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个手机品牌突然火了  一不小心抢了好多头条

(2015-12-03 21:28:46)
标签:

杂谈

专利 质造双主导
厚积薄发中的OPPO

就在刚刚过去的十一月,智能手机行业因为双十一网购狂欢节一片繁华,为了赢得这一夜华丽的销售数字,各大以互联网为主要销售阵地的国产手机品牌都摩拳擦掌玩出了各种营销手段,24小时不休息的实时向外传递着一次次更新的销售数据,这种针锋相对的数字PK成为了当天的主旋律。不过好玩的是,一向以线下零售渠道为主要阵地的OPPO在几乎没有任何宣传和促销投入的情况下,只因为其新产品R7s单日超3万台的销量一不小心拿到了天猫手机类销售额第六的优异成绩,当天线上销售额更是突破了一亿。

突然就火了的OPPO

这已经不是OPPO今年第一次“不小心”交出优秀成绩单的事儿了。6月份,在发布上市仅一个月,OPPO R7就拿到了破百万台的单品销量;7月份,作为唯一一家手机企业,OPPO与英特尔中国、百度等知名企业一起获颁“2014-2015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大奖;8月份,赛诺数据显示,OPPO线下市场份额荣登第一宝座,且坐稳第三季度的前三;10月份,最新赛诺数据显示,随着R7s的发布上市,OPPO连续拿下2000-2499元以及2500-2999元两个价位段的销量第一,在当月整体市场畅销机型前三名中OPPO占有两席。

与此同时,我身边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声音:以前没觉得OPPO这品牌怎么样,就知道他们广告挺多的,但现在看身边用OPPO手机的人越来越多,那几个新品也确实挺好看的,很多一线明星也代言了它们,感觉这个牌子仿佛一夜之间就火了。


中国制造十佳品质奖项的唯一手机企业

真的是一夜成名?当然不会,智能手机圈已接近赤身肉搏一般的针锋相对的竞争怎么会给某个品牌突然爆发的空间?但是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注意到OPPO上升势头的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研究OPPO品牌现象的业界人士也比比皆是(我也在之前某篇讨论手机圈无节操营销和撕逼歪风的文章里提到品牌三观时用了OPPO作为正面典型),所有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低调做线下的潜行发展的国产品牌为何突然出现在互联网热潮下的智能手机圈的领跑阵营?

最近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觉得可以作为OPPO现象的冰山一角。就在这个喧嚣的十一月,OPPO拿到了一个可能很多人都没关注到的奖项——11月4日,OPPO作为唯一一家手机企业,与IBM、海尔、李宁等十二家知名企业共同荣膺“2015年度中国制造十佳品质评选·杰出贡献奖”。无意讨论这一奖项的社会与行业地位,OPPO配不配得上中国制造十佳品质?可能从我对于OPPO的真实了解去还原一下它在研发体系、生产工艺、质量管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更有说服力。


研发先行 专利数字爆发式增长

先说说研发实力,也就是OPPO的技术创新与专利积累。说到这,前几天我还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了个关于OPPO专利数量的小花絮。某网站的官方微博发出一条微博新闻,称“OPPO位居国内手机专利排行榜第一”。然而看到这样一条夸赞自己品牌的微博,OPPO公司副总裁吴强却第一时间站出来澄清辟谣,解释OPPO只是2015年10月国内手机企业申请专利数量第一,而非专利数第一。虽然这只是微博上媒体探讨OPPO专利技术数量的一个小花絮,但吴强的及时澄清也折射出OPPO人一贯的处事态度:低调且本分,务实不妄言。不过乌龙澄清之后,我们还是可以来看一下在手机专利积累方面,OPPO做了什么。
http://ww1/large/651d5c96gw1eymsfg6dgaj20ia0eyq68.jpg 一不小心抢了好多头条" TITLE="这个手机品牌突然火了  一不小心抢了好多头条" />  http://ww2/large/651d5c96gw1eymsfmmv70j20o20cnwgr.jpg 一不小心抢了好多头条" TITLE="这个手机品牌突然火了  一不小心抢了好多头条" />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数据及OPPO官方公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1月底,OPPO公开的可查专利申请共559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有4753件;OPPO授权专利共1356件,其中发明专利431件,实用新型专利734件,外观设计专利191件。通常情况下,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周期约6-12个月,发明专利的审查周期约2-4年;随着自2012年来提出申请的大量发明专利申请逐渐审查完成,OPPO授权专利数量也在今年开始显著增长。目前,OPPO的专利申请聚焦于高价值和高质量的实用型专利,如被行业和用户熟知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低压VOOC闪充、以及“一转倾心”的电动旋转摄像头等,还有早些时候曝光的屏幕边缘折射无边框技术专利、冰巢散热系统专利等也都颇具亮点。

