鹅全身羽毛为白色。雏鹅绒毛体上部呈黄褐色,体侧呈黄色,腹下呈深黄色。
伊犁鹅产蛋季节性很强,一般多在春季繁殖产蛋,3~4月份为产蛋盛期;也有少数在春、秋两季都产蛋。年产蛋5-24个,平均10个。第1~3年的产蛋数分别为7~8个、10~12个、15~16个。第3年达产蛋高峰,并维持至第5年,第6年以后产蛋量逐渐下降。
伊犁鹅是我国地方鹅品种当中唯一来源于灰雁的鹅种,是非常珍贵的小型鹅品种资源。其抗病力强、耐严寒、善飞翔,既能在江河湖泊沿岸的水域饲养,又能在草原上放牧饲养,是一个适应性极强的品种。但其产蛋量较低,应加强本品种选育,提高其生产性能,在开发利用中可引进地方鹅种或外来鹅种组建配套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