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斋饼”是全国其它地方没有的、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常州土特产。斋豆饼又名金钱饼,是常州土特产,以大豆斋饼为主体,在其中夹入馅心。其主要原料为豆子,素饼可用作祭祀,已登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豆斋饼自古以来就是常州人祭祖时必备的素食,也称为“斋”。顾名思义豆斋饼就是:用豆为原料制作的、供奉祖先用的饼状素斋。由此可见,“豆斋饼”的名称中既包含了制作的原料——豆;又包含形状——饼状;还包含了用途——素斋。豆斋饼的名称是常州人智慧的结晶,口口相传了一代又一代。

豆斋饼以大豆斋饼为主体,在其中夹入馅心。馅心采用虾仁、冬笋末、马蹄末、猪肉末等原料拌制,经油炸而成,色呈金黄、形似金钱、表皮香脆、内质松软,馅心鲜美,再辅以蕃茄酱、芥末酱、咖喱酱、籽麻酱等调料,客人按自己的嗜好蘸以食用,味道更为人胜。

常州人在吃的方面是很会动脑筋的,以前常州的传统食品很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口味要求的多样化,有些传统食品逐步失去了市场。但仍有些常州传统食品还能顽强地占领着市场一角。豆斋饼和素火腿是常州的土特产,特别是豆斋饼更是常州一绝。豆斋饼是由白雀豇豆为原料制作的一种豆制品,其制作工艺仅流传于常州地区,出了常州就难寻其影踪了,豆斋饼一词当然由常州人发明,是地地道道的常州土话。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前后六次驾巡常州,曾在常州籍状元钱维城家品尝过豆斋饼,觉得别有风味。后来皇帝回到京城皇宫,思念常州的豆斋饼,而宫中的御厨是怎么也做不出常州豆斋饼的。
制作方法:将一斤白豇豆淘洗干净,晒干,用石磨粗磨扬去皮,放入清水中浸泡.捞出,掺入白梗米,加清水一斤,用石磨磨成厚糊,放入盘中,把平底铁锅放小火上烧热,抹少许豆油,用竹片挑豇豆糊入锅,做成约三十个圆形饼,然后盖上锅盖,待一面烤黄,再烤另一面,即成小豆斋饼。
豆斋饼的制作并不十分复杂,上乘的原料应该用白雀梗——一种白色的豆子,因为豆中间有一个暗红点,犹如小雀的的眼睛,故称为白雀梗。可见我们的先人还是很有浪漫情怀和文化情调的。但一般的也可以用其他的豆子,如青豆、黄豆等,只是吃口没有白雀梗细腻。但不要选黑豆、红豆等色泽明显的豆,不然笃出来的豆斋饼色泽不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