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叠词积累04
(2019-08-03 09:27:08)分类: 09诗 |
01
纷纷
一一
纷纷(纷纷) 拼音:fn
fn
(1).乱貌。《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 宋 王安石 《桃源行》:“
重华 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 秦 。” 明 沉采《千金记·封王》:“过长亭短亭,乱纷纷道蔽旌旗影。”
沙汀《航线》:“于是他们便纷纷嘈吼起来。”
(2).众多貌。 晋 陶潜 《劝农》诗之三:“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宋 苏轼 《论会于澶渊宋灾故》:“
春秋 之际,何其乱也。故曰 春秋 之盟无信盟也, 春秋 之会无义会也。虽然,纷纷者天下皆是也。”《红楼梦》第二九回:“
荣国府 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 茅盾 《色盲》五:“但在电车又停了时,许多人纷纷下去,他亦惘惘然跟着走到马路上。”
(3).烦忙;忙乱。《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唐 元稹 《馀杭周从事以十章见寄词调清婉难于遍酬聊和诗首篇以答来贶》:“扰扰纷纷旦暮间,经营闲事不曾闲。”
宋王安石 《尹村道中》诗:“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宋 苏轼 《次韵答子由》:“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老舍 《四世同堂》第一部十四:“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
北平 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2).完全。《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 汉 郑玄 注:“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 孔颖达 疏:“谓两字作名,不一一讳之也。”《西游记》第五七回:“向后再不敢行凶,一一受师父教诲。” 鲁迅《野草·好的故事》:“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3).旧时书信常用语。谓详细叙述。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辞多不可一一,粗举大纲,以当谈笑。”
晋 王羲之《羊参军帖》:“
羊参军 寻至,具一一。”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
愈 眼疾,比剧,甚无聊,不复一一。” 宋 车若水 《脚气集》卷上:“
王右军 帖,多于后结写不具,犹言不备也。有时写不备,其不具草书似不一一。 蔡君谟
帖并写不一一,亦不失理。”
(4). 汉 扬雄 《太玄》用语。谓玄象之始。《太玄·莹》:“夫一一,所以摹始而测深也。”
范望 注:“一一起于黄泉,故谓之始;在泉之中,故测深也。”
例文; 早雁(唐·杜牧)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典故 长门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02隐隐 迢迢
隐隐(隐隐) 拼音:yn
yn
(1).隐约不分明貌。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二:“隐隐日没岫,瑟瑟风发谷。”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
江 南岸。”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隔篱远望,隐隐可见
周乡绅 家的祠堂。”
(2).忧戚貌。《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 杨倞 注:“隐隐,忧戚貌。”《楚辞·刘向〈九叹·怨思〉》:“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王逸 注:“隐隐,忧也。《诗》云:‘忧心殷殷。’”
(3).象声词。《后汉书·天文志上》:“须臾有声,隐隐如雷。” 晋 傅玄 《杂言》诗:“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宋 司马光 《柳枝词》之四:“属车隐隐远如雷,
陈后 愁眉久不开。”
(4).盛多貌。隐,通“ 殷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磕。” 李善 注:“隐隐,盛貌也。”《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李善 注:“隐隐,盛也,一作殷殷。”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
三代 以降,文乃益华,百家分流,词逾彬郁,灿乎隐隐,体制大备。”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宋复古春日》之五:“残春举目多愁思,休上迢迢百尺楼。”
(2).深貌。 唐 李涉 《六叹》诗之二:“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馀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宋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细草穿沙雪半销,
吴 宫烟冷水迢迢。”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之五:“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4).时间久长貌。 唐 戴叔伦《雨》诗:“历历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月冷萱堂,夜迢迢,感风木,动悲号,父骨何处沙场草!”
