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功臣塔, 功臣寺遗址及婆留井

标签:
临安功臣塔功臣寺遗址婆留井旅游 |
分类: 杭州文物 |
网上神交已久的大唐行者偕友预至杭州访古, 我故不得他两人早先的安排, 强行介入, 12.3晚下班跟杨镱, 美朵, 从莘庄开车出发, 到吴山广场接上大唐俩, 直到临安住下.
12.4 一起走访了
临安市: 功臣塔(国保), 功臣寺遗址及婆留井(省保) 吴越国王陵--钱镠陵,康陵(国保)
清凉峰镇: 昱岭关(省保)
马啸乡: 陈家祠堂(省保)
昌化镇: 秀峰塔(市保), 南屏塔(省保)
12.5一起走访了
杭州市:
梵天寺经幢(国保), 八卦田(市保), 天龙寺造像(国保), 吴越郊坛遗址(省保), 慈云岭造像(国保), 郊坛下和老虎洞官窑遗址(国保), 吴汉月墓(国保), 烟霞洞造像(国保)
后续, 把走访的文物整理出, 但将因文物的时代及特征相关性, 来作分类整理, 而不一定以走访的顺序来做介绍.
-------------------------------------------------------------------------------------------------
功臣塔
位于临安镇东南方1公里的功臣山顶,因山得名。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1982年重修。
功臣塔为砖砌仿木构楼阁式,方形平面,通高25.3米,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
基座直接砌在岩石上,边长5.36米,高 0.44米。中心原有地宫,凿石而成,早年被盗。
每层每面正中辟门洞。
塔壁厚126厘米(底层),一至四层门道两侧相对设龛、顶部饰斗八藻井。塔顶四坡,上有铁铸塔刹,高2.62米。刹下圆木刹竿,长5.6米,由上下两层交叉梁承托,梁端插入内壁转角。
塔内现状为上下直通,1982年维修时曾于塔身内外发现卯孔,内存被焚烧过的木构残件,说明塔内外原有木构做法。
功臣塔为江南一带现存最早的砖木混合结构仿楼阁式塔, 现为国家重点文物
功臣寺遗址
功臣寺遗址是在临安市功臣山南麓发现的一处大型廊院式建筑遗址,在对该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先后清理出部分早期建筑的基址、局部的围墙基础、砖(石)制的排水沟、砖砌路、天井铺地及一些砖瓦、吻兽和陶瓷器等历史文化遗存,经与文献史料相比对,可断定其为吴越国国王钱镠“舍宅为寺”而建的功臣寺遗址。该遗址呈较为明显的廊院式平面布局,强调秩序和中轴对称。遗址由前殿、天井、钟楼类建筑物、大殿、天井、过廊、后殿及两侧厢房等建筑组成,著名的婆留井就座落在遗址的东南角。
现遗址铺上土, 上面辟了一畦畦的作物, 看不到任何遗存, 但远观山势风水, 真宝地一块也.
婆留井
婆留井井圈石质,八角形,高0.47米,直径1.29米,井深5米。井壁圆形,青砖砌成,直径1.5米。志载:钱镠出生时有异象,其父欲弃井中,婆奋留之,故曰“婆留井”。
功臣寺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五代吴越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蛋遊: 本以为起的够早的了, 没想到, 当我们气喘吁吁爬完石阶路, 到了山顶功臣塔, 已见许多晨练的临安市民到了山顶上了.
在山顶远眺临安市, 人说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到杭州的休闲之处, 临安独领一处风骚.
问了一位红光满面的大爷, 功臣寺怎么走, 二话不说, 亲自带我们走一条铺满松针的小土路, 扑ㄘ扑ㄘ下到山脚下的功臣寺遗址,
还不时回头看我们是否跟的上, 套一句大唐的话: 杭州多热心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