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油气开采:液态CO2/N2泡沫干法压裂新技术

(2013-05-24 19:31:29)
标签:

股票

分类: 产业观察

压裂改造是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生产最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CO2干法压裂技术,即以无水无伤害液态CO2为携砂液进行压裂的技术。80年代早期美国、加拿大采用以液态CO2为基础的压裂液体系进行储层改造开始,CO2干法压裂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1)液态CO2加砂干法压裂技术

        液态CO2加砂干法压裂采用100%液态CO2作为携砂液,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据报道,到1982年为止,美国 FracMaster公司已进行超过40次液态CO2加砂干法压裂。在这40次压裂中,60﹪成功应用于气井,25﹪成功应用于油井,还有15﹪没有商用价值。至1998年前,美国又应用液态CO2加砂对大约50层的新井或老井进行压裂措施处理,其结果使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液态CO2加砂干法压裂工艺技术在加拿大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从1982年开始到1998,加拿大已在1400多口油气井成功采用了这种压裂方法,增产效率在50﹪以上。                   http://photo8.hexun.com/p/2007/0903/126360/b_4AE2BFEC3B8F8CE6CC3A386D87FE90CB.jpg 1  液态CO2/砂干法压裂工艺流程

        但由于液态CO2自身黏度很低,携砂能力差、摩擦压降大、液体很容易滤失到地层中,因此液态CO2的使用量大,整个压裂施工成本高。

2)液态CO2/N2干法压裂技术

液态CO2/N2干法压裂是在液态CO2携砂液中通入N2进行压裂的一种工艺措施,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相比纯液态CO2的加砂压裂,液态CO2/N2压裂不仅减少了液态CO2的使用量,而且能改善滤失性能,降低泵注压力,进一步降低单井干法压裂作业成本。从1994年美国开始应用液态CO2/N2干法压裂技术,并成功压裂实施了1000多口井,其井深超过3000m,井底温度在10110℃之间。                                                 http://photo8.hexun.com/p/2007/0903/126361/b_EF389ACC04D5F37BC8D64D67665A806C.jpg2  液态CO2/N2干法压裂工艺流程

但液态CO2黏度低,通入N2后形成的泡沫流体不稳定,因此整个泡沫流体的黏度仍然很低,不适合较大砂比的压裂作业。

3)液态CO2/N2泡沫干法压裂技术

液态CO2/N2泡沫干法压裂技术是近年来由BJ公司开发出来的一种非常规泡沫压裂技术,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这种非常规干法压裂技术是在液态CO2中加入中一种能完全溶解的氢氟醚类起泡剂(如全氟丁烷甲氧醚C4F9OCH3),通过调节N2的掺入比例,使整个体系形成一种稳定性好、黏度高的泡沫流体,并以此作为携砂液的一种压裂方法。液态CO2/N2泡沫干法压裂技术既能增加压裂液的黏度,又能保持干法压裂的无伤害特性。1999年到2003年间,用这种液态CO2/N2泡沫压裂液成功地进行了350多次干法压裂处理工作。现场应用最大深度为10001200m。这种非常规干法压裂大部分应用于Beuy河和Bow岛地层的增产处理,同时也在Edmontonhttp://photo8.hexun.com/p/2007/0903/126361/b_C32CAFE65F48EE4EDB81837304FF1FE7.jpgBearpawNiskuViking等气藏中成功地进行了压裂处理。这种液态CO2/N2泡沫干法压裂处理的典型对象是对压裂液比较敏感、处于低压和欠饱和状态的干气井。 3  液态CO2/N2泡沫干法压裂工艺流程图                             

通过对3CO2干法压裂技术的对比,不难看出,液态CO2/N2泡沫干法压裂技术不仅能增加压裂液的黏度,有效控制压裂液的滤失问题,而且还能保持液态CO2无伤害的特点,在低渗透、低压、水敏性油气藏开发中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http://info.sinopecnews.com.cn/news/tpxw/content/attachement/jpg/site1/20110504/002197ab639f0f2aea9e42.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