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大田土堡群之--琵琶堡, 泰安堡, 广崇堡

标签:
三明大田土堡琵琶堡泰安堡广崇堡 |
分类: 福建文物 |
永定, 南靖的土楼, 名气很响, 那大田的土堡跟土楼有什差异呢?
大田博物馆馆长陈其忠说明,大田土堡以防御为主,土楼则以居住为主,土堡的防御设施特别齐全,如射击孔、瞭望窗密布在墙体上各个散落控制点,尤其是角楼,布设在土堡的各个角点,打击来犯之敌决不留死角。此外,大田土堡,根据地势、视角环境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建筑形式来构筑土堡,因此形状有圆形、方形、前圆后方、不规则形等,这也是区别于土楼之处。
琵琶堡
目前大田县山间田野散落着40多幢明清以来的土堡, 被列为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
而取其最具代表性的7座土堡,已打包进入第七批国保名录,
她们分别是均溪镇的芳联堡、桃源镇的安良堡、广平镇的光裕堡和绍恢堡、太华镇的泰安堡和广崇堡、建设镇的琵琶堡。
老蛋此回特地从南平多了了一大段来到大田镇, 预计ㄧ网打尽这七座土堡, 没料天降大雨, 而土堡交通也真闭塞不便,
故只访了两地三座, 再加上安贞堡.
琵琶堡
位于建设镇六保村,游姓在村里人口少,可是游姓家财却是村中首富,至游姓十三世祖游三岛拥有大量田地, 还是九品官职,在族中是个极有感召力的人物,因此,借修宗祠名义,在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建造一座大田独一无二的琵琶型土堡——广平祠。
座落于村后一独立土山上 占地面积64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40平方米, 小巧秀珍
内共三进,第一进前座为十二柱二房一厅, 中为正厅,斗拱梁混合结构,厅里设有神龛,供奉游姓列祖神位,两边为八开间,是寝室和储室。
第二进原为木结构,立柱和拱梁组成的框架,
位于太华镇小华村, 清咸丰年间,由小华村洋头林姓十八户建成,占地面积1720平方米,历时11年完工。
泰安堡最大特点在于明显突出的角楼,
四角都建有角楼,其中东南角楼更是高达7层(现已坍掉改为四层平顶),每层均密布斜状射击孔,可控制土堡四周的每个角落。
内部结构为木质,五十二根直径近50厘米粗的柱子支撑着三层楼体,挑梁与穿斗结合,纵横交错。每开间为9平方米,计有60余开间,木板铺设,具有很高的防潮功能。顶层正中放厅,为半封闭式,木质半墙、雨篷,上半窗口开敞,可凭窗望远。
楼内有天井,厅房只放三级落差前埕,正中设台阶通厅堂,旁凿水井,取水方便。
听到有上海来访的人, 林村书记冒大雨特地跑来帮我们开了门, 并热心讲解了泰安,广崇两土堡的典故,
并期许后续土堡旅游带来的建设开发
小华村现为矿区, 据林书记说七0年代地质考察队就是住在泰安堡里, 而在枯燥年月里提此诗的十八岁小伙, 也在动荡后第一批上了清华
广崇堡
位于小华村,与泰安堡相距不到百米。
为一封闭式院落, 两侧加了类似角楼的厢房, 起ㄧ定的防御力量, 故华丽转身从广崇”堂”为”堡”, 也搭上大田土堡顺风车入了国保,
也在挤身世界文化遗产中
相对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