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同逛北京——宋庆龄故居

标签:
家国情怀故园箑亭故园美景之海棠花故园美景之明开夜合树故园美景之听雨屋 |
分类: 山环水绕北京 |
宋庆龄故居位于风景秀丽的后海北沿。原是清康熙朝重臣、大学士明珠宅邸的一部分,后为乾隆朝重臣和砷的别墅,嘉庆年间为成亲王永星的府邸。清光绪十五年,为醇亲王新府邸的花园——鉴园。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先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馆舍,1962年改建,宋庆龄70寿辰前迁入此宅,1963年直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在此生活、工作了18年。故居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1982年对外开放。宋庆龄故居曾经是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府邸,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明珠之子)三百年前就在此生活。在这里纳兰性德思古喻今,吟诗立言,畅叙友情,倾诉爱情,留下不朽名句:山一程,水一程;一生一代一双人;谁念西风独自凉;我是人间惆怅客……
在这里纳兰性德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咏海棠之贵,赞美自然之美,写出传世词章。我们可以在海棠花开时节,思忖他的《海棠春》;在明开夜合树旁,吟咏他的《夜合花》;在渌水亭旁憧憬他的《渌水亭春望》;在南楼堂下,重温他的《南楼令》;在听雨阶前,遥想他的《听雨》。斯人已去,故园犹在;海棠花开,放歌春来。
箑亭,清醇亲王府原有建筑,形状若一柄打开的扇面。箑即古扇字。匾额为第一代醇亲王奕(光绪皇帝的父亲)所题。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17岁入国子监,22岁赐进士出身,康熙御前一等侍卫。青少年时期居住在此院,写下大量诗词名篇,代表作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明开夜合树,本名卫矛,初夏开小白花,昼开夜闭。为康熙年间大学士明珠之子、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手植。
出郭寻春春已阑(陈维崧),东风吹面不成寒(秦松龄),青村几曲到西山(严绳孙),并马未须愁路远(姜宸英),看花且莫放杯闲(朱彝尊),人生别易会常难(纳兰性德)。
南楼,为明代末年建筑。康熙年间,纳兰性德邀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额匾为载洵(清宣统皇帝叔父)所书。
南楼令,塞外重九: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是重阳、何处堪愁。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怪凉蝉、空满衾裯。霜落乌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听雨屋,这是清醇亲王府花园原有建筑,与箑亭左右呼应,隐寓风调雨顺。牌匾为醇亲王载沣弟弟载洵所题。
绿水亭春望:垆边唤酒双鬟亚,春已到、卖花帘下。一道香尘碎绿苹,看白袷、亲调马。烟丝宛宛愁萦挂,剩几笔、晚晴图画。半枕芙蕖压浪眠,教费尽、莺儿话。
听雨:谁道破愁须仗酒,酒醒后,心翻醉。正香销翠被,隔帘惊听,那又是、点点丝丝和泪。忆剪烛幽窗小憩,娇梦垂成,频唤觉一眶秋水。依旧乱蛩声里,短檠明灭,怎教人睡。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只消受、一段横波花底。向拥髻灯前提起。昔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味。
瑰宝亭,柱立五角,圆檐双重,形似梅花,以寓宋庆龄的品质高洁而不染,凌寒傲雪而不娇,领发百花而不矜。宋庆龄一生光明磊落,高风亮节,为国为民,殚精竭力,女中英杰,华夏懿範,伟业丰功,世人敬仰,周恩来曾赞颂为国之瑰宝。建此亭,以表达人民的心愿,并永志纪念。
岁岁平安,相传出自清成亲王王永瑆手笔。他将繁体“嵗”字下部的“一少”写作“一小”,寓意为“不是过一年少一年,而是过一年小一岁”,希望越活越年轻,表达了对人们的祝福。
主楼,1961年在周恩来总理策划下,国家为宋庆龄修建此中西合璧小楼。宋庆龄自1963年乔迁此楼,一直工作、学习和生活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小楼保持了宋庆龄生前的原状。一层是小会客厅、小餐厅及工作人员办公室。二层是卧室和书房。
畅襟斋院子里,大门两侧各有一株高大的西府海棠树。这两株西府海棠为醇王府花园所植,春花繁荣,秋实累累,宋庆龄曾用它的果实制作海棠酱。
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蔷薇影暗空凝伫,任碧毡轻萦住。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
毛泽东曾评点纳兰词,从中“看出兴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光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次由初入中原,未然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评注纳兰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叶嘉莹先生认为,纳兰词“即浅为深”“即浅为美”。可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纳兰”。
宋庆龄先生祖籍广东文昌,1893年生于上海。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先生从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她坚决捍卫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与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她发起并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有力地支援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游击区的抗日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她通过各种渠道给解放区的军民以物质和道义上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她走上了国家领导岗位,致力于妇女、儿童的福利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园中主楼为二层中西式小楼,1962年新建,宋庆龄自1963年至1981年5月29日一直居此。第一展厅原是宋庆龄的大客厅,题额为“濠梁乐趣”。
原是大餐厅,题额为“畅襟斋”,辟为生平事迹展览馆,展出宋庆龄一生的历史照片近400张,文物资料300多件。
主楼内所展出的陈设,一如宋庆龄生前起居原状。室内的日历翻到1981年5月29日,挂钟的指针停留在20时18分,是她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刻。
宋庆龄的卧室兼起居室和书房。卧室办公桌上放着她日用的书籍、文件、钢笔和老花镜。西边墙上挂着一幅她与工作人员合绣的象征吉祥幸福的“安多利恒”花刺绣,两边柜上,一边嵌着孙中山手书“共进大同”墨宝,一边摆着她1927年访苏时与加里宁夫人的合影。
故园箑亭: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用男女情变来比喻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是写给一位朋友的。现在一般认为这个朋友就是指容若公子的知己,当时另一位诗词大家顾贞观。
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卧室东面为宋庆龄书房,陈列着一架黑色的“施特劳斯”牌钢琴。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天桥一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