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推荐的建水紫陶——紫陶艺术家‘浪鬼’简介

标签:
杂谈 |
分类: 傻来生活 |
http://s4/mw690/001QL9U7gy6HHaF7YmDc3&690
http://s7/mw690/001QL9U7gy6HHaFE1Rc36&690
http://s12/mw690/001QL9U7gy6HHaFIooX9b&690
http://s12/mw690/001QL9U7gy6HHaFM8GL8b&690
浪鬼个人资料:浪鬼,本名肖春魁。云南建水人。1993年进入中等美术学校学习绘画,1995年开始接触雕塑,2000年考入云南艺术学院学习,以后一直从事雕塑和紫陶创作。2005年自设陶坊塑创竹子、树桩、荷叶等手捏壶。对陶土有深厚感情,悟性颇高,有独特的工艺风格。其作品擅长于以自然物象,如竹子、荷叶、树桩等为泥玩元素,在万象中以一知十,具有独特的工艺风格,被誉为“建水紫陶的独行者”。
获奖经历: 2010年8月云南省第四届“工美杯”,作品《老树情结》手捏壶获铜奖。 2010年9月“云南省陶艺名家作品邀请展暨第四届‘向逢春’杯”建水紫陶大赛,作品《残荷》供春壶获银奖。 2011年11云南省首届陶瓷艺术作品大奖赛,作品《苍梧》(16件套茶具)获银奖。 2012年7月云南第二届陶瓷艺术作品大奖赛,作品《焚心》手捏壶获金奖。 2012年8月云南省第六届“工美杯”,作品《地老天荒》供春壶获银奖。 2012年9月中国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旅游文化作品大奖赛”,作品《玄武》提梁壶获金奖。 ……
初见,浪鬼老师着素净的白衣、蓝裤,清爽的短发。一直淡淡微笑着的眼眸,没有丝毫的距离感,仿若认识多年的老友。端坐在桌子另一侧的他,缓缓弄茶,缕缕茶香从造型古雅独特的茶壶中飘散。他就那样不远不近,不疾不徐,不争不辩的与你随意聊着,隐隐透着一股超然的味道。浪鬼本名肖春魁,为人潇洒率性,特立独行,艺术风格更是独具匠心,是行家公认的建水陶艺术汪洋中的一朵奇葩。极具艺术天赋的浪鬼不但努力学习、继承建水紫陶的工艺精髓,更在器型设计方面勤奋钻研,掌握了独特的制作技巧。浪鬼的手工捏壶,创意独特,设计精巧,逼真的仿生造型,惟妙惟肖,自然窑变色彩,人工拉坯填刻打磨。他的壶取法自然,灵性回归,每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 “壶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本是泥土一掬,历经千世万劫的流转,浴火重塑,脱胎换骨。为水而生,为茶而来,壶上的心意不喧哗不从众,就以一种纯洁安详的清雅与观者交流,传导出的是一种和美单纯的宁静。这就是浪鬼的心意,浪鬼的壶,浪鬼的泥之禅。
“取法自然,只做寻常。”
浪鬼的作品总是异于寻常的紫陶艺术品,每每让人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本是盛装茶水的陶壶,经他创制,总会像是被赋予了生命,泥坯里仿佛蕴藏着一个个有关岁月的故事。看到手旁的树桩壶,壶身上趴着一条暗红色的小虫,鲜活得让人忍不住伸手去碰触,又怕惊扰了它。“枯木逢春,这是生命的力量,置之死地而后生。”浪鬼老师浅笑。树桩沧桑却饱含生命的希望,所有的作品都被他赋予了生命的意义。“这都是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形态,我只是用泥土重塑而已。”也就是这样随性淡然的人,怀着一颗赤子心,才会创制出如此生命般鲜活的作品吧?
