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齐长城莱芜段(ㄧ) 青石关 -- 黄石关

标签:
齐长城青石关黄石关莱芜徒步 |
分类: 戶外徒步路線 |
徒步山东齐长城, 深刻近距离的感受这中华最古老的长城之一, 这计划在数年前就已萌芽, 齐长城西起济南市长清县的黄河东岸, 向东蜿蜒六百多公里, 直抵青岛市黄岛区的黄海边, 所以要怎么走? 走哪段? 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自己反复评估, 最后选定莱芜市这段(也可称莱章遗址段, 因这段长城遗址, 主要位在莱芜市及济南章丘市的分界上,
但我们此行起点青石关位于莱芜淄博交界处, 不在章丘界, 且我们每天的下山住宿点都向南在莱芜境内,
所以我就称此行为徒步莱芜段),
ㄧ, 此区地处泰山东麓的泰沂山脉, 地型为海拔七百米上下的丘陵地, 徒步起来有上有下过瘾 .
二, 地处山区, 齐长城遗址的保存也较好
三, 长城就地取材, 所以多为石块堆栈而成单边长城, 双体长城, 城堡, 较为壮观
四, 山口设关, 共七座关口, 为整段齐长城关口最密集段, 且其中位于齐故都淄博南方的青石关, 是整个齐长城体系最重要的关隘
目标选定, 制定每天的徒步计划, 又是一大问题, 因为网上搜查了半天, 竟没有相对应的徒步,住宿功略可依循参考, 出发前半个月,
猛拿古歌地型图研究, 制定徒步计划如下, 基本上从东向西徒步:
第一天 上海—(自驾) --淄博博山区 -- 青石关
第二天 青石关--双堆山--霹雳尖--黄石关 宿茶业口镇
第三天黄石关--九顶山-- 锦阳关 宿雪野镇
第四天锦阳关--胡多罗寨--曹曹峪顶--阎王鼻子--北门关 宿鹿野村
第五天北门关--铜顶山--疙瘩岭--天门关 宿泰安大津口乡
第六天大津口乡--泰山后山--泰安城区--博山 宿博山
第七天 博山—(自驾)--上海
后续, 把每天实际徒步行程做分段介绍, 供喜爱徒步的驴友爬山, 供喜爱文物的朋友们访古参考.
第一段 青石关至黄石关
青石关
位于博山与莱芜边界处的莱芜市和庄乡青石关村。它修建在两侧山峦夹峙的深谷口上。
未修公路前, 骡马拉的轮车, 历经千年把关底基石磨出了条条车辙,
70年代G205国道修通, 更为这小山村带来了新的机遇, 旅店, 食肆, 红灯区, 为往来货车驾驶们, 提供服务, 而如今,
新贯通的S29博芜高速, 在青石关下打了个大隧道, 引走了所有的车流, 我们在这被遗忘的山村, 唯一的ㄧ家饭店吃晚餐,
央求老板开了间已废置许久的包间给我们打地铺, 在臭虫的陪伴下度过的我们的齐长城第一夜.
青石关是齐都临淄的南大门,自古有“直淄之门,当南之冲,为出兵要路”之称。此处原有城墙并筑有东、南、西、北四个关门,凭据天险,内可屯兵,外可御敌,是齐长城上至今发现的唯有的一座独特的关城,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北关门保存完整。门洞高4米,宽2.5米,进深8.5米,门洞上1.2米有平台,东西长9.7米,平台上原有玄帝庙现已毁。关门旁现存明万历四十年《重修玄帝庙记》碑。
南关门距北关门100米。南关门仅存石基,从宽大关门枕石上尚存8公分深的车辙痕,就足见当年车水马龙之繁荣景象。据调查,南关为石拱门,高6米,门洞宽2.5米,进深6米,门上垛口高2米。南关门洞上原建有炮台,方向直指鲁国。关门上方“青石关”青石阴刻关额现镶嵌在该村学校山墙上。
西关门已毁,4米高的关台上已建成民宅。据称,西关门高5米,宽3米,进深5米,上筑城垛。现在东关门遗址已无存。
这是村中的中心大道, 连接南北门, 村中心有真武庙ㄧ座
青石关东西两侧, 都有单边城墙遗迹, 初见齐长城, 超兴奋, 但其实这段, 是当时国民党为阻挡日军南下,
在齐长城基础上构筑的防御工事
继续延续, 这段就是齐长城的残存了, 有点小失望, 毕竟经过2500年了
又兴奋起来了, 军营遗迹, 后来才知道,
青石关到霹雳尖这段, 属于长城支线, 大部不是盖在山脊上, 所以没有多少残留, 所以我们权当爬山了
连着前两晚都没睡好, 今天又是第一天的爬山, 还重装, 且没长城遗迹, 当走到S327省道 禹王山大门口, 决定今天到此为止,
搭上往茶叶口镇的公交车, 到茶业口镇休整, 明天从黄石关继续开爬, 至于后面双堆山--风道门关--霹雳尖--黄石关这段,
因考虑后续行程安排, 只能舍弃了.
提示:
1.青石关到黄石关, 该要两天才能走完
第一天 青石关--王母池--禹王山, 此段除青石关外, 基本无长城遗存
第二天 禹王山--双堆山--风道门--关霹雳尖--黄石关, 资料上说, 双堆山,霹雳尖,黄石关东侧, 都有明显长城遗存.
若是考察齐长城, 建议从风道门关起走, 经霹雳尖到黄石关, 正好一天可完成
2. 茶业口镇, 食宿俱备
黄石关西侧的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