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花桥 -- 集善桥, 聚福桥, 徐公桥, 大年堂

标签:
昆山集善桥聚福桥徐公桥大年堂旅游 |
分类: 江蘇風土文物 |
昆山市的花桥镇紧临上海安亭,
集善桥
俗称赵家桥,位于花桥镇赵家村,现赵家村已被迁村, 独留一座集善桥, 南北横跨在老鸡鸣塘河上
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系花岗石三孔平板桥。全长21米、高4米
中孔南端桥面上刻有”太平天国”四个楷书。 就是这四字 让她挤身省保
据记载:清咸丰辛酉十二月(1862年1月〕太平军攻打上海城。1860年6月至1863年6月三年间,太平军曾两次由昆山向上海进军,必经过赵家桥,因此赵家桥上的石刻字可能就是那时留下的。
桥侧刻有“集善桥”三大字,并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建,
旧名“天福庵桥”,位于天福庵村,东西走向跨在“旱泾河”上。
始建于元至正八年(1348)、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建。青石、花岗石构筑单孔拱桥,拱券分节并列砌筑。
跟旁的石梁桥万寿桥, 构成双桥
位于徐公桥村,东西走向,跨于徐公浦上。
该桥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 望柱,抱鼓,桥栏, 已用水泥覆盖
大年堂
位于徐公桥小学内, 黄炎培于1917年5月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1925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一份《试验农村改进计划》,列举了改进农村的二十一项事业,包括农事、工艺、义务教育、平民教育等。1926年5月初,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与职教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共同创办实验区。经过商议,他们决定把临近上海的昆山县徐公桥作为第一实验区,“以计划并促进徐公桥乡村自治、教育普及、生产充裕、娱乐改良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