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童年应试素质学习压力累hardskillsoft育儿 |
分类: 思考中 |
昨天讲了关于playdate的困惑,亲们给了我很多好思路,不过今天又遇新问题(真是问题多多啊!)。
悦宝学校下午2点20放学,坐校车回到家门口大概2点40,回到家吃点水果零食,大约3点钟,然后做一下学校描红或者上色的作业,基本上3点20是结束了。
前段时间偶给她准备了不错的计划,并且基本都实施了:学一点phonics,读一点故事书,到了4点半出家门去森林公园骑自行车或者scooter,总之锻炼一下身体(天时地利,偶们家就在forest park入口处),然后5点半左右回来,看半小时动画片 - 米奇妙妙屋之类的,然后自由活动1小时,7点吃饭,8点上床。
可是自从和邻居小男孩安德熟络起来,每天3点半或者4点就开始一起玩,玩到6点多回家,弄得手忙脚乱,也没时间去完成本该做的事情——大伙儿都知道小孩子的,说好几点开始玩,之前哪还有心思好好学习啊。
今早打电话给颇有一套育儿方法的DJ同学,一比较,实在觉得相差太大。人家本来就进了G&T班,学校课程进度快,然后下课排得满满的:周一周三学Kumon英语(每天还要做40分钟相关作业),周二学芭蕾,周五学戏剧,周六早上学体操,下午游泳,周日去MoMA上艺术讲座。
天哪,即使我一向自称“自然发展”拥护者,通过去年G&T考试悦宝考了99%(遗憾没派位到牛校),我也自信女儿的能力,但在如此的对照下,我实在觉得自己太过放养了。于是拿起电话开始联系舞蹈学校,英语课程...
可是,我还是想问,孩子,5岁的孩子,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他们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孩子的潜力无穷,幼年学进去的东西必然对后面有深刻影响,但到底学什么怎么学最好呢?是学与人交往的soft skill,还是成为类似于数学语文英语的hard skill呢?曾经所说的诸如音乐绘画的素质教育,现在也逐渐成为了应试教育。宽松,到底对孩子有怎样的利弊,抓得紧,又是如何呢?
孩子的时间就那么多,我实在不忍将她的时间占用。可是,当看到别人...我又动摇了。当我去参观纽约那些完全注重“素质”教育而不讲考试成绩的学校时,我知道,我还是无法做到完全“素质”的。但当我看着熟睡中的女儿时,我又经常在想,我有必要把她的童年弄得那么累吗?“累”是可以成习惯的,但这是她爱的吗?
孩子,妈妈到底应该给你怎样的童年?
把一张我喜欢的照片放在这里。这是年初我们全家去加州迪斯尼的时候悦宝跟她老爹拍的。喜欢这种感觉,父母陪伴着孩子飞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