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胥琰《蜂国》札记                  段文浩

(2018-05-28 19:03:17)
标签:

杂谈

http://s8/middle/001QLc4gzy7kOVfSoKe32                 段文浩" TITLE="读胥琰《蜂国》札记                  段文浩" />

http://s8/middle/001QLc4gzy7kOVfEPa34b                 段文浩" TITLE="读胥琰《蜂国》札记                  段文浩" />

http://s8/middle/001QLc4gzy7kOVfqdOIfc                 段文浩" TITLE="读胥琰《蜂国》札记                  段文浩" />

http://s8/middle/001QLc4gzy7kOVfox2Tc7                 段文浩" TITLE="读胥琰《蜂国》札记                  段文浩" />

http://s8/middle/001QLc4gzy7kOVfgA4A7c                 段文浩" TITLE="读胥琰《蜂国》札记                  段文浩" />

http://s8/middle/001QLc4gzy7kOVfagjC00                 段文浩" TITLE="读胥琰《蜂国》札记                  段文浩" />

http://s8/middle/001QLc4gzy7kOVeCxIK6a                 段文浩" TITLE="读胥琰《蜂国》札记                  段文浩" />

http://s8/middle/001QLc4gzy7kOVepV66d6                 段文浩" TITLE="读胥琰《蜂国》札记                  段文浩" />

http://s8/middle/001QLc4gzy7kOVeZZ3a10                 段文浩" TITLE="读胥琰《蜂国》札记                  段文浩" />

http://s8/middle/001QLc4gzy7kOVenT1Kd0                 段文浩" TITLE="读胥琰《蜂国》札记                  段文浩" />

http://s8/middle/001QLc4gzy7kOVePuJd13                 段文浩" TITLE="读胥琰《蜂国》札记                  段文浩" />

读胥琰《蜂国》札记

段文浩

(一)

春节期间,得知河南作家胥琰新书《蜂国》出版,乘回洛阳小聚,急急索要了一本。先是匆匆翻阅了《序》与《后记》,知是作者讲述以父亲为蓝本的放蜂人、草木鲜花、蜂场乡村——天地人合一的平凡故事,同时又是向老去的逐花人和渐行渐远的旧时岁月致敬的作品。有感于此,不敢贸然开卷,于是决定把该书列入今年个人的第三个读书计划。

老实说,胥琰是我相交三十多年的老友。他曾用笔名东君,自号敦照居士,因其祖籍鄢陵,友人又戏称之“鄢陵一枝梅”或“梅居士”。其为人性情散淡,书卷清华,有云水风度,仿佛若晚唐、北宋或民国之人物,曾为“桃花枝上挂青衫”,还是“桃花枝上挂长衫”这样一句诗而推敲踟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胥琰开始写新诗,后对散文、小说、汉俳、格律诗词,多有涉猎,竟各有成就。曾“被调”混迹官场十数年,复退而以教书创作自乐。教务之余,笔耕不辍。曾以东君笔名在海内外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1994年起,以胥琰之名陆续出版了诗集《永远的蝴蝶》、散文集《人生若雪》、诗词集《心动时分》、中短篇小说集《城南地》等。现为某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洛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河南作家协会会员……令我等当年的“红豆”诗友眼馋而心慰。

说来惭愧,拿回胥琰大作之后,一直未能得空细读。终于在一个早晨始读,并在扉页题记:“清明前,沐浴净手,以恭敬之心,拜读。仲春循着蜜蜂的翅翼,进入山南水北,期待着心灵像蜜蜂一样,嗡嗡嘤嘤地穿过鸟语花香的国度……2018、4、4、文浩启。”其后,披阅《蜂国》,不论清明立夏,春宵花辰,也不论湖南、江苏、浙江出差,虽车上旅舍,亦捧读不疲。

(二)

读第一章。先是被“呵呵,又是一个大流蜜的好天气哩!”这一独特的行里语言吸引。第一章在三山村,主要人物一天之内次第出场。作者先是通过早起洗脸照镜子,如“对面傅粉”,巧妙刻划出养蜂人老铁的形象,再从清晨日出东山、六畜撒欢、黄牛慢步、蝶飞蜂舞,到白天劳作、糖脾摇蜜、又见饮烟,再到月下对酌,静夜爽风……开篇先声夺人地展示了“天、地、人、蜂”的一片自然和谐的气象。开篇人物出场,故事铺垫,蜂缘回忆,又为其后章节埋下草灰蛇线的伏笔,能在一章一日之内缘景缘事,跨越时空,看似用笔平和,不咸不淡,实则大巧若拙,用笔娴练,大开大阖,统揽全局。使人心生感慨:“美”,美得狠!

