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04月25日

(2023-04-25 16:54:39)
                                      杜槽的历史地位
  1.是古代曾经的军事活动重地。
    杜槽古往今来,曾经是兵家持续活动的场所。这里沟谷纵横,谷多沟深,巨石林立,树繁枝茂,荆棘丛生,加之天然和人工垒砌的山石洞穴较多,古来就是兵乱隐身的好地方。尤其是进山口老虎头所在位置十分狭窄,特别有利于固守。南沟一带双测的沟壑中地形复杂,是历代藏兵的好处所;南沿的“马武山”正是当年东汉大将军马武屯兵习武、辅助刘秀征战建国的后方基地;境内的“跑马岭”,更是历代绝佳的高山骑兵训练场;“马池”是历代军人养兵饮马的处所;居高临下、极目内乡、镇平的“方山寨”是明代以来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马道”是从方山南坡运送军需的天然环山通道;清朝中期以来,先祖们在农耕过程中相继发现的深埋“杜槽”遗物、野山坡集群“锅克廊”遗址和中段峡谷“白马潭”石上印痕,都从不同侧面昭示着古代杜槽军事活动的存在与频度。

   2.是千百年来内乡通往淅川老城和内乡西部重镇的一条山间古道。
    古老的杜槽,曾经是内乡至淅川两县之间与县乡之间直线距离最近的通道,也是古往今来内乡以西东西联络的重要驿站。据早年政府测定的道路里程,从杜槽过境到淅川县老城只有30公里。到本县师岗、瓦亭分别仅有10公里、20公里,到著名的张集街市只有12公里,再往西北到乍曲也只有15公里。这说明杜槽过去对于内乡到淅川,以及到达本县西部多个乡镇在交通上的重要性,是内乡西部交通捷径的不二选择。同时杜槽又是这条交通线上的驿站。新中国成立后,县乡邮政一直送邮到村、过村,是邮递员通达与过境的必经之地。在这条古老的乡道上,西起杜槽营西的大柿树,向东相继经过营中水井、营东石井、井边,以及途径的白马滩高坡顶,这五处都是过往行人驻足之所。其中大柿树、白马滩又是乘凉、避雨和歇脚之处,营中间的三处水井是行人补水的地方。从前在杜槽有个规矩,就是路边每口井台上,都经常放置钩担、绳索与水桶,还有饮用工具;石井附近的道路旁还曾修建有男女公共厕所。这些,都是为了方便过往行人的。却也足以说明杜槽这个地方早年交通要道的重要地位。
  五六十年代以前,由于通往西部的公路短缺,交通工具稀少。因此县与县或县与乡过往的行人,多数是靠步行。每天黎明时分,营中间路上总能听到远行之人的脚步声、说话声、担挑子的吱吱呀呀声,或者小猪、鸡鸭在框篓里的唧唧声。这一切,都是在告诉梦中的杜槽人,新一天的天幕已经拉开了。白天,时而有牛车、小马车隆隆而过,时而也有架子车、自行车匆匆驶离。至于过往的行人,则是终日络绎不绝。有时,天黑之后也还会有远路的行人,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七十年代初,内乡通往师岗公社的第一条12公里10KV高压线路是经由杜槽营架设过去的。因为杜槽这条古道,一是近、二是顺、三是省,这完全符合当时经济条件落后背景下的最佳选择。
  近四十年来,杜槽古道的这一功能,在国家现代化浪潮中早已式微,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是清末之后连续存在了50年之久的内乡煤矿的所在地。

   4,是内乡城市生产生活的水源保护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