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地新课堂”学习心得
(2018-10-24 14:28:12)
标签:
反思教育 |
分类: 2018-19学年教学反思 |
“智慧园地新课堂”学习心得
2018年10月18-20日,我们一行4人来到淄博周村,参加“智慧园地新课堂”小学语文“深度教学”观摩研讨会暨统编教材课堂解析观摩研讨会。
这次研讨培训,邀请到一些专家进行授课。他们分别是王崧舟、沈玉芬、崔云宏、何捷、何夏寿、王佳佳。
王崧舟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锋、“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国家级远程培训”小学语文主讲教师、"浙江教育资源网"特级教师工作室首批专家、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在会上,王崧舟老师执教了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通过这一堂的学习,我认识到1、要深入挖掘文本,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符合年龄段的教学,如王老师讲到“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想象说话,以此对比苏轼对这个看似平凡的日子的不平凡的深刻记忆。他能够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的人生境遇。比如一个为当官的,为几件官司搞得焦头烂额,怎么有这种心境呢?一个学生为做生意的,生意亏本,郁郁闷闷,又怎么会有心情来夜游呢?还有一个读书人,正为攻读功名而发愁,也没有心情来夜游。2、多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意境。在理解“知己”这个词语时,结合课前引入时的几句词句,王老师让学生明白:天上明月是知己;人间张怀民是知己。文中哪些字能体现苏适合张怀民是知己呢?学生读课文后找出了“亦”“相与”“遂”“寻”。这几个字(词)很好的印证了苏轼和张怀民互为知己。“亦”的意思是也,说明张怀民见到月亮也和苏轼一样不能入睡,他俩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遂”的意思是立即、立刻、马上,就是毫不犹豫,说明苏轼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张怀民;
“相与”就是相约的意思,两个人一拍即合,志趣相投。3、读说写结合。视频介绍了从乌台诗案开始,苏轼遭遇的所有坎坷,再结合他被贬后的豁达乐观,让学生了解苏轼所受的冤屈,理解苏轼的心情。悲愤、悲痛、沉重、难过、同情、愤慨、庆幸、打抱不平等,这是学生体会到的心情。王老师让学生联系乌台诗案,联系苏轼生平,联系苏轼对月亮的特殊感情,以苏轼的身份写几句话。再读文对比,写话,使主题得以升华——拥有一颗平和心的人,才称得上闲人。王老师能够指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一个读字贯穿始终,一个“悟”字尽显本色。王老师的课程充满诗意,彰显文化。
不温不火,王老师抓住关键字,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悟,吃透文本,挖出意蕴。王老师的配乐朗读,可谓是经典示范,声情并茂,感染人心。
何捷老师福建省福州市语文教研员、全国十大青年名师,全国首届“具有重大影响的”写作教学专家。被孩子们称为“有魔力的作文老师”,家长称为“让孩子爱上作文的魔法师”,“游戏作文”创始人和倡导者。在会上何捷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课《商量》。上课伊始,师生就被何老师的幽默所吸引。课堂,也从一个喜闻乐见的绘本故事《快让河马走开》起航,由故事及问题,由问题及思考,由思考及策略,由策略及道理。整堂课,深入浅出,在轻松愉悦的练说交际中,孩子们明白了:学会与人商量;商量,就是有话“好好说”;商量,一切都“说不定”;商量来,商量去,不如两横一竖一个“干”。何老师的课,大道无痕,润物无声,境界至高,令人叹服。紧接着,何捷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口语交际“雷区”的回避》。他详细阐述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指出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存在两大“雷区”:一是交际中“身份”的丢失;二是交际困难的预计不足。他结合具体的案例,并为我们提供了“排雷”的具体方略:明确交际中的“身份”;编排生活中的“状况”;放归生活中的“场景”。让老师们对于平时被忽略的口语交际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崔云宏老师是山西省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特级教师,小语会会员。崔老师为我们执教了《司马光》。司马光》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部编版教材第一篇古文。老师们在教学中的困惑是中年级教学目标难把握,把握不住古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他在教学过程中以落实三个教学目标为抓手进行教学,一是跟着老师读;二是借助注释认真思考,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三是比较古文和白话文有什么异同。通过教学实例让老师们明白,要在语文课堂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关注语用,强化并落实语文实践。崔老师还为做了题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使用建议》的讲座。讲座内容指出,语文课堂要做实学习,从始到终做“语文”的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用语用经验,丰富言语实践,发现语用密码,习得语用规则,构建语用模型,语文是一个整体,教师教学时要加强板块,要素之间的联系。
总而言之,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享受到了优质课的丰富营养,更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重新审视语文课程标准,探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存方式、生活状态和生活世界,精心打造“生本课堂”,真正实现“课堂高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