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咖啡冲煮手册》第一章

(2014-09-15 14:11:17)
标签:

咖啡

第一章    完美冲煮的基本要素


买到手的咖啡熟豆,无论是整豆还是经过研磨的咖啡粉,最终都会被制作成一杯饮品。因此,将咖啡豆变为美味饮品的能力,决定了一杯咖啡的品质。要制作一杯富有风味的饮品,必须遵循完美冲煮的六大要素。


咖啡的变化,始于咖啡生豆。咖啡生豆来自全球众多发展中国家,每处产地均有其独特的风味特质。咖啡生豆通常是混合豆,其豆种与混合比例决定了咖啡的大致风味。生豆的烘焙方式——包括烘焙度与烘焙时长——在形成咖啡饮品主要风味的过程中,同样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冲煮之前,咖啡豆需要先研磨成粉状,颗粒大小从略粗至极细。咖啡粉的粗细度,决定了粉能被水浸泡到的表面积。粉的粗细、粉水比、咖啡浸泡在水中的时间与冲泡咖啡的水质,都能影响到最终的饮品风味。


咖啡风味


咖啡粉一旦与水接触,丰富多样的化合物就被释放出来,形成咖啡的风味。一般来说,水能萃取出80%的可溶物与风味物,从而形成咖啡饮品的香气、滋味、醇厚度以及颜色。总之,正是各种化合物打造出可被感知的咖啡风味。


咖啡饮品的风味各不相同,不仅因为混合比例与烘焙上的差异,还因为水萃取出的每一种风味物,都为咖啡提供了独特的风味。形成滋味(可溶)和醇厚度(不可溶)的化合物较难萃取。无论是产生香气或形成滋味的化合物,其化学成分种类繁多不尽相同,咖啡的不同风味也因此产生。


通过冲煮,咖啡中的风味物质总量不断增加,每一种化合物的比例也是如此。换句话说,风味随着时间变化而持续变化。通常,最富风味的化合物会最先被萃取出来。咖啡粉在水中浸泡的时间越长,释放出的恶味就越多。长时间萃取只会得到一杯糟糕的咖啡。各种风味元素的理想混合比例出现在最大萃取量之前,因此,为求最佳结果,冲煮必须在得到最大萃取量之前停止。


六大要素


咖啡熟豆要变身一杯好咖啡,涉及六大要素:


1. 正确的粉水比。一杯完美冲煮的咖啡是浓度(可溶物浓度)与萃取率(可溶物数量)的平衡。无论偏重哪一头都会对最终出品造成巨大影响。咖啡是风味高度浓缩的载体,必须用水稀释。一般来说,绝大部分人可接受的范围,是1%至1.5%的咖啡物质比99%至98.5%的水。咖啡浓度低于1%则偏淡薄,高于1.5%则过于强烈。萃取率介于18%至22%之间最为适宜,萃取不足(低于16%)会产生青草味或坚果味,萃取过度(高于24%)则会产生苦味与涩味。


当然,可以用极少量的水溶解大量咖啡风味物质,或者反过来用大量水溶解少量咖啡物质。这里的冲煮比例建议,有助于选择恰当的粉水比,以控制浓度与萃取率。


2. 冲煮时长决定咖啡研磨度。 一旦粉水比确定,接着就需要确定冲煮方式以及所使用的器具。为避免风味物质萃取不足或过度,必须根据冲煮方式及器具类型确定咖啡颗粒大小(即研磨度)。一般来说,冲煮时间越长,颗粒越大(粗),冲煮时间越短则颗粒越小(细)。


3. 根据器具选择冲煮方式。 冲煮器具通常可以控制三个方面:


- 咖啡粉与水的接触时长。 咖啡粉吸收水,水溶解并萃取可溶物质到咖啡液中,都需要时间。由于水从咖啡粉中萃取不同化学物质的速率不同,咖啡液中可溶物的混合比例也一直在变化。因此,控制冲煮时长能够优化萃取,保持出品一致性。


- 水温。比起冷水,热水萃取咖啡物质既完整又迅速。当水温处于195-205华氏度(92-96摄氏度)之间,芳香物释放非常迅速,能在合理时间内萃出适量其他可溶物。一般说来,整个冲煮过程中,水都应该保持这个温度。


- 水流。水流经咖啡粉,浸泡咖啡粉,水流的搅拌作用因而体现。需要足量的水流,先润湿咖啡粉,然后使水均匀流过。润湿能够让水渗入咖啡粉表层,均匀流过的水则能溶解可溶物。此外,合适的水流能够避免最先与咖啡接触的水溶解饱和,阻碍萃取出更多风味物。


4. 适宜的冲煮方式。使用不同冲煮器具,即使冲泡的是同一种咖啡,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滋味与醇厚度。要从咖啡粉中萃取风味物质,设计器具不外乎基于以下六种冲煮方式:


- 浸泡。这种冲煮方式是使咖啡粉与水在容器中混合,浸泡一定时长,然后分离以完成冲煮。浸泡时长取决于咖啡粉颗粒大小、水温、搅拌次数以及分离咖啡粉与咖啡液的速度。


- 煎煮。将咖啡粉与水混合放入容器,保持煮沸,时长不限。由于水温保持在212华氏度(100摄氏度),沸腾的水又提供了急速翻滚的水流,因此这种方法通常会造成完全萃取。


