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2011-02-21 16:27:12)
标签:

云会寺

f87

宋体

乾隆皇帝

春园

分类: 山环水绕北京

万寿山后山景区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山道弯曲,景色幽邃,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它们或踞山头,或倚山坡,或临水面,均能随地貌而灵活布置。接着前面游览的区域再往前走,就到了善现寺。善现寺的寺庙格局是东西各三间的两层配楼和北面的三间正殿组成。善现寺和云会寺这两座寺庙以四大部洲为中心而左右顾盼,其建筑布局很像前山中轴线两旁的转轮藏和五方阁,并且都是宗教建筑,只是建筑规模与前山的建筑相比要小很多。别看善现寺的庙小但里面的佛像,供器,家具等文物陈设却异常丰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遗憾的是,这座精致庄严的小庙除东配楼外,其余的建筑及那些珍贵文物早已不复存在,只有大殿的柱础和放置佛像的石造神台残破不堪地遗留在原址上。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云会寺坐落在四大部洲西面的山坡上,是一所幽静典雅的寺庙景点建筑。它依山就势,在堆叠的山地上错落而建,红墙绿瓦,隐现于青松环保之中。云会寺与香岩宗印之阁东面的善现寺对称而建,遥相呼应,互为对景。云会寺山门北向,门内山路曲折,蜿蜒而上。大殿坐南朝北,面阔三间,重檐攒尖绿色琉璃瓦顶。据称,殿内面北五彩神台上供有铜胎毗卢佛一尊,两边供胎香花菩萨两尊。毗卢佛前面安楠木描金三屏峰一座,上供铜胎宏光显耀菩萨一尊,铜胎释迦牟尼佛一尊。殿内两边山墙上吊挂着十座佛龛,龛内供擦擦佛三百六十尊。除去佛像外,殿内还安设了黄杨木香牌,紫檀木制作的二层桌灯,铜镀金嵌玻璃珠轮等七珍八宝各式供器。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云会寺的大殿名为“香海真源”。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云会寺的大殿外两边的山石上各建造了一座六角佛亭。亭内安设六角形须弥石座,各自供奉着铜胎文珠菩萨一尊。1860年,英法侵略者烧毁了云会寺,寺院内除大殿“香海真源”,殿内毗卢佛像及东面佛亭幸存外,其余的建筑,佛像,供器等皆毁于侵略者之手。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花承阁位于万寿山山后山东部山坡上,是一组寺庙和园林相结合的建筑群。建成于1753年,主要由花承阁、六兼斋、多宝琉璃塔、莲座盘云佛殿组成。1860年,除砖石垒砌的多宝琉璃塔外,所有木结构建筑都被英法侵略者烧毁。花承阁这组建筑的正殿名“莲花盘云”,坐落在寺院最南端的二层平台上,是一座面阔三间,坐南朝北的硬山顶式佛殿。佛殿内的石造神台上曾供奉着铜胎观音和铜胎汉像观世音菩萨及镌胎善才童子像,殿内四周的墙壁上吊挂着18件红油屏龛,龛内供擦擦佛2632尊。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在佛殿北面的一层平台上,现在还较完整的保存着一座颇有来历的太湖石景点。据史料记载,这块太湖石原是宋代皇家园林一艮岳中的观赏石。乾隆时期将此石移放到这里,并专门为这块玲珑峻峭的太湖石雕琢了须弥造型的石座。上面的图案神异而精美,形似龙、鱼、鹿、龟等海兽,是万寿山后山惟一的一处山石景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北面的山门是两柱牌楼,牌楼北面是高约七米的半月形平台,上面原有三十多间游廊,与东面的六兼斋和西面的花承阁相互连接。花承阁是一座面阔三间,从西面看是两层,东面看是一层的小楼,其构造与谐趣园内的瞩新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花承阁楼上东邻一个长方形的小院,南北两层台地,分别建造了多宝琉璃塔和琉璃瓦顶木牌楼,并在一层台地上竖立着一块颂经石碑。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沿着花承阁二层的北墙门经过半月形的游廊,可进入这组建筑群最东边的六兼斋。花承阁这组建筑群是后山重要的园林景点。它三面环翠,半隐于苍松古柏之中,一面居山,近瞰楼台,远眺西山,是修身养性,欣赏群芳的理想场所。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花承阁这组建筑群中的点睛之笔是多宝琉璃塔。多宝琉璃塔用黄、绿、蓝、紫等颜色琉璃砖瓦砌成,高约19米,平面呈八方形,上下共有七层塔檐,每层塔檐上悬挂着八只小铜铃。在三层主塔身上,每面镶嵌了数目不等的琉璃小佛像。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宝塔的北面有一个两柱的琉璃瓦顶小牌楼,牌楼下面的小院里竖立着一块带须弥座的石碑。整个塔身造型端庄秀丽,耸立在层峦叠翠的松涛与山谷之中。在阳光的辉映下,光彩夺目,斑斓迷人,塔铃悦耳,令人心驰神往。