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初春赏腊梅花

标签:
河南省鄢陵县刘庄村屋前宅后都遍植蜡梅农乐轩房前屋后蜡梅花金黄似蜡 |
分类: 山环水绕北京 |
从立春开始,春天就悄悄的来到了颐和园,从谐趣园正门对着的台阶上行二三十步,就能望见右侧的农乐轩。农乐轩前迎着飞雪,腊梅花静静的绽开。一二十棵腊梅花,飞雪迎腊梅春天就悄悄来到颐和园。蜡梅俗称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其名。
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罄口腊梅,外轮花被片淡黄,内轮花被有紫红色边缘和条纹,花最大,香气清溢。
素心腊梅,花被片纯黄,内轮有接近纯色,花较大,香气浓。
狗牙腊梅,花被片狭长而尖,内轮中心花被呈紫色,花小,香气淡,花期迟。
蜡梅是中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知访寒梅过野塘”的名句。
“蜡”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腊”字,因而蜡月和蜡梅的“蜡”字,可和“腊”字通用。所以蜡梅与腊梅,可以通用。
蜡梅花金黄似蜡,迎霜傲雪,岁首冲寒而开,久放不凋,比梅花开得还早。
真是轻黄缀雪,冻莓含霜,香气浓而清,艳而不俗。曾有诗赞美:“枝横碧玉天然瘦,恋破黄金分外香”。
一代文豪苏东坡和黄山谷,因见黄梅花似蜜蜡,遂将它命名为“蜡梅”,说它“香气似梅,类女工捻蜡所成,因谓蜡梅”。
蜡梅名噪一时,鼎盛于京师。后来诗家在咏蜡梅诗中,常在“蜡”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如“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等。
《姚氏残语》又称蜡梅为寒客。蜡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特别是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
蜡梅花入冬初放,冬尽而结实伴着冬天,故又名冬梅。
蜡梅开于寒冬,若能从花店买来几枝,插入花瓶中,供于书案上,其清香弥漫室内,会使人感到幽香彻骨,心旷神怡。或送给慈祥的长者,寓意更深远。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惟有蜡梅破,凌雪独自开”。
金黄剔透的蜡梅,吸引着无数游人冒着严寒前往观看。
少熔蜡泪装应似,多爇龙涎臭不如。
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它的颜色像熔化一些蜡泪装扮似的,燃烧很多的龙涎香,香气还是不如蜡梅。
冬雪纷纷若坠云,山江隐隐正昏沉。疏林冻水熬寒月,唯见一株在唤春。
知访寒梅过野塘,久留金勒为回肠。
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
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蜡梅是中国特有的珍贵花木,原产于中部的秦岭、大巴山、武当山一带。在湖北神农架发现有大面积的野生蜡梅林。
河南省鄢陵县刘庄村,几乎家家户户的屋前宅后都遍植蜡梅,素有“刘家龙梅冠天下”的美誉。刘庄村种植蜡梅有着悠久的历史。
传说,原来蜡梅并无芳香的气味。西周鄢国的国君,今河南鄢陵西北,很喜欢腊梅花,但嫌其不香。便下令花匠限期让梅花吐香,否则严惩。在束手无策时,一位刘姓隐士带来几枝腊梅砧木,帮助嫁接在黄梅上。
寒冬腊月,数九寒天,百花凋零,蜡梅花苞发出了阵阵幽香。国君龙颜大喜,花匠得以安保,鄢陵腊梅也得以发扬。
在春日的阳光下,还有迎春花也羞答答的绽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