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渤海银行被骗贷新闻说起

(2011-12-25 10:53:53)
标签:

财经

周五在网络上看到新闻《渤海银行超亿元贷款被卷走》,大家都看得到的是银行管理的漏洞,但是深层次却有很多问题值得推敲。

一个做脚手架的企业不好好经营,却骗贷那么多钱,铤而走险 这是为什么? 如果换位思考,你是企业主,你会怎么做呢? 如果经营脚手架能够顺利盈利的话,我想很少有人会这么做吧,回想90年代多少人也是在萧条期骗贷,造成银行大量坏账,前车之鉴。 骗贷者个人道德水平低,银行管理上审核不严格,与实体经济的萧条同时出现,铸就了贷款卷走的事实。

多数人在批评银行审核不严格。但是你想想,这么多年企业都很容易盈利,银行基本只要放出贷款就有盈利,以前审核是不是不严格,为什么没有暴露问题,而现在突然经济不景气了,有人故意赖帐了,大家才开始批评银行。似乎有点不公平,也有点晚。

第一、现在企业贷款难贷,如果此时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而避免贷款个中小企业,只会加剧中小企业倒闭。银行的整改可能是经济萧条的助推剂,反而放大的萧条。

第二、这个问题其实是多年来的积弊,经济好的时候风险管理上如果做好,也不会到萧条的时候问题暴露的时候才手忙脚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银行管理者长期忽视风险,不懂预测风险控制风险的人拍脑袋决策,也许也是这个问题的缘由。

第三、银行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可能不是审核。 存款者低于cpi的存款利率,贷款者又出现需要钱的企业贷不到款,而不缺钱效率低的企业却抢走贷款,这些表像背后所掩盖的问题才是银行最深层次问题。

 

Cctv2几乎天天报道各种艺术品巨额拍卖,同时却到处有中小企业经营缺钱的消息,流动性在一些领域泛滥,而另外一些领域却是严重干旱。虽然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源如同郎咸平所言,本质是实体经济萧条前的反应。但是利率的竞争不足,银行的准入问题导致的垄断等金融领域的问题放大了实体经济的问题。

第一、利率竞争不足,银行不能通过利率竞争提升存款,根据资信情况确定贷款利率,导致储户觉得存银行不划算,萧条期又没有太多可投资渠道,只有去投机炒作。同时贷款也不是竞争的,导致离决策者近的人贷到到贷款,然后再放高利贷或者投机炒作。而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主要不承受高利贷,要不贷不到款。 中间的帕累托效率的损耗,导致资金流动性严重不平衡,也严重损害了实体经济。

第二、银行准入不足,导致很多城市银行很少,即使放开利率竞争可能形成寡头垄断,同样不能展开充分竞争。最后的结局变成是储户被盘剥更严重,而企业经营者直接从银行借高利贷,银行利润大幅增加,而企业却依然贷款成本高昂,唯一的区别是低利率贷款,再放高利贷的人无利可图,因为他们贷款也利率提高了。

 

年末了,银行揽存大战的新闻也不绝于耳,连银行都缺钱了,可是偏偏有些银行反其道行之,反而把老年储户的存款变成了保险,这些银行往往是不缺钱的大银行。我的长辈就有前段时间受骗,于是我把这个信息通过建设银行网站反馈给了建设银行,并且说明了是哪个网点。 告诉他,这样会丧失储户对你的信任,萧条加剧的时候即使你高息揽存受骗的储户可能都不敢去存,最后银行业的血拼中,你们将死掉除非政府注资。建设银行的回复非常喜感:

尊敬的客户: 
您好!您的心情我们能够理解! 
请问当时网点工作人员是如何告知您的?具体是哪个网点?工作人员是在几号柜台?大概什么时间段去办理的业务?建议您再次留言详细描述并提供您的有效联系电话或拨打当地建行客服热线95533转人工服务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温馨提示:系统邮箱,请勿在此回复。若要再次联系我们,请在我行网站首页留言) 
                                               95533客户服务成都中心 
                                   20111219 

我所提的网点并非四川网点,居然成都中心给我回复,里面提到了网点,居然建设银行又问哪个网点, 我本来是想提醒他关注这个风险,自己下来调查下,堵住这个漏洞,别到时候倒闭了,又拿纳税人的钱来注资。结果人家根本就无视风险,真的无语。

从我经历的这个事,你就看得出这些大银行到底是怎么控制风险的。温室里长大的花真的好鲜艳,他们眼中国内永远只是个温室,永远不会有突然面临竞争的一天,也许这才是中国实体经济的悲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