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板鸭是福建建瓯传统特色产品。由于其形、色、香、味俱全,制工精细、风味独特、食用方便,在清朝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八十年代即被中国食品总公司收入《家禽与传统禽制品》一书,列入全国传统腌腊禽制品名品板鸭行列。
建瓯板鸭在闽北一带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是闽北老字号板鸭,素有“八闽佳肴”之美称。它形如扁平龟状,色泽黄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不仅是当地人送礼、办酒席和家庭食用必备,而且深受外地宾客欢迎。
相传,早在宋孝宗赵昚时,建瓯已有盛记饭店的板鸭出名,并因宋孝宗赵昚曾在建安(今建瓯)称建王,因对建板鸭情有独钟而将其带入宋庭,列为“汉席珍品”。至清朝建瓯板鸭更是早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为福建传统名优土特产品。百年之前已为家家户户所欢迎,冬天不论家宴还是会客,被认为是可以上酒桌的菜肴,几个朋友相聚,买只板鸭下酒,或是买棵白菜煮橄榄仔米果粿,上面再盖个板鸭为宵夜,都觉得其味无穷。
建瓯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到翌年二月二收盘。其中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最佳。建瓯板鸭烹饪简便,经清洗切块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红烧,风味独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肴,也是中外游客喜爱购买的物品之一。建瓯板鸭的制作极为考究,用来制作板鸭的鸭源必须是在田野溪流中放养的,以吃稻谷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鸭”。这类鸭子需喂养百日方能上市,因其肉质好,有韧性,在腌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制成后肉厚质嫩,肥而不腻。
板鸭是风干的,阴雨天做不出好板鸭,因此制鸭人很重视气候。他们看到刮霜风的苗头,连夜赶往农村,挑出适合的母鸭宰杀后运回城内加工,在刮霜风时挂在有风的地方吹干,当鸭脖子骨节已露时就上市。这时的板鸭肉质实而不硬,有一种特殊的鸭香味,太湿无香味,太干肉硬无味。所以买鸭寄到外地去,就买尚未露骨节的,现买现吃要买三个骨节的。
活鸭宰杀后,除去内脏,留下鸭肺和成串的卵洗后,擦干腹内血水,然后加工,板鸭只用盐,不加其他佐料,上盐必须用手搓,在不同部位上掌握用盐的分量。据说肺部用盐有很强的技术,成串的卵是此鸭尚未下蛋的标记。用盐后一个对周(24小时),就用湿布将里外的盐渍擦去,一是除去多余盐分,不会过咸,二是表面洁净,色泽好,再用竹片将鸭撑开成平板状,在鼻孔上穿上绳,以便悬挂,经太阳稍晒后,悬挂在无阳光直照又风大的地方吹干。
板鸭的烹煮方法应整个背朝下蒸熟,然后切块装盘,再浇上加胡椒的热红(料)酒,近来也有人将胡椒与红酒放在鸭腹中蒸,使调味渗入鸭体内,切忌汤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