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咖啡冲煮手册》第四章

标签:
咖啡 |
第四章
冲煮咖啡是门手艺。冲煮任何一种咖啡,关键在于取得冲煮浓度与咖啡粉萃取率之间的完美平衡。
浓度关乎饮品强度——即是否浓缩,需要根据受众口味偏好作调整,就像立体声音量也需要调整一样。浓度可以量化为咖啡可溶物浓度百分比。萃取率则关乎饮品的愉悦度——咖啡粉中萃出哪些特别风味物,同样需要调整到合适口味,如同调整立体声音响中的高低音。萃取率可以量化为被萃取出的可溶物占用于制备饮品的咖啡粉之比。
香气+滋味=风味
热水通过烘焙、研磨过的咖啡豆,萃出的化合物与咖啡浓度息息相关。一些易挥发的可溶物为咖啡提供了丰富的香气,另一些则比较稳定,为咖啡带来各种滋味(见表1)。香气和滋味相结合,形成了咖啡的万千风味。而另一些不可溶的化合物,则为咖啡带来口感。
http://s15/bmiddle/001QPbZVgy6M3OQ8w7sce&690
烘焙过的咖啡富含各种香味及滋味物。咖啡的滋味来自不易挥发的可溶物,每100磅咖啡内约含有30磅。相比之下,每100磅咖啡中易挥发可溶物的量则少于二分之一盎司。换言之,滋味化合物与香气化合物的比率大约在1,000比1。因此,对咖啡浓度的感知几乎直接等于味觉感知。
味觉感知的愉悦度也依赖于饮品的化学成分,而这些化学成分在冲煮过程中是持续变化的,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每种风味化合物都有不一样的溶解速率。
冲煮过程的三个阶段
要达到浓度与萃取率的完美平衡,控制冲煮过程非常重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润湿。热水渗入咖啡豆的纤维,气体开始从咖啡粉与其间隙(粉内间隙)之间逸出。这一阶段为之后从咖啡粉中萃出可溶物作准备。
- 萃取。第二阶段,可溶风味化合物开始溶解,迅速从咖啡豆纤维内析出溶入水中。
- 水解。此时,不可溶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会分解为较小的可溶分子,多数分解为还原糖,还包括一些蛋白质。
冲煮咖啡的24个变量
由于冲煮过程分成润湿、萃取、水解这三个界限分明的阶段,冲煮设备的设计与运用因此会对咖啡中风味物的成分产生影响。所以掌控冲煮过程不仅意味着掌控影响咖啡的各种变量,也需要掌控冲煮器具的诸多变化。
冲煮过程中,总共有24个变量互相作用。要成功控制所有这些变量,得到浓度与萃取率完美平衡的咖啡,是一门手艺。24个变量归类如下:
咖啡豆
咖啡烘焙师掌握了与咖啡豆相关的10个变量。
- 拼配。(1)不同种类咖啡的配比。用于拼配中,囊括从单一产地的咖啡到混合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豆种的咖啡。(2)密度。咖啡豆单位体积的重量。最后,(3)化学成分。咖啡豆本身的化学成分会影响到冲煮的风味和浓度。咖啡植株的种类和生长微环境的差异都会造成化学成分的不同。
- 烘焙。(4)烘焙方法。特别是豆内热传递的有效性,决定了咖啡豆表至豆芯是否都被均匀烘焙。(5)烘焙率。包括咖啡豆纤维的结构膨胀(关系到萃取率)和烘焙过的咖啡豆的化学成分(关系到风味的萃出)。其他变量还包括,(6)烘焙度。通常根据豆子颜色判断。(7)气体释放率。关乎存储方式及存储时间。
- 研磨。比起冲泡,咖啡豆的关键是研磨,或者说,颗粒大小。相同条件下,颗粒大小与可溶物的萃出量成反比:颗粒越小,萃取率越高(见表3)。控制颗粒大小有两个方面,(8)颗粒平均大小与(9)颗粒大小分布,以确定平均水平,必须引起重视(见表4)。另外,(10)颗粒形状,也会影响到咖啡可溶物的萃取率。
