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析《菊痴》的艺术特色

(2010-02-24 09:58:54)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小说评论

    小小说作家网山东版正在组织名作家小小说作品研讨,是一个很好的重温好作品的机会。

    第一期研讨作家修祥明,承蒙评委修祥明老师、秦俑老师、宗利华老师的鼓励,本人所写的《<天上有一只鹰>浅析》获得了一等奖。

    第二期研讨作家凌鼎年,这是我喜爱的小小说作家之一,故斗胆对他的《菊痴》进行了赏析。


  风格是作家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也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在小小说界,作家凌鼎年无疑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小小说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一篇一个题材,一篇一个点子,一篇一个角度,一篇一个写法”,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意味深长,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能启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菊痴》是一篇十分有特色的小小说,不仅体现了作家谋篇布局的高超技巧,也体现了作家的艺术追求。
  一、主题思想的深刻性
  《菊痴》表面上看是写一个老头痴迷于菊花的故事,如果不仔细揣摩,很难体会出作者文字表面下深层次的主题。事实上,作家是通过一棵名叫“绿荷”菊花的命运,揭示了老菊头的性格特征,表达了“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的主题,昭示出凡事不能违背事物本身的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这不禁使我想起了韩愈的《种树郭橐驼传》来,韩愈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种树高手种树的经验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可过多的去强求它的根本,待到时机成熟,它必将成“材”。然而有的人却“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抓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看似很爱护他们的树,实质上却在残害它的生存、阻碍它的生长。《菊痴》与《种树郭橐驼传》有异曲同工之妙。“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这个主题是深刻的,也是值得深思的。现实生活中,“老菊头”比比皆是。比如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又比如对孩子所谓的“素质教育”。
  二、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菊痴》为我们塑造了“老菊头”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让人过目不忘。他“爱菊”,连真名都没有,而叫“老菊头”;“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是名副其实的“菊痴”。这还不够,他还因护绿荷风雨之夜跌倒在地,瘫痪在床。即便如此,“菊痴”仍然无怨无悔,痴心不改,着迷到神经过敏的程度。侄女前来照顾瘫痪的“菊痴”,“菊痴”却怀疑侄女的男朋友是为绿荷耍手段耍到侄女身上,于是警觉起来,防贼似地提防着侄女,让侄女把绿荷搬到床前,以防有个三长两短。因为缺少阳光,这盆珍贵的绿荷由“失去先前的精神”,到后来“眼看绿荷活不成了”,最后到“绿荷芳魂去矣”,“正宗绿荷就此绝种”。小说正是以“爱菊—护菊—毁菊”作为线索,以“菊花”为衬托,一层一层地把老菊头的典型性格揭示了出来,一个固执、保守、迂腐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三、谋篇布局的技巧性
  《菊痴》的开头并没有从写老菊头入手,而是荡开一笔,先从菊花的品种写起,极力渲染菊花的珍贵。“菊花品种累千上百,黄白红紫,均有不胜枚举之品种。唯绿色菊花极为稀少罕见,而绿色品种中,又以‘绿荷’为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绿荷”本来就已经珍贵了,更何况老菊头拥有的“绿荷”品种竟出自清廷御花园。这样的开头营造了一种氛围,把菊花的名贵推向了极致。因为其名贵,因为其罕见,于是乎,它的得失,它的命运,也就非同寻常了,一下子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当然,写“菊花”是假,真正的目的是为衬托老菊头这个人物形象服务的。接着,作家笔锋一转,引出了两个人物——侄女和她的男朋友。但是,文中这两个人物没有只言片语,甚至形象都很模糊。这也是作家的有意安排,这两个人物是为了衬托老头菊头而出现的,只是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进一步表现老菊头“菊痴”的形象——半夜护荷而跌成骨折。至此,小说的情节出现了转机“老菊头”因疑心侄女而搬荷床前从而使“这盆绿荷不如先前精神了”,“他侄女几次提出搬到天井里照照阳光,老菊头终因放心不下,坚持不肯”,直至最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而绿荷去矣,把“绿荷”视为命根子的老菊头会怎样呢?会不会也像“绿荷”一样“去矣”?留下了悬念,让读者去思考。
  四、丰富的知识性
  《菊痴》的字里行间蕴涵着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书卷气。在《菊痴》中,作家告诉了我们那么多菊花的名字:“帅旗”“墨十八”“绿刺”“十丈珠帘”“绿水长流”“枫叶芦花”“凤凰转翅”“绿衣红裳”“古铜钱”“贵妃出浴”。读《菊痴》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还能了解到菊花的一些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并且丝毫不觉得枯燥,体现了作家丰富的知识修养。
  老菊头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正是因为他的封闭、固执、保守,“绿荷”才“一缕芳魂去矣”。这是美的毁灭,令人惋惜,也令人悲哀。如果生活中多了像老菊头这样的人物,必将阻碍社会的发展。好在“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之护之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似乎也在暗示着老菊头所代表的这种固执、保守的思想也即将绝迹。
  