“创作时,必须有收有放,寻求大自然的平衡。”
浪鬼的创作,一直追求阴阳平衡、自然和谐的理念。在他看来,大自然包罗万象,阴阳的和谐容纳万千。就像他做的壶,取之于土,成之于火,形之于木,用之于水,性之于金…… 他早年受到马成林老师的影响,崇尚阴阳和谐的思想,而后不断深入探索,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大自然平衡法则、万物和谐的理念体系。他的作品,无一不贯穿着这一理念。“一个壶,要阴阳相合。就像人,白天属于阳,晚上属于阴。所有的事物都有他的道理,比如一个树枝的纹理,比如一片叶子的正反,比如一个莲蓬的白天和夜晚,比如一个新芽的破土而出,你要用心的感受,才能再现它们的感觉。” 在创作时,浪鬼总是先思考、构想,作品在脑海中大致成型,再下手把构想的东西呈现出来。“不是因为做而做,想到要表现什么后才做。”在他的心里有一片净土,是专属于艺术的世外桃源,总是有那么多美好而鲜活的构想,凭借着他超常的悟性和娴熟的技巧,在这个世界上展现出它们特别的样子。而后,让人惊叹,被小心翼翼捧在心尖,如获至宝。
“艺术一定要有个性,有个性才会有生命力。但个性并不是站在传统的对立面。”
浪鬼老师笑谈自己是一个很固执的人,只要是想到的,就会不考虑后果,一定要去做才行。是不是正因为有着这样一个固执的灵魂的坚守,才会有如此美好得让人感动的作品的出现?对于他一件件个性鲜明,生趣盎然,意境悠远的作品,浪鬼向我们这样阐述了他的艺术个性关:“艺术一定要有个性,有个性才会有生命力。但个性并不是站在传统的对立面。个性恰恰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成就起来的。”浪鬼说“所有的事物发展都有他的脉络,艺术创作追求个性,而个性应该是对传承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解读之后研磨而成的。他蕴含了传统的精华、个人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不是凭空而就的。” 是的,回到文化脉络、回到传统,重新发现对于艺术和历史、人文的一种思考,从中提炼和升华,不断衍生出新意,延续艺术作品的生命力。这可能是一种自觉,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将完整地、彻底地、有选择地消化他们的视觉艺术史。他们将运用不同的素材并加入自己的艺术创造,保持传统的中国价值和传统文化性格,却以一种当代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这不正是当代艺术家们精神、气质所在吗?
“作品的灵魂,是要表现自然的生命力,展现出它原本的味道。”
浪鬼的陶,就像是用泥土重塑的自然一瞥。“韵乃天成,大自然的东西不论美丑,总有它存在的理由,有它自己的味道”。泥土在他的手里被赋予了生命,那种新生的顽强的生命力量,如同日光的温暖,永远也不会被阴霾所掩盖。浪鬼以制壶见长,他觉得,制壶要在理解壶的功用(泡茶亦或赏玩)后,保持壶的基本功用不变,形态可任意变化。“只要不失去泡茶的意义和作品本身的功能,形可随心作出调整。”“技法上面的变化,不是谁教的,都是经过不停地尝试,自己慢慢总结出来的方法。所以那些模仿的,你们不是一眼都能看出来吗?因为徒有形似,却没有生机啊。” 壶可以是竹,虚心隐忍,沉淀过往起伏;壶可以是荷,出淤泥而不染,除了清美还可以静守成殇;壶也可以是古树虬枝,苍劲不屈,枯败的外皮下露出的是涅槃后的新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法自然,天地有大美。只需用心、用情,借取一个眼缘,表现出它们本来的味道,还原本真,便是不可多得。
“艺术家不敢当,现在的我是一个玩家的心态。我受不了拘束,把自己定性、规划,是难以忍受的。”
浪鬼很享受自己现在“玩家”的生活状态,随心进行创作,谦虚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风格。他始终认为人不可能对所有东西都精通,到了一定阶段,通过一定时期的积累才会有所收获,而不同时期有对于生活不同的理解。就像厨子做菜,不一定对所有的菜式都精通,只是掌握了自己所熟知的那一个领域而已。“我只是在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已,从中得到的乐趣别人不会了解,现在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我当然高兴,但是艺术家可不敢当,现在的我是一个玩家的心态。我受不了拘束,把自己定性、规划,是难以忍受的。‘艺术家’这样的称号,想想都觉得很累,我就只是个爱做陶的人”。
“关注传统,突出个性。艺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犹豫过、徘徊过,还是坚持自己的东西。现在咬牙挺过来了。”
