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周四晨西溪南

标签:
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游记 |
6点,还是6点,按时醒来。天光正好。放老婆孩子熟睡,我下楼开门,穿过庭院,出后门顺河边向东,按二哥的建议去西溪南逛一逛。




所谓后门,就是民宿院东南角的一扇柴门,随随便便立在那里,随随便便打开,不注意都看不到它。出门,下三级石阶,沿着丰乐河边树林一路向东,走过百米的土梗,就有了青砖石路,有了桥,有了桥上桥下野钓的年轻人,年轻人脚下三五条小花鱼游来游去的鱼护;过桥离河,是遮蔽了土道的树林,有松鼠,有鸟鸣,有阳光;沿土路再走百余米,又见河,又见桥,桥对面却有了齐整的堤岸,齐整的村舍。没错,这一定是西溪南。





跨桥南渡,沿岸的房子青石俨然,迎客的一面按网红店的特点设计改造成澄澈的落地大玻璃窗。桥东还特意竖立一面大牌子,有历史有地图,展示出要红的信心和努力。沿着河边房下窄窄的行道东行不远,就可以挤进房间的小道一路向北。一路村舍、院落,一路民宿、水吧,一路铭牌、路引。原来这里有着千年的历史,是吴姓人家南逃聚居的地方;原来这里南唐时就出过徽州第一位状元,更在清末诞生了办实业、创京师大学堂、发行最早国债的开一时之风气的状元;原来这里也曾是太平天国的战场,更伫立着徽派建筑的鼻祖——老屋阁和绿绕亭。






西溪南前临丰乐河后靠凤形山,挤在这窄小的一条平地上建成。囿于地形,全村自东南而西北走势,大部分民居都是斜向,尤其是北部的民居,更是向南向着河开门。村里街巷纵横,少有穷途;路虽不宽,还有过街牌坊。村子的东南角建于明代的老屋阁,布局上却依然大方位坐北朝南,门向南开。院子东边一池碧水,池东南角建一绿绕亭,可观景可歇脚可解忧。然后村落在其西北徐徐展开。作为徽派建筑的鼻祖,1996年这里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今天不能入内参观,但从外面看,也觉得气派十足。




离开老屋阁,沿途向西,慢慢欣赏这个老村落。这里的人非常爱花,院子里、墙头上种满了花,菜园里也是,尤其是凌霄,开得热闹非凡;其次还有柿树,一棵棵果实累累。与花同芳,这村里还有位喜欢用草书写门联的先生,不少家门口贴的都是他的大作。不知是不是位高阳酒徒,不知有没有会饮百杯。时间局促,无暇拜访;见字如面,甘波余芳。真好




村里还住满了人。不乏困在老屋中旧时光里的,氤氲浓密地光都透不过;更不乏在旧址重建的,四白落地,高大明敞,菜园、花圃就在左近,甚至二楼还任性地凸出个美人靠,把晚饭后夕阳里的凉风抱个满怀,让我艳羡不已。再没有比这最后一张照片更能宣讲西溪南村的现状的了:新的、旧的、残破的、改建的,一任生活的需要涂抹变化,不陈死于过去,不禁锢在当下。真好。



十多分钟,又穿回丰乐河畔。一对老夫妇对坐在河边门前,轻慢地剥着毛豆。我从旁经过,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他们明朗得回笑着,招呼我拉着家常。丰乐河水反射过阳光,在他们的鼻翼、发际上勾出一圈金色。随口占到:“凌霄争胜恨时短,闲择毛豆乐余荫”。真好


向西,缘河行;向西,过桥;再向西。。。。。。静隐听枫已在眼前,隐约可见。枫杨林是这里的一景,“听枫”二字或许就来自这里?真好
做的一手好菜的二哥,感谢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