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赅春园建成于1752年,是清漪园时期万寿山后山一座颇具魅力的山地园林。主要由清可轩、蕴真赏惬、竹籞、留云阁等组成。赅是拥有的意思,赅春园可俗解为满园春色。也可用乾隆皇帝的诗句:“万紫千红归静观,春光原可一言赅”作为园名的注释。赅春园坐南朝北,所有房屋都依山顺势,建筑在起伏跌宕,花木丛生的山峦之间。在上下三层景观之间,有曲折错落的爬山游廊和青石台阶相连通,并利用建筑和地势的自然落差,展现了不同空间,不同层次的景观境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山阴一片石,覆以三间屋。”园内最高层建筑当属矗立在半山腰处的清可轩,它面北三楹,轩昂高爽,是乾隆皇帝酷爱的一所别具匠心的书斋。清可轩模仿“金山屋包山”和“焦山山包屋”的建筑手法,利用飞檐翘起的山岩,将房梁搭建在山石上面,使屋顶与山石自然地衔接在一起,创造了“山包屋亦包”,山屋相融,虚实难辨的艺术佳境。从轩内观看,皴皱如云的山石变成了清可轩房屋的后檐墙,仿佛如巨大的天然屏障。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抬头仰望,屋顶处一块大石上,雕刻了乾隆皇帝手书匾额“清可轩”三个大字。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再细心观察,小小的三间石壁上,竟然镌刻了乾隆皇帝数十首描写清可轩的诗句。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清可轩西侧陡峭的山坡上,建有数间小巧的爬山游廊。游廊西临一天然深谷,南面是壁立万韧的山峰,中间凿山劈石,建造了面阔两间的空中楼阁—留云阁。它坐东朝西,后檐柱依壁而建,前檐柱基用大木支撑,如同悬在半空的高阁,是一处“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建筑佳作。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留云阁东连山廊复道,路旁边的山岩上,镌刻着十八罗汉和释迦摩尼造像,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现在残破不全了。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二层的山地上,坐落着藴真赏惬大殿。大殿面北三间殿前堆石如山,古柏耸立,极具山林气息。大殿前出檐廊,与东西两边的爬山廊分别串联着东边的竹蘌和西面的钟亭。竹蘌内原有一张梅花竹屏文榻,是乾隆皇帝游览赅春园时纳凉小憩之所。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与竹蘌对称而建的钟亭,是一座重檐攒尖的四方亭,它横跨在留云阁下面山谷汇集而成的溪流之上,山水潺潺从钟亭下面的出水涵洞流入后河。为增添山林野趣,在溪流两旁的山坡上遍植桃花,名为桃花沟。如顺流而下,桃花的尽处,位临后河的岸边,原有一座四方亭,名澄碧亭,它与桃花沟上游的钟亭隔花相望,互为对景,花香、鸟语、钟声、水影,构成了一副春意盎然的园林图画。1860年,赅春园惨遭英法侵略者焚掠。园中数以千计的珍贵家具、名人书画、瓷器等文物多被焚掠一空,只有赅春园的宫门幸存下来。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在赅春园以西,中间以桃花沟为界,是一所相对独立的庭院。院内正殿味闲斋坐南朝北,面阔五间,前接抱厦三间,东山墙有净房一间。庭院四周围以白墙,中开院门,成卷棚垂花式。“前临溪水后依山,朗润清华足味闲。”从乾隆皇帝所作的有关诗作中可知,味闲斋建成于1753年之前,应于赅春园同时建造。味闲斋虽不具赅春园层峦叠嶂之妙趣,却能自成一局,静观林姿峰态。它与赅春园一高一低,一崎岖一平缓,在空间上相互联系,相互映衬,为后山园林景色平添了一种浓郁的人文气息。1860年,味闲斋被英法侵略者焚掠,只有废址保存至今。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在味闲斋遗址西侧有一所幽静的小院,院前的山路两边,栽种着一簇簇茂盛的丁香树,日久天长,人们便习惯把这个名叫悦欣庄的院落称为丁香院。每年四月间,粉白相间的丁香盛开在枝头,浓郁的香气弥漫在周围温暖的空气里,几十米外就能闻到那沁人心脾的是馨香。透过开满春花的树丛,绿色的圆光院门和图案别致的花墙,就会隐现在你的眼前。整个院子占地面积不大,院内只有南房三间,是慈禧太后游览后山时临时休息的地方。房屋和院落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平方米,但给人的感觉很朴素,很别致。游客伫立在院中,就像被花簇拥着——几枝黄色的连翘伴着醉人的丁香,攀过花墙,向你舒展着妖娆艳丽的姿容,静悄悄地吐露着春天的气息。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和我一同逛北京——颐和园(9)万寿山后山景区之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