众所周知,专利是衡量企业创新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数据,也是在市场中合理合法打压竞争对手的制胜法宝,尤其是在同质化严重的智能手机市场上,专利更是国际市场中,智能手机厂商脱颖而出的杀手锏。OPPO自2010年以来一直踏踏实实稳步“播种”自己的专利技术积累,现在,或许才是“开花结果”的开始。


只为主板的高品质,OPPO花了6亿

技术创新与专利积累能折服业内人士与媒体,但并不足以打动消费者,毕竟他们买回到手中的是一部组装完成直接上手体验的手机,而非专利说明书或设计图。在把一系列充满技术创新和实用专利的元器件变成一台智能手机的过程中,生产工艺、质量管控则是真正产品品质的命脉,我也为此对OPPO的生产制造流程以及品控关卡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了解。

先分享一个关于OPPO生产线中一个重要的数字:6亿元。是的,6亿元人民币只是OPPO为更高的主板制造品质而在自己生产线其中一部分——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工艺)中心总投入的资产金额,这也让OPPO拥有了全行业内最适合生产手机的SMT生产设备,包括世界先进的SMT高速、双轨主板生产线、FPC生产线,以及配套的校准综测生产线,这些保证了每一块装入OPPO智能手机里面的主板的品质。

其实,从生产体系的最开始——物料采购开始,OPPO就被很多供应商们形容为“苛刻”。物料认证首先就要通过四道程序:选型评审、设计评审、试产评审、可靠性试验。能有幸入围的供应商,不仅必须是行业内的佼佼者,还需得能长期保持物料的高品质;严苛的可靠性试验,所有物料必须经过试验中心严格的可靠性试验验证,比如高低温储存试验、冷热冲击试验、化妆品试验,人工汗液试验等,同时OPPO还有一项业内较少使用的破坏性物理分析,通过拆解、切片等手段来杜绝不良品。另外,OPPO还从2011年开始将技术工程师纳入供应商选择体系,每个项目的物料选取采购都需经过专业技术工程师的检测,这在业内绝对是鲜有的。

在OPPO手机总装车间内设有20项检测关卡。通过人工“听、说、摸、拍”,检测产品的通话装置、录音、拍照等,而对于一些人力无法准确感知的使用体验,OPPO还在2014年斥资引进自动化检测设备,对霍尔传感器、3D陀螺仪等在内的44项功能进行精密检测,最大程度保证每一部手机的用户体验。例如,为了测试录音效果,OPPO生产线上的录音检测员工,要对着每部手机说三声“喂、喂、喂”,一年下来,说过的“喂”超过上千万次。而为了测试拍照效果,一线员工要对着10毫米,20毫米以及2米的色彩图进行对焦拍照,负责这项工作的员工也被OPPO内部调侃为“全世界产量最高的摄影师”,辛苦可见一斑。

不止如此,据我的了解,在OPPO生产体系中一部高品质手机的诞生,还需经过OPPO品质实验室多达一百三十多项的严苛测试。在这个品质实验室中,一台原型手机要经过通过130多项模拟真实用户使用场景的各种项目,比如:担心用户因为错误插拔而导致USB不能正常使用,OPPO专门设置了试验将USB摇摆3KG压力插拔5000次后手机功能仍正常;模拟用户不小心跌落手机的滚筒测试,将手机丢到高1米的滚筒中,不断旋转,跌落150次后拿出还必须能正常使用等。

今年恰逢OPPO品牌首款产品诞生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做诚品,OPPO从产品生产到内部管理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打造至美产品需要的不只是生产工具和方法,更需要有极致的思维和精益求精的精神。OPPO一直秉承着“打造伟大产品”的信念,而每个层级和岗位上的员工都是OPPO品质的“守护者”,在这样一群人的努力之下,才得到今天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这真不是突然的一夜成名,而是持续的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结语

当下,提到手机营销与企业管理人人言必谈“互联网思维”,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要走在风口,等风来”的路线。当诸多企业拼杀在“快、抢、打”这种高节奏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时,OPPO不谈情怀但却以专注的匠心精神打造高品质的产品,本分营销踏实做事,做低争议高口碑的品牌,拒绝互撕,拒绝妄言,我认为确实配得上“中国制造十佳品质”之名——我的观点,在全行业高呼“中国智造”的氛围里,踏实做好质造才是前提,没有质谈什么智?

诚然,OPPO模式并非适合其它所有的手机品牌,这有其深耕线下渠道的特殊性,但它的确给竞争态势日趋恶化的行业带来了一阵清风,线上线下双市场的出色反馈也是对这个专注于品质的手机品牌的最佳褒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