从第二章开始,逐次展开以老铁、燕子为主的放蜂人,以山村张老爹、李大爹为主的村民,以蜜蜂、花木为主的蜂国图景;日出日落,芸芸众生,大爱小恨,人生百态……虽是精雕细刻的小说笔法,读起来行云流水,却更像田园诗画一般的随笔散文。细读之间,仿佛闯入都市喧嚣之外的桃花源,颇有“悠然见南山”之趣。

《蜂国》中,根据蜂事特点,以洋槐花、柳树花、柿树花、荆条花、芝麻花、野菊花,再到次年油菜花、泡桐花等花季时序,以三山村、东山村方圆不过百十里的山川风光为舞台,以放蜂采蜜为主题,既展现了放蜂人“甜蜜事业”的劳碌与辛苦,又展示了乡村艰苦生活下平民百姓日出而作、卖牛盖房、生子喜庆、鸡犬之声相闻的怡然自乐;更有蜜蜂王国等级森严的组织有序,从新蜂试飞、工蜂勤劳飞翔、蜂王出行、雄蜂追逐交尾死去,到蜂巢扣王、蜂螨疾病、蜂王浆与花粉、蜜蜂与蜻蜒大战……随着情节的推进,逐次展现了一般读者所不知的神秘国度。作家虽是写蜂国,更多地是写生灵,包括人生、家庭、少女、孕妇、父老、乡亲所期许的平平常常、朴实无华的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

最后一章:从春天、老铁、墓地,又从张老爹孙子满月、老铁孙女燕子与桐生恋情,“爷爷也年轻过”,既暗示主人公老铁最后的结局,又预示了春秋代序生生不息,像蜜蜂一样,人世间又何尝不是一个充满悲欢离合而又甜蜜的蜂国?

(三)

终于,读完全书。当即在书后写道:“自2018、4、4早上到2018、5、5下午5:55读毕,在《黄昏饮烟》音乐声中,饮一杯蜂蜜水回味”。并通过手机微信告友人:绿茶冲蜜蜂,来自《蜂国》的滋味。谢谢工蜂。品蜜生活,读竣胥琰《蜂国》,向蜜蜂们、向老铁大叔致敬,人类何尝不是一个蜂国,我们劳作、我们飞翔、我们歌唱……

(四)

近日,重翻胥琰《蜂国》,但见:眉批旁注,圈点勾划,读痕历历,不禁有感再啰嗦几句。

作者似乎是以散文随笔的笔法写《蜂国》,如瓜棚篱下徐徐道来。读之,似有沈从文先生之湘西写意、汪曾祺之高邮风情、海明威之《老人与海》等“吉光片羽”,甚至还有王摩诘《山居秋瞑》、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恬淡闲适。

《蜂国》写的是慢生活,需要细细读、慢慢品,如饮茶一般,初尝平谈,回味则甘甜。可以说,本书尽管没有宏大叙事常有的跌宕起伏的故事,以及冲突对撞的情节……一如作者胥琰的为人处事,沉稳淡定,杂花生树,静水流深。

应该说,全书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放蜂人老铁和放牧者张老爹形象最为丰满,他们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正直善良、勤劳智慧、安贫乐道,是他们维护着几千年的人情义理,重视职业操守,为人古道热肠。在今天,这些随着商品化城市化的发展,而正在渐行渐远老去的背影,确实值得我们躬身致敬!

掩卷《蜂国》,敢问滋味?是田园放歌?劳动礼赞?天人情美?情趣美?天地人大美?

不是大河奔流,是一脉清泉、一泓清潭。平心而论,笔法传统而题材新颖独特,小说化的蜂国知识在其他作家极为少见。小说没有跌宕起伏、激烈冲突的故事,大团圆的结局,平铺直叙,也许既是优点也是缺陷。如,场面过小,上世纪九十年代生活还不丰富,作者似乎在鸡犬之声相闻的桃花源之意境流连忘返,因而与时代与乡村的大潮略显脱节。

另外,也许是以父亲为原型缘故,《蜂国》题材所限,小说中的养蜂人老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感等还有待于进一步表现。也许为尊者讳,作者对主人公老铁从“国军”到“共军”的经历,在海南岛与琼花姑娘的故事还没有深入挖掘,老铁们与时代的沧桑感还未充分体现出来。作者《后记》中记述的“老父亲”辞世前向蜂场致敬的细节,如能写进去,将会使细节更加生动,因之也更加感人。因为,主人公“老铁”的个人史,也不仿成为那代人的心灵史……

(五)

毋庸讳言,在当代碎片化生活下,快餐、外买、微信语境下,能读任何一部长篇小说并坚持读完的读者可能只是小众。老友胥琰的《蜂国》也许曲高和寡,但通读全书,您会感到这绝对是作者的用心之作,审美之作。我们应该为作者蜜蜂般的劳作鼓掌。

我相信现实生活中的父亲,远比《蜂国》里的生动鲜活,技巧这该不是问题,胥琰中短篇小说集《城南地》中,对人物形象的精到拿捏已经证明。

文以情制胜,最好的东西永远是下一个,我们期待着。

洛阳亲友如相问:段文浩

2018、5、26于京华劲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写给小满
后一篇:月夜诗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