清 沉湘云 《淡黄柳·归舟咏蝉》词:“捲起孤篷,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
(5).舞动貌。 唐 元稹 《舞腰》诗:“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例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03澹澹
澹澹 拼音:dàn
dàn
(1).荡漾貌。 三国 魏 曹操《步出东门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吹拂貌。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女郎张窈窕》:“澹澹春风花落时,不堪愁望更相思。”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王嘉谟 《西勾桥》诗:‘微风何澹澹?杨柳荫重围。’”
(3).恬静貌。《楚辞·刘向〈九叹·悯命〉》:“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 王逸 注:“澹澹,不动貌也。”
(4).广漠貌。 唐 杜牧 《登乐游原》诗:“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金 赵秉文《大江东去》词:“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刘白谒元》:“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5).颜色淡;不浓。 南唐 李煜《长相思》词:“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唐 元稹 《早春寻李校书》诗:“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栊裙。”
清 纳兰性德 《鹧鸪天》词:“秋澹澹,月弯弯,无人起向月中看。”
例文;登乐游原(唐·杜牧)
04 脉脉
脉脉(脉脉) 拼音:mò
mò
亦作“脉脉”。
(1).同“ 脉脉 ”。凝视貌。《汉书·东方朔传》:“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颜师古 注:“脉脉,视貌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南朝 梁 萧子显 《日出东南隅行》:“柱间徒脉脉,垣上几翘翘。”
(2).形容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有默默地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意思。 唐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诗:“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舒群 《少年chén女》七:“母女骨肉的脉脉之情,从她们默默的亲切的姿影空隙中间,无限地静悄悄地倾泻出来。”
(3).犹默默。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诗:“僮仆强与言,相惧终脉脉。”《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
弼 后语 颎 :皇太子于己,出口入耳,无所不尽。公终久何必不得 弼 力,何脉脉邪?” 胡三省 注:“脉脉,有言不得吐之意。”
邹鲁 《黄花冈》诗:“冈上黄花冈下魂,精灵相通竟脉脉。”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4).连绵不断貌。 明 陈所闻《闺怨》曲:“机中锦字添,镜里朱颜变,脉脉春愁,都付莺和燕。” 清 龚自珍 《浣溪沙》词:“凤胫灯青香篆寒,寻思脉脉未成眠。”《红楼梦》第四五回:“秋霖脉脉,阴晴不定。”
题桃花夫人(即息夫人)庙(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典故 坠楼人 细腰宫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05 緌緌
緌緌 拼音:ruí
ruí
物下垂貌。
唐 杜牧 《杜秋娘诗》:“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
宋 欧阳修 《雪》诗:“朝寒棱棱风莫犯,暮雪緌緌止还作。”
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杜秋娘诗(唐·杜牧)
06迟迟 悄悄
(1).徐行貌。《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 传:“迟迟,舒行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王逸 注:“迟迟,行貌。” 洪兴祖 补注:“迟迟,来迟也。” 唐 来鹄 《古剑池》诗:“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再生缘》第二一回:“但见他,进步迟迟谢翠华,恍如玉树趁风斜。”
(2).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朱熹 集传:“迟迟,日长而暄也。”《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宋 柳永 《林钟商·古倾杯》词:“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堤芳草。”
元 朱庭玉 《翠裙腰·闺思》曲:“雨馀花落莓苔地,巢燕啄香泥。柳绵点水浮萍碎,景迟迟。”
戴望舒 《过旧居》诗:“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稔。”
(3).长远。《诗·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毛 传:“迟迟,长远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迟迟前涂尽,依依造门基。”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
明 徐祯卿 《留别边子》诗:“驱车何迢迢,迢迢复迟迟。”
(4).长久。《诗·商颂·长发》:“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马瑞辰 通释:“迟迟,正状其昭假之久。” 宋 王禹称《次韵和朗公见赠》:“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那夜月明,又听着这琴声,我迟迟不忍下舱去。”
(5).渐渐地;慢慢地。 晋 葛洪《抱朴子·论仙》:“或得要道之诀,或值不群之师,而犹恨恨于老妻弱子,眷眷于狐兔之丘,迟迟以臻殂落,日月不觉衰老。”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一:“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一本作“
迟迟 ”。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媪﹞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
赵树理 《福贵》:“这时候,老领工又寻他上工,他说:‘迟迟再说吧!我还不定住不住啦!’”
(6).晚;延迟。 唐 司空图 《僧舍贻友人》诗:“旧山归有阻,不是故迟迟。”
元 张可久 《粉蝶儿·春思》套曲:“芳信归鸿杳杳,盼音书双鲤迟迟。”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每欲扶两榇归葬故里,以资斧未办,姑犹迟迟。”
