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文物(一) -- 子城, 严助墓, 瓶山及项家祠堂井, 金明寺西施妆台
标签:
嘉兴文物子城严助墓瓶山项家祠堂井金明寺西施妆台范蠡湖旅游 |
分类: 嘉興湖州文物 |
近期, 工作杂事缠身, 逮到了一个周日, 拉了老婆, 约了美朵, 小王, 驱车往嘉兴去.
嘉兴老城区不大, 还有护城河环绕, 我把车停在正中心--子城前, 开始一天的徒步之旅.
这回共走访了:
古文物: 子城, 严助墓, 瓶山及项家祠堂井, 金明寺西施妆台
宗教建筑: 天主教堂, 文生修道院, 清真寺, 觉海寺
近现代建筑及名人故居: 穆家洋房, 高家洋房, 秀成桥, 辅成小学教学楼, 老财政局办公室, 民国消防所旧址, 朱生豪故居, 沈钧儒故居, 沈曾值故居, 金九避难处
嘉兴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文物的密集度高啊.
子城
子城位于嘉兴市中心的府前街,原为嘉兴最早的城池,后是嘉兴历代州府衙署的所在地和太平天国听王府旧址。
现是第三医院住院区及家属楼后院, 故大门深锁不给进, 怕是游客打扰病人的休养.
靠, 大门内还有阿姨看着, 也不得翻墙, 只拿出长焦镜头, 透过铁栏杆照了几张
子城建于吴黄龙三年(231),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子城周长二里十步,高、厚为一丈二尺,占地7.5万平方米。唐末由于子城外兴建了罗城,故原城改称子城(另说原在子城周围遍植梓树,先前叫梓城,后讹化为子城)。从三国至清代,子城均为嘉兴(秀州)衙署或军治所在地,据光绪《嘉兴府志》称,元代子墙正门有丽谯,宋时城上建天王殿、箭楼等建筑。子城谯楼重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砖木结构三楹楼房,重檐歇山顶,花式屋脊,四铺水小脊,发戗如意头,戗角雕刻龙头,回廊飞檐,具有我国古代楼台特色。城东有箭垛,至今仍保存完好。现存的子城及谯楼是1990年重修,长约百米,桓墙为砖石结构,城上设有垛口、下置城门,门为木质,门口有石狮镇守。
严助墓
在市北少年路辅成小学内,
严助墓介绍, 摘自百度百科
严助墓为西汉著名辞赋家严助葬地,又称严将军墓,据历代嘉兴地方志载,在原天宁寺街,今少年路北,现嘉兴辅成小学校园内有一个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土墩,绿树成荫,相传为严助墓地。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说:“严助会稽吴人,严忌子也,或云族家子,以贤良对策高第,擢为中大夫。助荐吴人朱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辞》,亦拜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清《嘉兴府志》载:“严助由拳人忌子,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擢为中大夫与朱买臣等并在左右。”严助平定过闽越之地,出使过南越之疆,后因事被汉武帝所诛。据方志载,“严将军墓有古树大数寻,枝叶皆西北向,天将雨,辄作剑佩鸣”云云。 今辅成小学校园内严助墓土坡下梁起一条高2米,底宽1 米,顶宽80厘米的水泥砖石结构的围墙,墙东北开了门,装上一扇铁门并用条石铺设一条登临土坡墓顶的花岗石台阶,台阶共33级。如今坡上树林满岗,草术茂盛,郁郁葱葱,环境幽静。只是坡上墓穴,碑已无存。
瓶山及项家祠堂井
瓶山位于中山东路上, 为嘉兴市区最高峰, 是古人堆积起来的, 高十六米
瓶山介绍. 摘自百度百科:
清代,“瓶山积雪”列为嘉禾八景之一。民间传说,南宋名将韩世忠破金兵后,在瓶山扎营犒赏三军,酒瓶弃此,堆积成山。据清《嘉兴府志》载:宋时置酒务于此,废罂所弃,积久成山。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述:“宋时立酒务于州治之后,罂垒之属,陶以给用,所退破甓,隐起成岗,所谓瓶山也。”堆土中曾多次出土陶制酒瓶,高近尺,口径三寸许,旁有二耳或无耳,人称“韩瓶”。 旧时瓶山临韭溪,树木参天。雪后,银装素裹,景色更殊。清代朱彝尊《鸳鸯湖棹歌》其五云:“西埏里接韭溪流,一篑瓶山古木秋。惯是争枝乌未宿,夜深啼上波楼。”
公园正门前铺有石阶,拾级而上,矗立着石坊门,上方正中刻有陈从周手书的“瓶山”二字;四根石柱上镌刻陈氏录书的清代嘉兴知府许瑶光《瓶山积雪》诗:“试上瓶山莫畏寒,楼台白玉倚栏杆。雪晴海国阳春早,搀入梅花一色看。”入门向右有石阶可登山。
山上 建八咏亭一座
民国8年(1919),将八咏亭自烟雨楼移建于瓶山上。民国11年,地方人士拟建瓶山公园,未果。抗战期间,八咏亭毁。1987年,嘉兴市人民政府兴建瓶山公园。瓶山公园面对中山路,右侧为仿古建筑瓶山阁酒楼和瓶山(地下)商场,前有明代古井亭,立有碑记。重建的八咏亭在瓶山中部,为八角重檐十字脊亭,亭顶为古瓶形状,亭内挂有板刻《嘉禾八景诗》;其南为四方双连单檐的枕峦亭,坐在亭中可俯瞰中山路街景;八咏亭北为新建的月波楼(月波楼原在郡治西北金鱼池上,宋始建),内陈列金石书画。山上新植松、樟、枫、杨等树及各种花卉,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瓶山闹中取静,别有情趣。
山下, 古井一口, 为项家祠堂旧物, 现井上盖着盖子, 有水没水也不知道.
项家祠堂介绍. 摘自网上:
嘉兴中山路瓶山脚下,旧时灵光坊即尚书坊址处有襄毅公祠,俗称项家祠堂。项家祠堂前原有浑厚古朴的石牌坊,楣上写明是为明兵部尚书项忠而建。项忠系明代名臣,明天顺年间任陕西按察使。时逢陕西饥荒,项忠开仓放粮赈济饥民。项忠治陕期间,曾开龙首渠及皂河引水入城,解决西安城内水咸不能饮用的困难;同时还疏浚郑国渠、白渠灌溉泾阳、临潼等5县7万余顷田地。当地感念项忠治水而为之建祠堂。
相传明英宗时,项忠被蒙古兵所俘,与一蒙古族姑娘结为夫妇,蒙古族姑娘帮他逃归中原,中途舍身救夫,跳崖自尽。后来,项忠为她建祠祀之。
照片摄于1984年4月,为中山路项家祠堂。图中石柱是项家祠堂石牌坊遗存的残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山路拓建时被拆掉。
金明寺西施妆台
范蠡湖, 金明寺西施妆台位于环城南路, 城南路交口北侧.
下列介绍, 摘自网上:
范蠡湖是吴越时期一处著名古迹,相传为范蠡助越王勾践雪会稽之耻后,偕西施泛舟五湖之隐居地。
范蠡湖湖长100米,宽15米,公园占地5351平方米。园以水景取胜,相传当年西施每天梳妆,倾脂粉于湖中,螺食而成五彩,故湖中产五彩螺。宋代张尧同有诗:“少伯曾居此,螺纹吐彩丝,一奁秋镜好,犹可照西施。”范蠡湖旧有西施冢之称,相传西施亡于此,墓葬湖中,清代朱彝尊为其写下了“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隅范蠡祠。水底尽传螺五色,湖边空挂网千丝”的诗句。
湖西北岸筑有水轩一座,即西施妆台,为歇山顶抬梁式建筑,内原有范蠡和西施塑像,现妆台北墙上仍有“范少伯祠”、“浮碧”石匾二块。
西施妆台与金明教寺一径之隔,金明寺始建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明正统元年(1436)重建,当时有大殿三进、步廊10余间,其中湖天海月阁为嘉兴“五湖四海”之一。现尚存大殿一进,为硬山顶建筑,殿内陈列“传艺学绣”、“西施梳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