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

(2017-10-18 20:37:31)
标签:

大承天护圣寺

碑记作于元太宗六年

明代建立的功德寺

乾隆改瓮山为万寿山

分类: 山环水绕北京

玉东郊野公园位于海淀区玉泉山以东、颐和园以西地区。公园自然风景优美,富有山野情趣,通过耕织怀古、玉泉因借、翠林小筑、林檎微诚、林疏峰遥、寻芳踏绿、绿野风至和远岫晴原八景设置,使其形成一幅“岚光翠欲流,林晖清可荐”的疏林风景图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玉东郊野公园因为地理位置在玉泉山东面而取名为玉东公园,我觉得郊野公园位置在玉泉山和万寿山中间的位置,取名两山公园更为贴切,比现在的玉东郊野公园更容易记忆。直接就点明了两山公园的地理位置,好记好找,能融入更多的历史故事,更有趣。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两山公园,即玉泉山与万寿山之间区域,为古瓮山泊退水区域,风景与稻作历史悠久。众所周知,北京昆明湖由瓮山泊演变而来。然而这种演变非同寻常,它有着一个靓丽的开端,奠定了这片风景区的走向,这就是大承天护圣寺(后为功德寺)。它始建于元代,就其自身建设而言,它是中国园林史、建筑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寺庙园林;就其影响而言,它启动了瓮山泊周边的风景开发,整合了玉泉山与翁山景观,使之联体为一个以湖水为核心的整体空间,最终催生了昆明湖与静明园、清漪园的出现。它的遗存为这一区域的人文、生态环境演变提供了证据。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大承天护圣寺简称“护圣寺”,位于玉泉山与翁山(万寿山)的中间位置、元代瓮山泊的北岸,建成于元代中期,后经明清两代重建,改名为“功德寺”。清末遭到英法联军的严重破坏。民国时期,寺庙主体部分改为学校。后为玉泉山中学校址,现状寺址范围清晰,地上物无存,遗存部分石制品。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护圣寺之前瓮山泊靠近玉泉山,因此有关它的记载总与“玉泉”相伴。玉泉山作为这一地区的风景代表最早进入史册,金章宗曾7次巡幸,不过记载简略。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至金末元初,文人赵著的碑记才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燕城西北三十里有玉泉,自山而出,鸣若杂珮,色如素练,泓澄百顷,鉴形万象。及其放乎长川,浑浩流转,莫知其涯……草树烟霞,风云月露,朝夕变态无穷。凡来览者,若历物外。山有观音阁,玉泉涌出,有玉泉二字刻于洞门。泉极甘冽,供奉御用。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碑记作于元太宗六年,1234年,湖面近百顷,还未命名;湖水沿天然河道远去,提示人工线型的长河尚未开凿;景观以天然风貌为主。这种景色也零星出现在耶律氏父子与友人的诗文唱和之中。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也就是从这时起,开发逐渐增多,先以漕运扩源为目的,如郭守敬的河道治理,疏通玉泉河、开凿通惠河;筑建白浮翁山堰,汇集沿线泉脉于山前。充足的水量壮大了原有的湖泊,“瓮山泊”一名也由此而传。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之后的王恽游览玉泉山时写道:举目瞻伫,已次翁山,因共为玉泉之游。于是转岗陵,过碾庄,望西南林壑,烟霏空翠,襟袖为之淋漓也……(山上眺览)平湖,令人有撑舟昆明之想。清和扇物,云光湖水,倒影一碧……山田有苗兮渔有矾,鸟飞鸥泳兮同一口。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繁茂林木之间,农田开始出现,如当时宋全太后的田产就有360顷之多。优美的环境引发了景观活动;除已有的金章宗玉泉山芙蓉殿、耶律氏父子翁山陵园外,还有忽必烈昭化寺、元成宗瓮山泊神坛。然而这些都属于小规模的动作,没有改变这一地区自然野莽的主体风貌,直到大承天护圣寺的出现。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主持建大承天护圣寺的是元文宗图贴睦尔。这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笃信藏传佛教的皇帝,也是有元一代汉化最深的皇帝,喜爱诗画。