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文物(三)--近现代建筑及名人故居
标签:
嘉兴文物穆家洋房高家洋房秀成桥辅成小学朱生豪故居沈钧儒故居旅游 |
分类: 嘉興湖州文物 |
嘉兴文物(三)--近现代建筑及名人故居
嘉兴地楚太湖流域, 鱼米之乡, 人文汇粹, 在老城区, 这回走访了些近现代建筑及名人故居计有: 穆家洋房, 高家洋房, 秀成桥, 辅成小学教学楼, 老财政局办公室, 民国消防所旧址, 朱生豪故居, 沈钧儒故居, 沈曾值故居, 金九避难处

位于环城东路, 系上海富绅穆湘曜旧居,名“四美居”。
1947年3月曾在此率先设立邮局,为此市有关部门于2001年5月28日建立邮电博物馆,展示嘉兴邮电发展历程。
高家洋房

数据上多写位于市区紫阳街159号,但可能户政变更的关系, 现为169号, 为单位使用.
王迈常遗着《嘉兴沦陷见闻录》中有这样一段:余因铁路中断,不能赴沪,只得困守斜西街老屋,斜西街以街在斜桥之西而得名也。桥距我家不过四五十步,桥之西北隅,有天主堂管业之红色洋房一所,原为高姓产业,故人称之为高家洋房,中日开战后不久,当时号称铁军之张发奎设司令部于此,并设军需处于报忠埭之陶姓大厦,设军法处于莲花桥之钱姓大厦。
秀城桥

秀城桥是嘉兴市区现存的石拱桥之一。据《竹林八圩志》记载,桥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桥身楹联北侧上联为:“帝道遐昌,兴水利而济涉”,下联为:“皇口巩固,乐民便以成梁。”南侧上联已风化,字迹不可辨。下联为:“凭眺一濠,是号秀城之胜概。”可见桥当时因跨秀水并像城廊而得名,是解放街道通往市中心的主要行人桥。桥拱孔圈石纵联砌置。桥身长35米,桥面宽3.8为,拱矢高约9.5米;南北桥垛各有台阶36步级。今存望柱共7根,其中桥顶方形望柱3根,素面无雕饰;桥南北堍莲花状,园柱4根。栏板,砷面素面无雕饰。桥顶面栏板刻有花草纹饰,并有铭文“重建秀城桥”阳刻楷书。
桥南踏跺固缸甏汇河岸狭窄,不能伸展则在桥堍石阶起步处筑有小平台,平台台级石沿街平行铺伸相连,构造巧妙。

秀城桥一带曾是嘉兴最早的商业中心,是贸易集散地,水陆码头,秀城桥的存在对了解嘉兴商业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资料。

嘉兴市辅成小学的前身,
是嘉兴历史名人褚辅成先生创办的南湖学堂。由于市区旧城改造、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分部列入折迁范围,本部于2003年8月迁入少年北路293号,
一代名人褚辅成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188169.htm
朱生毫故居

位于南大街东米棚下十四号, 现此区已改建为类似上海新天地的休闲餐饮区, 名翻译家故居挤身于一片餐厅中.
朱生豪(1912—1944年),是我国第一部外国文学全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者。朱早年毕业于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前身),从事翻译工作,在听说日本等外国某些人嘲笑中国翻译不出莎士比亚的著作,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后,他立志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坚持十年,历尽心血,终于译出《莎士比亚全集》共三十一集。初由世界书局发行过二千余册。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出版过朱生豪译本《莎士比亚全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景仰,在国内外文化翻译界影响很大。
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嘉兴人。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1956年当选为民盟中央主席。
沈曾值故居

沈曾植故居位于市区姚家埭11号,为座北朝南的砖木结构清末四合院式住宅建筑,内有走马堂楼及厅堂、花园等,面积995平方米,现辟为沈先生史料陈列室。
沈曾值为浙江嘉兴人,一代书法大家。于右任、马一浮等皆受其影响。
王国维说沈曾值兼有清初诸老社会关怀、干嘉学人经史考据、道咸以来民族地理之学,为清末民初学界第一人。
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校长)。
金九避难处
1932年4月29日上午门点多钟,上海虹口公园内“轰”的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正在借庆祝“天长节”之机阅兵的侵华日军司令官白川义则大将等当即被炸毙,驻华公使重光葵等被炸伤。投弹勇士、韩人爱国团团员尹奉吉被拘捕(后尹奉吉英勇不屈就义)。事发后,流亡在上海的韩国独立临时政府领导人金九等被日军悬重赏追缉,处境极为险恶。这时,金九得到中国进步人士褚辅成、殷汝骊等的同情和援助。
老财政局办公室,
民国消防所旧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