因着对建水陶的深厚情感,浪鬼于浮世的繁杂中,找到了坚守自己天赋的一方净土。提及当年初始时的艰难,浪鬼的眼中还是流露出淡淡的落寞。浪鬼师从传统,但善于创新,因作品风格独特,一开始并没有被业内认可。同行认为他的作品打破了建水陶一直以来固守的形象,对他很是排斥,甚至很多狭隘的人认为他的陶品不属于建水陶。开始时浪鬼还觉得,自己是建水人,做陶用的水和泥是建水的,从洗泥到拉坯到烧制,都是遵循建水陶的传统方式,所有的陶品完全是在建水诞生的,只是展现出来的作品形态与别人不同,怎么就不是建水陶了呢?若是千篇一律的去复制前人的作品还能算是艺术行为吗?不是所有的艺术家的作品一开始都会被追捧的,总会有那么一个时期,被误解,被不屑,被遗弃……而后,坚韧的力量驱走尘埃,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光芒。浪鬼谈起那段不被认可的岁月,神态微微动容。随性的他一直广交朋友,那段时期却被朋友的父母当做教育的反面教材,认定了他的失败,不让朋友和他来往。有次浪鬼去朋友家喝酒,朋友的父母竟然当面训斥,让朋友不要再和他混在一起。
“人生就是这样,必须做出一件事,让人们认可,也证明自己。”
浪鬼坚信自己选择的路是对的,不在意人们的非议,自己并不是为别人的几句话而活。他觉得作品就像是一棵白菜,有各种炒法,不存在对错,看个人喜好。一开始建水陶是这种做法,别人就认为应该是这样做。“文化的东西必须有根,他们是在继承传统的方向上去发现。我为什么不可以另辟新径?” 既已认定何须多言?面对身边的非议,深陷业内排斥舆论漩涡的浪鬼不肯盲从于众,将自己置身事外,潜心专研自己的创作。过程的艰辛和隐忍可想而知。时光荏苒,经过岁月的沉淀,今日已受到收藏界、玩家高度认可的浪鬼也逐渐获得了大多数建水陶业内人士的认可,甚至被公然模仿。对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他已不再介怀:“古今艺术都是和当时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传统不仅仅是技法的问题,要研究这些艺术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生活背景才能明白传统的精髓所在。别人说我抛弃传统,我自己知道我正是在充分的吸收传统就好,没必要为了一些别人的言论混淆了自己视听。要以开阔的胸襟看生活,不要跟自己看不惯的东西闹对立,要接纳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把自己弄得思维狭隘,就发现不了新东西。”对于仿做一事浪鬼有着异于常人的豁达:“他们愿意仿做我的器形就仿吧,那说明我做的东西好啊,反正我会有很多新的器形推出啊。”是的,他的作品的确够好,已经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流派,深获国内发达城市玩家的喜爱,连台湾、厦门都有人慕名到访他的建水小工坊。现在浪鬼的作品已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陶的新兴代表。
“与人为善,一切随缘,”
浪鬼为人随性淡泊,不管做事、做人,随时怀着一颗从善之心。难怪他的作品如此古朴自然,没有沾染一丝俗虑的气息。对于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始终以诚相待,援手总是义不容辞。“能帮就尽量帮”,他做陶的收入每月都有一部分用来资助孤寡老人,厂里还成为了残联的一个免费的技能培训站。 “保持平淡、自然的心态就行,不想刻意去追求更多的物质上的东西,随缘就好。”所以,静心于创作,每一件作品,都投入了他深厚的感情,他笑言自己很多喜欢作品都因为舍不得卖,最后变成送人了。
“建水陶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谈到建水陶目前的状况,虽贵为中国“四大陶瓷”之一,却没有获得它应有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浪鬼认为建水陶起步快,制陶历史的有些阶段并没有经历过,很多人为了利益盲目参与进来,对于制陶的很多东西都不了解,到了一定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分化。“希望未来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技艺和理念能够更加成熟。” 也许,一个陶壶雕刻了一段时光,而那些浴火而生的树桩、竹子、荷花、大自然所有的美丽馈赠……将由无数新的生命,一直延续,一直传承。那就是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取自建水境内的粘土,经过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人工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等工艺,最终成为“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的建水紫陶。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味正郁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馊……无数惊喜,铸就了绚烂的建水紫陶文明。浪鬼,用他超高的悟性和天分,构想只属于他的紫陶风格,创制出独特的建水陶品,作品无不闪耀着生命的灵动。他将紫陶创作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赋予泥土生命的意义,执着坚守着艺术与生命的灵魂,淡泊随性,向心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