天历二年(1329年)四月,元文宗来到瓮山泊“观于玉泉之阳”,他深深被周边的景色所感动,赞叹道:“层冈复巘,隐陇西北。大湖之浸,汪洋渟涵。歭而东高,翁山在焉。旁薄扶舆,固祗园之地也!”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护圣寺的位置北近红石山,可以视作“主山”,黑山尖为“少祖山”,二昭山为“祖山”。寺正处于东西二山距离均等的位置,东为翁山,山旁“青龙桥”之名始见于元;寺西为玉泉山,其北金山口也曾被称作“白虎口”,这些与“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之说不期而合,或许都缘自护圣寺的选址。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在此之前,瓮山泊仅是玉泉山的前景陪衬。护圣寺的出现成为景观控制中心,将视域内3个方向的山林,原本各自独立的景观单元,联为一个整体,收万象于一寺一湖。这种感受是显而易见的,文人吴师道在陪同后来的元顺帝舟游时,就写下这种感受:西北群山迥,盘盘护帝乡。玉泉流海润,金刹倚云翔。四月龙舟迈,千官马首骧。落花萦剑佩,高柳拂帆樯。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在山峦层层环护之中,碧水在汇聚、金阁在高耸、视线在集中,衬托出帝王的宏大气势。同样,大众游览也是以湖水为中心,行行山近寺始见,半空碧瓦浮晶荧。先朝营构天下冠,千门万户伴宫庭。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从此瓮山泊成为京城最著名的游览胜地,“西湖景”一名开始流行,取代了“瓮山泊”。水面上,自在快活的是对对儿鸳鸯,湖心中浮上浮下的是双双儿鸭子,河边儿窥鱼的是无数目的水老鸦,撒网垂钩的是大小渔艇,弄水穿波的是觅死的鱼虾,无边无涯的是浮萍蒲棒,喷鼻眼花的是红白荷花。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明代在大承天护圣寺遗址上建立的功德寺,继承强化了传统山水格局的认知:背峰面湖、左右山护。建设由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主持,孝恭章皇后孙氏出资,占田六顷有奇。源远流长,玉泉清冽可鉴,东汇为巨浸、为西湖,湖水经惠河、潞河而达于海;山的来龙去脉,瓮山居左,大房在右,西山、五华、金城及居庸诸峰横碧耸翠、骈叠连亘乎西北;土地湖之南东北三面,原田广衍皆膏腴壤。资湖之润,农岁丰给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西郊秋色》可见一斑迢递西郊望渺然,无穷秋色映长天。晚田禾黍村村熟,野水芙蓉处处鲜。一带青山如玉立,万家红树与云连。遥闻社鼓风中急,应是农夫报有年。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湖水衬出玉泉山西南形势犹如南海普陀,可见湖水之广。峦峰明秀,风景悠然,钟声隐隐出林表。渐近则长堤绕湖,夹堤而北,绿云絪缊,荷香袭人。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以功德寺为中心的水田,随着长期的精耕细作,以及土地的皇家所有,整齐划一的种植得以开展,形成大地景观,农业生产逐渐附加了审美功能。这些田园具有鲜明的江南意向,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江南移民的耕作,他们不仅带来了稻耕技艺,而且还有生活居住方式,就连功德寺的僧人也多来自江南,吴音无改尽乡僧,使北方稀缺的稻作景观,蒙上了一层江南画意。临湖有三台,尚在湖上。长堤十里,平畴盈望,皆依江南种稻法引水溉灌。岁收充御廪,非私家可擅也。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田园景观的建设者如此,相应的欣赏者、歌颂者也是如此。田光与湖影相互映衬,开阔空明美不胜收。线形的田埂、湖堤成为感悟光影的最佳方式。湖山光影交错间,功德寺的魅力被彰显出来。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功德寺的建设带动了周边风景的开发,西湖成为京城最负盛名的风景游览区,以及春日踏青的目的地宛俗是月初八日,耍西湖景、玉泉山……冠盖相望,绮丽夺目,以故经行之处,一遇山坳水曲,必有茶篷酒肆,杂以妓乐,绿树红裙,人声笙歌,如装如应,从远望之,盖宛然图画云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清初功德寺前的湖水继续向东南退缩,退水的田地被精心治理,不仅成为京城著名的御稻丰产区,而且还是重农国策的示范区。