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史上的几位的女老生
(2016-04-09 07:40:49)
感悟京剧之一五七
坤生的出现,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光绪末年,京剧已经有了女演员登台,打破了男演员一统天下的局面。1913年,北京政府下令禁止男女演员同台演出。女演员要演戏必须成立坤班,各种行当角色,全由女演员担当。这对女演员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女演男,成了这个时期戏曲舞台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样的乾坤颠倒,男女换位,观众都能理解、接受。坤生的唱念应无女子的媚气和雌音,如果大段念白如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则别有一番韵味。一旦有优秀的坤生出现,则拥趸无数。著名学者翁思再认为:“京剧历史上乾旦坤生的出现与中国戏曲的写意特征、虚拟特征是分不开的,是符合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的。”
提起女老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孟小冬,其实京剧史上的女老生还有很多,如筱兰英、恩晓峰、露兰春、杨菊芬(李桂芬)、蒋慕萍、筱月红、李凤云、何玉蓉、张文涓、于紫云、李伯涛、蒋慕萍、王则昭……直到目前活跃于舞台上的王珮瑜、姜培培、由奇、孙慧珠、杨淼、哈福丽、吴苏培等。
现简要介绍几位京剧史中的女老生:
筱兰英(1878-1954),河北人。原名金水英。拿手的老生戏有《四进士》、《九更天》、《南天门》、《寄子》等。她曾与杨小楼合演过《连环套》,她扮演的窦尔敦,气魄雄伟,工架老练,口齿刚劲。她唱红以后,挟技远游,走遍江南、东北、西北,甚至远至新加坡、南洋群岛各地。
恩晓峰(1887-1949),满族,北京人。她台风大方,技艺不凡,多才多艺。擅演《哭祖庙》、《马前泼水》、《党人碑》、《张松献地图》等。还能演武生戏《落马湖》、花脸戏《盗御马》和丑角戏《十八扯》
露兰春(1898-1936),民国时期,上海滩著名京剧老生女演员。原籍山东,幼年时到处流浪,后学京剧,改名为露兰春。唱文戏音色嘹亮,功架沉稳。擅演《托兆碰碑》、《九更天》、《洪羊洞》等。
孟小冬(1907-1977)北京人,出身于梨园世家,人称“冬皇”。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她的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作为余派传人的佼佼者,除了今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功力以外,还有很多与生俱来的天赋条件。比如她的嗓音,不仅是几乎没有雌音,而且还很苍劲。与余叔岩一样,音色中略带点沙音
杨菊芬(1910-1978),有“女叫天”之誉。言菊朋对其深为器重。曾将《击鼓骂曹》的私房大堂鼓赠送与她。她自幼习诗读史,能书善画。演戏极重戏德,私下急公好义,对贫困同人时常解囊相助,极受同人尊敬。擅演《坐楼杀惜》、《失街亭》、《洪羊洞》等,尤其是《定军山》,唱腔工稳,白口有力、做表沉着、靠把娴熟。
何玉蓉(1913-2012),回族,汪派女老生,江西省京剧团演员。她的演唱既有汪派的基础,又吸收余派、马派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代表作有《哭祖庙》、《刀劈三关》、《受禅台》等。
张文涓(1923-),苏州人。9岁学戏,演唱法度严谨,韵味纯正,深得余派神髓。她嗓音甜美,富有乐感,但从不矜才使气,而是从人物感情出发,恰如其分地加以发挥和运用。吐字行腔一丝不苟,体现了余派“高音立,中音堂,低音苍”的用嗓特点,和遒劲、凝练、含蓄、灵巧的演唱风格。
王则昭(1923- 2015)她祖谭宗余,博采众长,高腔神完气足,中音运用自如,低腔苍劲浑厚,听来如行云流水,自然大方。是一位有学者气质的艺术家。擅演剧目有《大探二》、《四郎探母》、《红鬃烈马》、《洪羊洞》、《李陵碑》、《文昭关》、《战太平》、《失空斩》、《珠帘寨》等。
灯谜荐赏:
马前泼水(围棋术语)
此若先人户庐,乃涓然而泣(京剧)哭祖庙
安营扎寨上太行(京剧)定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