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教育叙事对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作用
(2017-11-20 10:24:10)分类: 教学反思体会感悟 |
叙事作为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普遍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教育叙事就是教师或教育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表达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班级教育叙事,即讲有关班级德育的教育故事,它是班主任叙述班级德育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班级德育故事,体悟班级管理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将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班级管理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我一直认为,高深的理论体系、精深的理论水平,并不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必需。作为千千万万从事着具体教育实践的班主任老师来说,源于真实教育生活的班级叙事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实效性,也更有助于班主任的快速成长。所以,进行班级叙事研究,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班级叙事故事写作方面的一点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初写班级叙事的班主任可以从记班级日记开始:下班回家,找点时间,对当天的事情进行梳理,从琐碎的班级事务中寻找到值得记录的片段或者故事,然后打开电脑,迅速把头脑中所想的记录下来,写的时候除了保持故事的真实性以外,尽可能叙述的生动有趣,语言要简洁凝练,不拖泥带水。这种日记式的记录就是最简单的班级叙事,既可以为以后的精写作积累素材,为进一步的思考与创造提供丰富的源泉,也可以迅速提高班主任的写作能力和叙事能力。
作为一个经验型的班主任,如果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学会反思。杜威说:“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班主任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我们通过一段时间日记式的故事记录,在基本掌握了完整故事叙事的能力以后,就应该开始尝试跳出故事本身,站在自身之外,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也就是说,在故事叙述完毕,班主任应该对自己进行自问、反问与追问。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写完一个班级故事以后,作如下反思:“这件事情我处理的好吗?”,“解决这件事情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难道这件事情就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吗?”,“如果我是当事者,我对这样的处理满意吗?”。这种有效的反思,可以让我们在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触动灵魂的反思让我们对教育持有一种敬畏,让我们的教育教师更加谨慎、科学。有人把当班主任的过程比喻为司机开车:“新司机紧张,三年后的司机张狂,十年以后又变得小心谨慎起来。”三年的班主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差不多成为一个经验型班主任,如果不想让自己变得“张狂”,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变得成熟,在成熟中获得发展。
班级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无论是从某一个事件中产生,还是从多个事件中提炼,都应该获得教育理论或者是教育信念的支撑,可以这么说,没有自己独特理论或者信念的班级叙事就是没有灵魂的心灵。一般来说,“做好”是“写好”的基础,“反思”是“理论”获得的依据。但是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想,个人生成的理论或信念一定可以促进自我的反思,这一次的“写好”一定可以引领下一次“做好”。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个人教育理念的获得都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