  附:菊痴

          凌鼎年


  菊花品种累千上百,黄白红紫,均有不胜枚举之品种。唯绿色菊花极为稀少罕见,而绿色品种中,又以“绿荷”为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
  大凡名贵品种都娇贵,“绿荷”也极难培植,只少数大公园才有此品种,因而其珍其贵显而易见。
  据说私人有“绿荷”品种的不多见,但老菊头有。
  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爱菊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
  他家屋里屋外全是菊。什么“帅旗”“墨十八”“绿刺”“十丈珠帘”“绿水长流”“枫叶芦花”“凤凰转翅”“绿衣红裳”“古铜钱”“贵妃出浴”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菊展。
  数百品种中,老菊头最宝贵的自然是“绿荷”。
  也真有他的,那盆绿荷被他养得高不盈尺,枝不过三,棵壮叶大,底叶不焦,每枝一花,同时竞放;花绿如翡翠,花大似芙蓉。远观,花叶难辨,绿溢盆沿;细瞧,苍翠欲滴,绿意可掬——此乃老菊头命根子也。
  据传闻:此绿荷品种出自清廷御花园,故老菊头一向以拥有御菊亲本、正宗绿荷而自傲。
  老菊头最烦别人要他参加什么花卉协会,似乎一入会,绿荷名菊就难保了。
  他脑子里只有菊花,别的,对不起,他每见报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费前往。一到菊展,必先寻觅有无绿荷品种展出。若有,他必赏看再三,临走必甩一句:“非正宗绿荷!”
  于是,洋洋得意之情难抑。回家后愈发对那棵绿荷爱护备至。
  老菊头为了保存这棵正宗绿荷,可谓煞费苦心。这绿荷品种他每年只种一盆,绝不多种。他年年插枝,成活后选取一棵最壮实的保留,其余的连同老根一起毁掉。以免谬种流传,正宗不正。
  老菊头的这盆绿荷犹如邮票中的孤票、古籍中的善本,使得许多菊花爱好者垂涎欲滴,好多人千方百计想得之,但任是软的硬的,一概碰壁碰钉子。
  多少年来,他家的菊花只准看不准要,谁若不识相,开口向他要一盆,或想动脑筋分个根,剪一枝什么的,那他必不给你好脸色看,随你是什么人,一律如此。
  秋天的时候,老菊头的侄女带着一英俊潇洒的青年来看望他。老菊头向来把侄女当亲女儿待的,见侄女有如此一表人才的男朋友自然高兴万分,于是不免多看了几眼,这一多看,老菊头发现这青年有点面熟,想了很久,他终于记起来了,这青年就是曾劝他加入县花卉协会最起劲的一位,对了,好像记得他是公园的什么技术员,想到此,老菊头立即警觉起来,连神经末梢也像长了眼睛似的,如防贼似地注意起了这青年的一举一动。
  好啊,耍手段耍到我侄女身上来了。看来和我侄女谈朋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了这想法后,老菊头对侄女也有了三分戒心。
  有天半夜,老菊头被风声雨声惊醒,他放心不下那盆绿荷,披衣到天井里把绿荷搬进屋,不料因地湿,脚下一滑,跌了一跤,老菊头怕跌坏绿荷,倒地时硬是护住了那盆绿荷,故而跌得好重,痛得爬都爬不起来。过后,检查下来是尾骨骨折,需仆床静卧。
  于是,照顾老菊头,照顾菊花的责任,义不容辞地落到了他侄女身上。
  老菊头对侄女少有的热心生出了几分怀疑,他怕有意外,索性叫侄女把绿荷搬到他床前。
  慢慢地,这盆绿荷不如先前精神了。
  第二年春上,虽然窜出了几个新芽,但嫩嫩的、弱弱的。他侄女几次提出搬到天井里照照阳光,老菊头终因放心不下,坚持不肯。等后来眼看这盆绿荷要活不成了,老菊头才无可奈何地同意搬到天井里。可他本能地感觉到侄女的那位男朋友也在天井里,急得大叫搬进来,慌慌地细数着那仅有的几根芽缺了没有。
  终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之护之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