http://s6/mw690/001QPbZVgy6M3Qqwlznc5&690
http://s3/mw690/001QPbZVgy6M3QqznCa62&690
冲煮设备
冲煮设备对平衡浓度与萃取率的影响,体现在10个变量上。其中6项涉及时间、温度与水流,一般取决于设备制造方。
- 冲煮时间。(11)接触时长。咖啡与水的接触时长决定了萃取率。接触时间越长,萃取率越高。一般来说,冲煮周期的前三分之一时间内,约70%的可溶物会被迅速萃取出来。
- 温度。(12)接触水温。要得到合适的萃取率,接触咖啡的水温度必须接近200华氏度(94摄氏度),并且(13)温度梯度必须保持在195-205华氏度(92-96摄氏度)之间。http://s12/bmiddle/001QPbZVgy6M3Qxe7Cb3b&690
- 水流。水流受水分布在粉层上的方式的影响,使(14)咖啡粉完全浸润;(15)均匀流速,是水通过粉层的速度;(16)颗粒运动,受限于粉层大小、厚度、结构、受阻程度。冲煮器的出水口与冲煮容器控制着水流。优秀的设计可以让所有冲煮容器内的咖啡粉得到润湿,一股均匀水流通过整个粉层,并且颗粒在接触水时不会粘结。
- 过滤方式。过滤类型决定了(17)分离方式,分离咖啡粉与咖啡液的方式;以及(18)干净度,即冲煮过程中,通过过滤后进入盛具的不可溶物的多寡。冲煮容器的结构常常根据过滤类型设计,干净度则关系到咖啡中悬浮胶质的大小及数量。
- 存放条件(19)保存时长与方式,是保持咖啡风味的关键。为了得到最好的结果,冲煮完成的咖啡应该立刻饮用,如果不立刻饮用,则需要保存在保温的密封容器内。咖啡存放在不密闭的加热容器内,水分会蒸发,造成浓度提高;同时风味也会因为持续加热导致化合物变化而改变。(20)存放温度,存放时应始终保持在175-185华氏度(80-85摄氏度),以保证风味与饮用温度的要求。咖啡中的重要化合物在此温度范围内是最稳定的。温度绝不能低于175华氏度(80摄氏度)。
组成成份
咖啡豆与冲煮设备一经选定,制作咖啡的咖啡师就成了掌控最后四个变量的关键人物。
- 冲煮配比。组成成份中最为重要的变量是(21)咖啡粉(重量)与(22)水(体积)之比。为使与咖啡豆和设备相关的变量都发挥作用,粉水比必须处于合适浓度与萃取率的范围内(见表6)。过量的咖啡(或过于少量的水)会使咖啡在合适浓度时风味不足,在合适萃取率时滋味太强烈。太少量的咖啡(或过量的水)导致咖啡在合适萃取率时(疑原文有误,应该是合适浓度)有萃取过度、苦涩的风味,而在合适萃取率时滋味则表现寡淡。
- 水。(23)水的成份,也是咖啡冲煮的一个重要方面。水含有的可溶矿物质不仅影响水的味道,也会影响咖啡的味道。如果矿物质含量过高,溶解于水的无机物会干扰冲泡,不仅限制水通过咖啡粉,还会阻碍咖啡中可溶物的萃出。水中也可能含有浓度过量的氢离子或氢氧离子,其化学性质会因此不容易改变。如果水中含有有机化合物,则会带来奇怪的气味。(24)水处理,能去除多余的化学物质,如氯,可以改善咖啡风味。然而,某些水处理方式会添加一些不必要的化学物质而影响冲泡,如钠会干扰冲泡过程,也会抑制咖啡的酸度。
http://s5/bmiddle/001QPbZVgy6M3QxBkRS84&690
http://s15/bmiddle/001QPbZVgy6M3QnhUlM4e&690
保持操控
精通咖啡冲煮这门手艺,必须要学会操控众多影响咖啡浓度(强度)与萃取率(接受度)的变量。此项技能关键在于学习如何控制所有这些变量,平衡可溶物浓度与萃取率,得到超出预期的完美咖啡。
尽管24个变量的组合几乎有无限可能,我们仍然可以依靠冲煮咖啡的金科玉律,合理操控整个过程:高品质的拼配、精良的设备、洁净的水与合适的粉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