- 渗滤。先将咖啡粉放在容器内,冲泡后将粉渣与咖啡液分离。用泵推压,使热水反复流过咖啡粉。先是水,到渐渐萃出的咖啡液,都会反复流过咖啡粉。此时,粉水接触时长取决于咖啡粉的粗细、水温及反复推压的速率。


- 滴滤。与渗滤一样,先将咖啡粉放在容器内,冲泡后将粉渣与咖啡液分离。然而使用这种方式时,热水只流过咖啡粉一次。萃出的咖啡液经由冲煮容器滴滤到壶内或饮品盛具内。水注入冲煮容器的速率与咖啡粉粗细决定了粉水接触时长。其他影响因素也包括:水温、器型以及过滤方式。


- 虹吸。这种方法使用一套两组容器的设备,是浸泡法的变体。蒸汽压力迫使下壶的热水经过过滤装置,升至放有咖啡粉的上壶。逸出的气泡会搅动咖啡粉与水。保持一定时长后移开热源,下壶的水蒸汽冷凝并形成真空,促使咖啡液经过过滤装置重又落回下壶,咖啡渣则留在了上壶。粉水接触时长取决于形成真空的速度、过滤装置的特性及咖啡粉的粗细。


- 增压。使用2-10个大气压的水,流过冲煮容器内压成饼状的咖啡粉。高温与水压合力萃出油脂、超细纤维质及气泡等悬浮物。这使得咖啡高度浓缩。要用增压方式制作出品质一致的咖啡,必须萃取非常快速且使用研磨极细的咖啡粉。冲煮水温则略低于其他方式,在88-92度之间。


这些冲煮方式大多能制作出高品质的咖啡饮品,煎煮与渗滤除外,因为过度萃取会产生恶味。


5. 优质的水。制作一杯咖啡饮品,水的重要性几乎等同于咖啡。事实上,一杯咖啡中,超过98%是水。水里所含的矿物质能够提升咖啡的好味道。通常水的矿物质含量在50-100ppm之间(3-6微粒),冲泡出的咖啡最美味。水喝起来应该像新鲜优质的饮用水,没有异味,没有肉眼可见的杂质。


过软或过硬的水都泡不出美味的咖啡,需要经过处理才能用来冲煮咖啡。例如,使用滤水器可以去除不可溶物与沉积物,除盐处理可以去除过多的溶解固体。活性炭——或初步氯化后再用活性炭处理——能够去除异味。一般来说,去除水中的多磷酸盐可以防止冲煮设备结垢与腐蚀,以免影响咖啡风味。


不建议使用钠离子置换可溶矿物质的水软化处理方式,特别是含有高浓度碳酸氢钠的水质,这会导致碱度增加,从而对咖啡味道造成恶劣的物理影响。此外,这种水处理方式会延长粉水接触时长,使咖啡过度萃取,产生令人不悦的苦味


6. 合适的过滤介质。如果没有把咖啡液与咖啡粉分离开,咖啡是即混浊又难以入口的。某种程度上讲,过滤装置分离了咖啡液和不可溶物质,净化了咖啡饮品。因此,过滤方式直接影响咖啡醇厚度,进而影响咖啡风味。


水所带出的不可溶物质,某种程度上营造了能够提升咖啡风味的醇厚度。这些不可溶物质(以油脂与纤维质为主)结合可溶物质与气泡,形成胶质体,将在口腔中绽放。品尝咖啡的乐趣,也因为这种缓释的风味,变得更为丰富。


常见的四种过滤装置:


- 带孔的金属滤片。咖啡液经过滤片流出冲煮容器,几乎所有咖啡粉都被挡住。冲煮器具所适用的咖啡粉研磨度不一,因此滤片的孔径与数量差异也很大。其实,非常细的咖啡粉是可以通过滤片的,因此使用滤片做出的咖啡,并非清澈无杂质。


- 金属滤网。与金属滤片相比,滤网更细密。滤网虽能挡住更多细粉,但得到的咖啡液只不过比使用带孔的金属滤片略清澈而已。


- 滤布。作为过滤介质,滤布可以缝制为袋状或是裹盖成各种形状。布的质地与织法决定了其过滤能力。优质布料能够滤出澄澈的咖啡液,面料密度至多64 x 60或重量在每磅5.75平方码。


第一次使用前,滤布需要用热水浸湿并冲淋。为能重复使用,必须遵照特殊使用步骤,防止滤布吸收油脂腐坏,影响咖啡风味。滤布每次使用完后,应该存放在冷水中。


- 滤纸。四种过滤方式之中,使用滤纸得到的咖啡液最为清澈。然而,使用滤纸很难建立理想的冲煮条件:纸张过于柔软,支持力不足,容易阻碍咖啡液流过,造成萃取过度。滤纸过滤装置必须够坚固,可以使用金属丝支撑,以避免对萃取咖啡造成阻碍。另外,纸张本身不可以有味道,也不可以阻碍萃取。


一次完美变身


归根结底,一杯咖啡的品质取决于制作者是否能够善用以上要素。即使冲泡的是全世界最棒的咖啡,如果冲泡方式不得当,或是用了低品质的水,结果必然不尽如人意。从咖啡豆到咖啡饮品的完美变身,需要的是理解并且恪守咖啡冲煮六大要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