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22日黄山云雾雨晴

标签:
随笔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游记 |
7点赶回静隐听枫。为了方便我们赶时间,二哥今天为我们做早餐——浇头面,感谢。
昨天在店里看到一幅中堂,不知道字写的是什么,张家大哥也说不知道。问了朋友,今天告诉他是“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事无奇但率真”。张大哥说他昨天也问了他的哥哥,答案是一样的。我隐隐觉得他在给我留面子。没知识真可怕。晨光中,暂别静隐听枫。希望还能再见。
车行半小时,到黄山南大门。下高速临到目的地,所有人下车查核酸和行程码。北京来客,还是在这里排队再测一个比较稳妥。
再上车,拐弯就停进了汤口镇南大门停车场。保安热情指点我,停好车拐弯排队刷身份证进场换乘大巴,拐弯前可以在马路对面便利店补足登山三件套:雨衣、拐杖、帽子。老婆举以伞,保安对以大风。好吧
店里四个中年女性照看,好在客人不多,还有时间和我闲聊。一位大姐50岁出头,儿子大学刚刚毕业。祝她脱离苦海,怜她又要当准备当婆婆做奶奶带孩子。她倒乐观,说人生不就是这样。尚不知在哪里的儿媳妇如果家教好,或许可以多做一些家务。但最要紧的是赶快有儿媳妇,赶快有孙子。人这一辈子不就应该这样操劳?为了这番话,我多买了一套防晒的冰丝套袖。
出发。终于要上黄山,出发。昨天已经在网上买了门票、大巴和索道的套票,习惯性带着一家人脚步匆匆刷身份证冲进停车场,突然发现游客寥寥,登车、坐好、发车,毫不拥堵,基本不用排队。我要感谢这个时代吗?


云谷下车,换缆车,依然不用排队。登上缆车,激动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就象缆车外山谷间的云雾。自云谷而上,黄山虽然隐在云雾之后,但黄山之美已经了然于前。两亿年前,黄山地区从沧海变为陆地。随着之后的抬升造山运动,花岗岩为主体的黄山山体产生,并在种种作用下形成丰富的垂直节理,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百多万年前的第四季冰川,更是在黄山各处深深刻蚀、冲刷、雕凿,形成了遍布各处的冰川地貌。于是群峰争耸,裂隙遍体,飞石断崖,流泉涌云,今天的黄山便逐渐形成了。它不是磅礴的一座,而是俊秀的一组;每个个体都挺拔险奇,每座山峰多富有细节而有小巧的意味;我们见不到一座“黄山”,我们是迷失在一组山峦中,随山万转,趣途百里,惊喜不断。


下云谷索道,奔始信峰。不久,兴奋拍照的老二就把手机拍到了崖下。沮丧、惶恐的他,竟得到巡山工作人员的帮助,让手机拾而复得。我们激动地和巡山员合影。或许我们惊叹的“勇气”早已让他无感,但他这样的乐善仍是让我赞叹。匆匆,他和他的领导又要帮另外一个游客去捡手机了。要不要发明一款带螺旋桨的手机?我和老大展开了一段讨论。






