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涨沙冲积成洲,南通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后周设立静海军,不久升静海军为通州(今南通市),并设静海、海门两县归通州管辖,州治驻静海。
未有城,先有塔, 国保天宁寺的光孝塔

南通现存最老的文保单位, 也是南通在后周时期设城后遗存下的见证
北级阁城墙遗址
据资料, 位于市区环城北路,原为北城门,是南通现存唯一的古城址。南通城建于后周显德五年,民国初年,拆城墙建马路,北极阁被保留。1966年北极阁被毁,遗址为长方形土墩,现四周用砖石驳砌复建。东西长37米,南北宽20米,高约8米。


年岁排第二的, 就是南通市中心的谯楼了
谯楼
据资料, 初建于元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重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历代经多次重修。谯楼建成后一直是南通元、明、清历代州、县署的前门,是南通古代封建政权的象征。
1914年, 在谯楼前方, 由张謇倡导,著名建筑师孙支夏设计,仿照西洋古典建筑式样,盖了高六层的钟楼, 安装了反映新技术成就的巨型时钟, 为当时南通城最高的建筑。

矗立于南通城市中心的钟楼和谯楼,两座中、西体态各异的建筑紧密相连,是清末民初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 “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标志性建筑,曾被用于南通市徽图案。200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而老蛋认为最值得一看的, 当属国保天宁寺及寺后的光孝塔了

天宁寺
位于谯楼北面两百米的中学堂街,始建于唐咸通四年(863),曾被奉为通州九大寺之首,有“一州伟观”之誉。天宁寺现存建筑主要有光孝塔, 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等。
山门前的一对石狮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的包镶法瓜楞柱为全国罕见, 殿内不方便照相, 请朋友自行前往鉴赏了

光孝塔, 前面小广场正在施工, 有点小乱
建于公元864年, 即唐咸通五年,后历代修葺,明宣德五年(1430年)及天启年间(1457-1464年)都曾重修,为五级八面砖木塔,有“未有城,先有塔,前人就塔建城”之说

须弥座式塔基;每层塔檐用砖砌成迭涩平座,上檐用角梁,下存擎檐柱,腰檐向上反翘,绕以雕板木栏,每层有四门。塔刹较高,承露盘上装相轮七重,刹顶上安置宝珠

文峰塔
位于城区东南濠河畔,据资料, 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塔高39米,为南通三塔之冠。据《通州新建文峰塔记》碑文记载,文峰塔是为“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盛兴”而建。文峰塔木架结构,五级六角,青铜瓦,白墙红柱,仿楼阁式。塔身砖砌,每层塔门四隐四现,上下交错,六角攒尖顶,塔刹细长,上有相轮七重,腰檐伸出较长,檐角向上反翘,古朴优美。文峰塔曾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大修,建国后,也曾两度修理。


塔前群廊下的一对石狮


晚上回旅馆时顺路经过

也是省保


城隍庙
位于市区东北侧,据资料, 坐北朝南,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现存建筑有正殿、仪门,其间联以甬道,两侧配以廊庑。正殿为庑殿式大型建筑,抬梁式木构结构,月梁、瓜柱、斗拱、雀替等木构件均加雕饰,以圆雕手法,饰以莲子荷叶纹和云朵纹等。正殿前附以六檩卷棚式长廊。

建筑都是全新的, 看起来只有门前这对石狮是老东西了



太平兴国教寺大殿
据资料, 太平兴国教寺又名东寺,位于南通城区启秀路。始建于南宋干道二年(1166),重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寺内原有地藏殿、金刚殿、朝官殿等。大殿建筑宏伟,为九檩歇山式大型建筑。198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现为ㄧ单位使用, 82年的省保, 老蛋想该有很可观之处, 但连两天过去, 都吃了闭门羹, 算是此回南通行的一小遗憾

兴化禅寺
位于太平兴国教寺西面, 故又名西寺
据资料, 建于南宋干道元年(1165),西寺路17号。

寺原有前后二房,元至正十八年(1358)被毁。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重建。明嘉靖中复毁于倭患,隆庆元年(1567)重建。清康熙十八年、雍正七年(1729年)、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六年(1801)几经修复。全寺有大殿、金刚殿、大山门、后殿、佛堂等殿堂。前殿为歇山式结构,面阔3间,进深5间,用材粗壮,后殿有卷棚式走廊与后庙巷相连。民国年间,寺东部分改建商校。后为保存地方古迹,于民国七年重修,并改名古兴化教寺。

只剩这对石狮是老东西了


市保

玄妙观玉皇楼
玄妙观位于南通市仓巷57号,兴建于宋朝,于1998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玄妙观为新起的两层砖木结构建筑, 开了文物商店

真搞不懂南通的文保单位, 不知是搞成这样进了市保, 还是进了市保又被搞成这样, 水份太大
倒是前面这片银杏林, 是实实在在的老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