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同逛北京——再游海棠花溪

标签:
海棠花溪分外妖娆娇艳海棠花盛开西府海棠 |
分类: 山环水绕北京 |
每年四月北京城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棠花与香山植物园的桃花、玉渊潭的樱花并称京城春日里的三大花事,引来游人如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春天,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海棠花溪,云蒸霞蔚,花开灼灼。今年疫情还没有结束,由于严控疫情的传播渠道,很多人打了疫苗,总是看到抗疫的希望了。小月河边,有一片北京最大的海棠林,花开两岸,名曰海棠花溪。四月份,西府海棠、贴梗海棠、金星海棠、垂丝海棠等诸多品种2000多株竞相开放,美艳了整条河岸。
海棠林中有一座观花台,台上矗立着一座红色石碑,正面是著名书法家刘炳森题写的“海棠花溪”四个隶书大字,背面刻有唐宋两朝诗人咏诵海棠的著名诗句。
每年四月在溪水两岸,
我几乎每年都会来海棠花溪观赏海棠花,今年观赏期间发现了一点变化,原来“海棠花溪”的匾额换成了“盛世海棠”,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先秦文明、汉唐盛世、两宋明清,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辉煌、巅峰的时刻是绝对存在的。历史上的这些都比不上现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四月中下旬,海棠花竞相开放,红白相间,花潮如海,蜂飞蝶恋,游人如织,微风吹来,落英缤纷。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绿树与花海相应,碧云芳菲,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在赏花客眼里不仅仅是花,更是满园春色。
京郊春色几时浓?三里花溪两岸红。胜日寻芳凝望处,婆娑倒影映溪中。
胭脂浓抹万千娇,妩媚风流品自高,好是日斜风定后,花枝蘸水赤栏桥。
海棠,是元大都公园的特色,盛开的海棠,红的热烈,粉的矫情。而含苞的海棠,仿佛害羞的少年,更添了一份柔美。
暖暖的阳光下,海棠花苞白里带粉,粉里透红,在碧叶衬托下,分外妖娆娇艳。
海棠花苞最艳,开放之后花瓣的正面是粉红色,背面仍是深红,俯仰错落,浓淡有致,海棠的叶子也陪衬得好,嫩绿光亮而细致,给人整个的印象是娇小艳丽。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
海棠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
海棠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用来比喻美人,是文人墨客诗词中常见吟咏之花。
用“海棠春睡”来形容女子的娇媚,据说和唐明皇、杨玉环有关,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
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