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着孩子的感觉走

(2012-02-19 12:05:03)
标签:

艺术

创意

儿童

纽约

育儿

分类: 活动活动

今天带悦宝去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参加一个art workshop。这个活动很不错,老师先会有主题的带领小朋友讨论,然后参观MoMA里面珍藏的几个相关作品,然后回到教室自己动手完成创意。只可以这个活动每个人一个学期只能注册一次,而且一般来说开放注册的几个小时内就被注册满。

今天的主题是Line Drawing: Working with Line。老师先让大家在教室外坐成圈,在周围找各种各样的线条:直线,curve, zigzag...然后请大家用自己的身体做成各种线条,wiggly line...然后发给每个family一根很长的松紧带,根据老师的要求一起做出各种线条。

接着,去MoMA三楼的sculpture部分看了几副作品,找那个里面的线条,看这些艺术大师们是如何使用各种线条的。从二维讲到三维,并讨论那些线条可能的含义和组成的方式。这些乍眼望去什么都不是的现代艺术,在老师的引导下,似乎也展现出了他们“内容”的一面。这可能就是现代艺术的一个特点吧:把情感和物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只要能说得出是啥,他就是啥。认可个人的独特性和表达的独特性。

让我颇感欣喜的是活动的最后一部分,回到教室里动手创意。教室里有五个station,每个station的桌子上都放有不同材质的线。每个家庭一开始随意分坐在不同的station,随着音乐,在这个station“工作”5分钟。音乐停止,便换到下一个station“工作”。每一次工作完毕,整个家庭的成员都要把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合在一起。这样等到所有station的工作完成时,努力做成一个sculpture。

这个东西听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因为面对这些线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谁知道最后能成怎样的一个“monster”。而如果一开始就定好的目标,似乎又局限太大,结果必定相当呆板。跟着孩子的感觉走,做我自己想做的。这是我今天的想法。好开心最后做成的“成品”。

我们的第一个station是一些毛线yarn。跟悦宝各自选了两根。她做她的,我做我的。我把两根毛线都做成一团,认为是两朵小花。悦宝用两根毛线做成了一个环,她也说可以作为一朵花。于是,我把这些“花”都随意搭在了先前发给我们的一根粘粘的小竿子上。

第二个station是一些粗细不等的松紧带。我拿了根粗的,弄了点绿色的胶带一段一段的粘在上面:也许是先前花的启发吧:我觉得这绿色代表春意。悦宝将一些细松紧带扎在一起。当我们两部分松紧带“作品”放在一起的时候,悦宝说“妈妈,你看,这多像一个小人爬到树上去了”。好好玩的解释。我们的“作品”似乎有了一些主题。

第三个station是一些有颜色的细铁丝。悦宝可来劲了,用两根细铁丝做了很大一个心型环。而我则把先前的那些东西用绿色的铁丝固定好。当我将一根橙色的铁丝拧成一团时,悦宝一把拿去,把它弄在了她的心型环上。“这可以做小花的”,她说。不过我没想出,这心型跟我们的“大树”有什么交点。

第四个station是一些锡箔纸。我用锡箔纸将刚才的松紧带“树干”包了起来:这棵树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可是寒意未尽。这银色就代表了冬天。悦宝却有更多的想法。她不仅做了银色的小树叉,固定在我们的树上,还做了一个很精致门把的tree house。我有先前的一些胶带纸把tree house固定在了树的顶部。悦宝还做了一只像模像样的“戒指”,不过我们暂时没想出怎么把这个东西放到树上去。

最后一个station是一些比较粗的铁丝。受刚才一同工作的其他家长的启发,我知道,最后该注重如何让我们的“雕塑”站起来。悦宝恰好在此时做了个圆环,我这个空间及动手能力相当差的童鞋居然灵机一动,在圆环上搭起三根铁柱,做成圆椎型的支架,把我们的雕塑立了起来。而悦宝此时把她的“戒指”挂在了另一个圆形铁丝上,变成了tree house的doorbell. 最后,那个嵌着小花的大心也被挂上了树,表达着我们对春天的喜爱。

我们的作品成了所有完成中最醒目的一个:最大,而且最重要的是,把所有的东西都整合在了这个作品里:一棵迎接春天的树,夹带着孩子的喜爱和欢乐,以及自然的轮回与美丽。


小小“乱糟糟”作品居然也包含着我们如此丰富的表达。我好开心今天的这个合作创意,不仅仅是我们最后完成了任务,主要是这个创意的过程:一开始没有特定的概念,在小小的一个一个的创意或者说是偶然之后,跟着孩子的感觉,整合了一个idea。

也许是因为自己学心理学的缘故,我特别在乎这个过程。可能对孩子creative的引导应该是这样进行的。在强大的启发性环境中,孩子会在无意识活动中慢慢产生特别的想法,形成她自己的东西。不说孩子,就说我,每一次参加此类活动,我感觉我的大脑的运行方式和平日里硬碰硬地对着那堆数字和实物绝对是不同的。

另外,顺便说一句。MoMA在教育下一代的program上的确做得非常好,远远好于MET(大都会)。今天我们看到MoMA又成立了另一个对公众开放的print studio:那边每一个桌子上都有各种粘贴、画、写、剪的素材和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那边“工作”,并且可以在一旁的电脑上扫描进自己的作品,或者彩色打印各种需要使用的素材。同时,墙边的一整排图书供所有人阅读,并免费复印相关有兴趣的页面。

悦宝对这类东西是乐此不疲的。即便已经在workshop里玩了两个小时,她还是兴致勃勃地在print studio里剪她喜欢的图案,粘贴成她喜欢的方式,并盖上各种她喜欢的图章。瞧,悦宝还真是正而巴紧在她的艺术工作台上专心呢。


很感谢MoMA这方面的努力。希望有更多这样的资源——那些大博物馆由庞大的捐款支撑。希望能够为公众,特别是下一代提供更多启发性和有教育意义的机会。

很幸运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读书的时候学到:在丰富环境中成长的小白鼠和贫乏环境中成长的小白鼠,他们的大脑发育是不同的。什么是丰富的环境?怎样才能叫作丰富的环境?MoMA的这些program很好的告诉了我们enrichment的含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外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