云谷寺——始信峰——黑虎松——梦笔生花——笔架峰——北海宾馆——猴子观海——团结松——西海饭店,算是一路上行,在峰回路转中,在云雾青松前,有文创雪糕,有热了10多分钟还冰着芯儿的肉包,有孩子们最爱的烤肠,有热情指路的大姐,有摩崖石刻;
排云亭——西海大峡谷(一环、二环)——小火车,算是一路下行,在狭路徒行中,在绝望兴叹里,有挎着微单帮我们照相的小姑娘,有跑着找路想把大峡谷两条路走遍的高中小伙儿,有不期而至的山雨。看着照片,你也能感受到当时的湿热憋闷,当时的晴雨奇幻,当时的陡峭局促。多亏是在这样一个人少的时候来到这里,我能想象正常年景,壅塞在这条山路上进退失据、欲观不得停欲行不得路的游人的憋屈、愤懑、绝望。
但雨还是来了。直耸的崖壁窄小,正好庇护了山间回旋下行的我们。在离谷底小火车站还有最后400米的时候,我听到了循环播放着的广播,告知大家因雷雨可能会暂停火车运行,请大家购票从速。我订的酒店在光明顶,如果错过缆车,真不知要如何安排这一家老小。我不由得在狱中加快了脚步,赶向售票厅,边疾走边想着上次在峨眉山赶缆车的经历。为什么命运总会重复?
雨更密,风更紧。水顺着帽檐滴答滴答垂落,用手划着湿漉漉的手机屏,擦着迷离老花的双眼,急着找一家人的身份证信息以完成购票。狼狈仓促间,票买好了,家人们追上来了,小火车停运了。
一家人坐在候车厅,静静地陪着周围一圈同命运的游客,无所事事,却也并不焦虑。
半个小时不到,雨还在下,火车恢复了。一厅里的人一下挤进车厢。车斜停在轨道上,前后三节箱体,车体明彻流畅,没有座位,只可依靠,显得宽敞。我本奇怪为什么前后两节那么挤中间却没有人,上来就明白了,原来车的首尾方便看风景。这就是二哥和山上大姐力荐的网红小火车。他们说的对,我很难再来二刷黄山,这种网红项目,哪怕尝试了可能会后悔,不尝试是一定要后悔的。只是风雨中,站在车厢的中部,真的很难体会到这个网红项目的美。
很快。分分钟的时间,我们竟然从谷底到达了天海景区。这段路我们下去可是用了一个多小时,如果爬上来可能需要两个小时不止。车站口的风大得撑不开伞。停车场大哥说黄山缺不得雨衣打不得雨伞,诚不欺余。
好在这里离白云宾馆很近了。上行400米左右,几分钟的路,我们就在夜雨中踱到了宾馆门口。扫码——测体温——办理入住手续——管家贴身咨询服务。一切都很顺畅。特别是酒店熬好的热热的姜糖水,和大堂自助机的热咖啡、热巧克力,让这里显得格外美好。
晚餐就在酒店地下餐厅吃自助,一切都是热的,还有现煮的面、现做的冰激凌;可以买白酒啤酒;桌桌坐满取菜却不用排队。在这1800多米的黄山顶峰上,这样的夜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当然有。当然还是有的。管家告知日出时间及概率,建议看日出不迟于5点出发。我们竟然按时醒了;毫不犹豫地穿上酒店提供的防寒服出发了。在晨雾中。
白云宾馆距光明顶真的很近,500米左右吧。青石板山路齐整宽敞,走起来毫不费力。不过10分钟吧,我们就到了光明顶。光明顶?金庸先生写的决战光明顶就是这里吗?没有日出,没有决战。浓雾遮挡的不止是朝阳,仿佛还有声音。一圈不死心的人围坐在光明顶广场的长椅上,默不作声地等待。生命中充满了失望,但只要不绝望,生命就,就,就不会绝望。好吧




雾一直没有散去。绕行一下,还有一个“中国气象”的标。努力睁眼探去,浓雾里隐约可见,光明顶之上还有一峰,上面建有气象站吧。还是有人在雾中向上登去。而我?人有三急,我三步并作两步回酒店了。计时,六分钟回到酒店四楼的房间。人的潜力是巨大的。
早饭后,收拾停当退房,开始下山的行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是晴空万里。去晨雾不过两个小时左右。人生。只要不绝望。就。


天真是太晴了,酒店对面的鳌鱼峰,早晨隐身的气象站,全都一览无余。天上云行如水,云阵间一钩明月清晰可辨。
天真是太晴了。昨天穿戴地严严实实的防寒的冰丝套袖又被严严实实地穿戴起来防晒。昨天上的是后山,今天就从前山下。







说是下山,其实也是和昨天一样,起起落落,左旋右转,时宽时窄。只是天彻底晴朗了,知名的景点更多了,游人更多了。从半途起,不时遇到一个学生游学团,配有一位当地的导游。遇到的次数多了,渐渐熟络了,聊聊天,听他讲讲黄山,好像和黄山更熟络了。
不多时就到了玉屏峰,最著名的迎客松。那位导游说网上关于迎客松被换了水泥柱是个谣言。这知名的老松依然青翠。这让人很是欣慰。迎客松并不见出奇,但还是要和它合个影,算是到底来了黄山。旁边还有摩崖石刻区可以看。




离了熙攘的迎客松,回行不久就到了玉屏索道。乘索道下山,换成大巴,回到南门停车场,放好登山杖乘车离开,一切与来时翻转安排,只是下行索道的票可以在套票里选购,返回的大巴票却不包含。由于各处说明不清,等车时才发现这个失误。补票错过了一班车。好在人不多,并不需要排队;好在车次密,不过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再见 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