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泉人物素描】郭姐

标签:
双泉乡人物农民母性女性 |
分类: 相遇相知 |
郭姐的脸总是黑黑红红的,一撮刘海拢在额头上,笑起来眼睛都成了一条弯弯的缝。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在读小学,小女儿在上幼儿园。我一直以为她年龄不小了,直到有一天郭姐到我宿舍,看到我用的一些瓶瓶罐罐,摆弄了半天,然后有点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小梁啊,你要是方便的话,下次帮我从城里带点面霜什么的来呗,我总怀疑在我们乡里买到的大宝不是正品。”然后我开始和郭姐聊些女孩们的话题:发型、搭配、化妆品,这才知道她也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我很惊奇地发现她对一些品牌略有了解,原来郭姐高中毕业后曾去广州打工多年。“还是在广州的日子安逸啊”,郭姐感慨道,“到老公的家乡生活之后,回老家不方便、买东西也不方便。在一起打过工的姐妹们有时候会给我寄些这里买不到的东西。”
没错,郭姐是一个嫁到双泉的姑娘,也是全乡唯一不是本地人的村干部。和其他外省姑娘不一样的是,郭姐能说一口地道的重庆话。听说郭姐到双泉乡后一年之内就完全学会了方言,我大吃一惊。但当我看到郭姐学习世行项目操作方法时的认真劲儿,我便不再觉得吃惊了。
郭姐一直是个爱勤奋好学的姑娘。当年读高中时成绩不错,可由于还有几个弟弟妹妹要读书,她主动放弃学业,只身前往广州打工。在广州一家服装厂工作期间,认真踏实,能力突出,从普通的纺织女工做到了小主管,还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在厂长的撮合下领了证,没有任何仪式。结婚后第一次到丈夫的家乡,也就是双泉乡城墙村,发现这里山高路远穷乡僻壤,条件甚至不如自己老家那边,和之前自己想象差距太大。但郭姐并不后悔,因为不久后,他们第一个爱情的结晶呱呱落地了。
结婚后的郭姐就在双泉乡住下了,一住就是七年,郭姐的丈夫则又回到广州打工。作为一名留守妇女,郭姐要照顾孩子和公公婆婆、要承担所有的家务和农活、还要定期地往河南老家寄钱,几乎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丈夫和娘家人。郭姐的公公婆婆年事已高,常年疾病,没有劳动能力,所有的农活都只能郭姐一个人承担:包括种菜、打理红薯地、喂鸡养鸭、割猪草煮猪食等等。在这期间,郭姐又有了第二个孩子。
渐渐融入城墙村之后,郭姐总是想着为村里做些什么。去年,郭姐当选了城墙村的妇女主任,经常步行几个小时山路,到村委会开会、奔走于各组农户通知各种计生相关问题。而我每次召开世行会议时,郭姐是为数不多的参会女性之一,每次都能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去年,中国移动计划安一个发射塔在城墙村,却忽略了偏僻的城墙五组。为了让本组村民都能享用到手机信号,郭姐特地画好地图和建议方案,亲自到县城去找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建议他们调整发射塔的位置。
半年的相处后,郭姐在我心中已经完全配得上“女强人”这个称号。我问她:“要是当初继续留在广州打工,现在一定发展得很好了,你后悔回到丈夫老家吗?”郭姐说:“家里有活儿要干、有老人小孩要照顾,我不回来谁回来,我是女人啊。”这时,我看见郭姐眼中闪着母性的光辉,那种农村传统女性美好深深地打动了我。
http://s4/middle/6522d02cxbbe23370bf0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