乾隆时期对西海及其周边水系进行了整体治理,将湖水东扩至瓮山脚下,自此万寿山取代功德寺成为湖景焦点。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乾隆还是皇子时就经常游览西海,写下许多诗篇,如《游西海》:轻舠荡入蒹葭丛,波澄西海连长空。云山倒影弄明媚,寂寞残荷摇晩红。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乾隆无疑是中国历史上造园思想与实践最为丰富的一位皇帝,继位后,乾隆皇帝并未满足西海的一时美景,他于乾隆十四年(1749)底,开始了本区有史以来最大的综合整治,其目的是根绝水患、储蓄漕运与灌溉用水,特点是以景观为指导、而非单一的土方工程。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与水利接续的是景观美化工程,乾隆皇帝于十五年(1750)改瓮山为万寿山、金海为昆明湖,联湖带山整体设计,一气而成清漪园。同期还将偏居玉泉山南部的静明园范围扩展至全山,将原有景点整合为十六景,并把山体东麓水田区域纳入管理范围,与清漪园相联接、不设界墙,形成浑然一体的景观大空间,组成三山五园的核心。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随着万寿山佛香阁、玉泉山定光塔的竖立,视觉焦点也从前朝的功德寺转向两山。功德寺周边与两山之间形成五湖三河的水网体系,即昆明湖三湖、养水湖、高水湖,玉河、北旱河、金河。湖以堤相隔,河以田相连,视线通透,景深丰富。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清初功德寺名声依然显赫,但这更多缘于周边盛产的御稻而非寺院本体。这片自元明以来即为皇家所有的水稻种植区被清廷全部继承下来,严禁买卖,由内务府奉宸院统一管理。自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起,便在青龙桥南建有稻田厂,皇庄管理机构负责租赁、耕种、收获、存贮等事务,所有农产品直供宫廷。功德寺田地除少量官种外,其余雇民租种,附近的房产也属于皇庄进行征租。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清代诸帝之所以不遗余力经营这片田地,并非苟求于区区物质收获,其更大目的是向天下宣示“重农课耕”的国策,以及观稼问农、占测年景。这也是康乾时代西北郊园林建设的一个出发点,雍正皇帝曾明确表达:园之中或辟田庐、或营蔬圃,平原膴膴,嘉颕穰穰,偶一眺览则遐思区夏,普祝有秋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嘉庆皇帝欣喜地描绘了这里丰收的景象:玉泉止水汇而为湖,并疏为渠,灌溉稻田数百顷。每至夏初,插秧莳种,罫亩布列,弥望青葱不异东南阡陌,晚秋刈获则比栉崇墉,村村打谷,较他处每多丰穰。盖泉甘土沃,故玉粒倍觉精腴。兹过青龙桥,凭览田家风景,弥深劭农之意尔。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完备的农业体系促成了优美的田园风景,人们不仅被这里山水所吸引,也被湖山之间的田畴所感动。昆明湖在万寿山下,乾隆十六年导西山玉泉之水,即旧所谓西湖者,广为疏浚,周三十余里。……夹岸开稻田百顷,实以灌漑,弥望青畴宛然水乡风景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一方面两山亭台楼阁在溪田上悠然可见,另一方面在湖田之间安置了点景建筑,它们之间、以及与山景之间形成视线联系,将两园皇家氛围延展,犹如书法“飞白”笔断意连,形成田园的归属感。这些点景建筑有:影湖楼、界湖楼、治镜阁、藻鉴堂、望蟾阁、会波楼、畅观堂、以及湖堤间的木牌坊、石牌坊等构筑。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


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

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

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

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

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

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

和我一同逛北京——玉东郊野公园三朝遗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