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的函授弟子赵荣琛
(2015-12-23 07:56:13)感悟京剧之五十六
1940年秋,经程砚秋的莫逆之交许伯明介绍,程砚秋收24岁的赵荣琛为徒。可师徒因战火分处京渝两地,师傅无法言传身教,徒弟不能当面请益。惟一的交流途径就是书信,程砚秋先后给赵荣琛寄去《荒山泪》、《青霜剑》、《鸳鸯冢》等程派名剧的剧本,对这些戏的舞台调度和表演要领,都作了说明,并回答徒弟提出的各种问题。赵荣琛根据师傅的指点,把这些戏先后呈现在戏台上,再把演出情况向师傅详细报告,又提出新的问题。程砚秋再复函,指点迷津。“函授”虽然不如面授,但打掉了赵荣琛依赖模仿心理,逼着自己开动脑筋,仔细揣摩,潜心研究,学习效果也不错,渐有“重庆程砚秋”的美誉。6年后,赵荣琛在上海补行了拜师礼仪。为了让赵荣琛立住脚,程砚秋多次把他介绍给同行和朋友。同年,梅、程两派为提携后辈,各率其弟子同台演出了《四五花洞》,轰动了上海。一次演《龙凤呈祥》,前、中、后孙尚香分别由赵荣琛、梅兰芳、程砚秋扮演,赵荣琛演以唱工吃重的“洞房”一折,大获成功,上海报界纷纷盛赞程派后继有人。
在上海一年多的时间里,赵荣琛又向程砚秋学了《荒山泪》、《春闺梦》、《碧玉簪》、《锁麟囊》、《金锁记》、《文姬归汉》、《青霜剑》等程派戏和《玉堂春》、《御碑亭》、《桑园会》、《贺后骂殿》、《三击掌》、《汾河湾》、《二堂舍子》、《四郎探母》、《战蒲关》等传统戏,名声大噪。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成才的道路,可以有许多条,关键取决于学习态度和师资水平。赵荣琛刻苦学习,悟性超众;程砚秋诲人不倦,因材施教,造就了赵荣琛这位京剧史上的第一位“函授生”。 正所谓:倾心学不倦,名师出高徒。程砚秋54岁辞世,赵荣琛薪火相传,使程派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千秋凄凉梁祝坟(骊珠)楚剧·鸳鸯冢
一鼓再鼓(京剧)三击掌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京剧)二堂舍子
辞行一曲各洒泪(京剧)汾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