骆宾基 《寂寞》:“为了能够碰见她们俩,我迟迟到黄昏才去。”
(7).舒缓,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孙希旦 集解:“威仪迟迟,行礼以和而从容不迫也。” 唐 张乔 《孤云》诗:“舒卷因风何所之,碧天孤影势迟迟。”
(8).眷念貌;依恋貌。《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焉,有思心则声迟迟然。” 汉 班昭 《东征赋》:“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箕子》诗:“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宋 贺铸 《浪淘沙》词:“敛泪复牵衣,私语迟迟,可怜谁会两心期。”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一:“回首意迟迟,欲行未忍遽。”
(9).迟疑。《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迟迟于岐路之閒也。” 李贤 注:“迟迟,疑不前之貌也。” 宋 苏舜钦 《闻见杂录》:“
乖崖 明日至门首,俟其仆出,即曰:‘我白汝主,假汝至一亲家。’仆迟迟,强之而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文元 道:‘汝等迟迟,且着你看一个样!’飕的一箭,已把内中一个射下马来死了。”
蔡邕 《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忧愠悄悄,形于容色。”
唐 权德舆 《薄命篇》:“閒看双燕泪霏霏,静对空床魂悄悄。”
元 张玉娘 《山之高》诗之一:“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赵朴初 《河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
(2).寂静貌。 唐 元稹 《莺莺传》:“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宋 朱熹 《闻蝉》诗:“悄悄山郭暗,故园应掩扉。”
明 何景明 《与贾郡博宿夜话》诗:“苍苍季冬夕,悄悄昆虫闭。”
俞平伯 《冬夜之公园》:“鸦都睡了,满园悄悄无声。”
(3).形容声音很轻。 唐 韩愈《落叶送陈羽》诗:“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水浒传》第十七回:“
张清 手执长枪,引一千军兵悄悄地出战。”《儒林外史》第十回:“一个贴身的小厮在知县耳前悄悄说了几句话。”
梁斌 《播火记》二二:“
朱老忠 正在 朱老明 屋里坐着,听得外面有人悄悄走进来。”
(4).料峭。 元 乃贤 《京城燕》诗:“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唐·白居易)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迟迟禁漏尽,悄悄暝鸦喧。
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
曙灯残未灭,风帘闲自翻。
每一得静境,思与故人言。
07 濛濛漠漠
濛濛
1.迷茫貌。《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汉 郑玄 笺:“归又道遇雨,濛濛然。” 汉 严忌 《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师老《鸳鸯》诗:“江岛濛濛烟霭微,绿芜深处刷毛衣。”
明 陈恭尹 《登祝融峰》诗:“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冰心《最后的安息》:“对面山峰上,云气濛濛,草色越发的青绿了。”
2.纷杂貌。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羽盖繇起,被以红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贾岛 《送神邈法师》诗:“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词之五:“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清 陈维嵩 《点绛唇·和成容若韵》词:“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黄鹂低鸣,飞絮濛濛。”
3.浓盛貌。 唐 张籍 《惜花》诗:“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愁云霭霭,杀气濛濛。”
漠漠 拼音:mò
mò
(1).寂静无声貌。《荀子·解蔽》:“掩耳而听者,听漠漠而以为哅哅。” 杨倞 注:“漠漠,无声也。” 晋 陶潜 《命子》诗:“纷纷
战国 ,漠漠衰 周 。” 逯钦立 注:“漠漠,寂寞无闻。” 五代 齐己 《残春连雨中偶作遇故人》诗:“漠漠门长掩,迟迟日又西。”
清 陈梦雷 《抒哀赋》:“神漠漠其阒灭兮,息曀奄其渺茫。”
(2).密布貌;布列貌。《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晋 陆机 《君子有所思行》:“廛里一何盛,街巷纷漠漠。”
唐 许浑 《送薛秀才南游》诗:“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宋 欧阳修《晋祠》诗:“
晋水 今入 并州 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清 秋瑾 《更漏子》词:“云漠漠,风瑟瑟,飘尽玉阶琼屑。”
(3).迷蒙貌。 汉 王逸 《九思·疾世》:“时昢昢兮旦旦,尘漠漠兮未晞。”一本作“
莫莫 ”。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宋 郑侠 《烟雨楼》诗:“群岫西来烟漠漠,大江南去雨濛濛。”
杨朔 《木棉花》:“空袭刚过,我便爬上
越秀山 的中山纪念塔,纵眺着烟瘴漠漠的整个 广州市 。”
(4).广阔貌。 唐 罗隐 《省试秋风生桂枝》诗:“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荒原漠漠,野草萋萋,四郊荆棘交横,一望黄沙无际。”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但见
兰考 平原上,黄土漠漠,沙丘累累。”
(5).冷淡;不关心。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柳生》:“
柳 让 周 曰:‘千金不能买此友,何乃视之漠漠?’” 朱自清 《星火》诗:“一个平平常常的妇人,能有些什么,于这漠漠然的我!”
(6).茂盛、浓郁貌。 宋 王安石《驾自启圣还内》诗:“纷纷瑞气随云汉,漠漠荣光上日旗。”
景耀月 《落花篇》诗之七:“漠漠芳馨百珍重,亭亭根蒂一漂零。”
例文;
秋江送客(唐·白居易)
五言律诗
秋鸿次第过,哀猿朝夕闻。
是日孤舟客,此地亦离群。
蒙蒙润衣雨,漠漠冒帆云。
不醉浔阳酒,烟波愁杀人。
08 悄悄 沈沈
蔡邕 《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忧愠悄悄,形于容色。”
唐 权德舆 《薄命篇》:“閒看双燕泪霏霏,静对空床魂悄悄。”
元 张玉娘 《山之高》诗之一:“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赵朴初 《河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
(2).寂静貌。 唐 元稹 《莺莺传》:“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宋 朱熹 《闻蝉》诗:“悄悄山郭暗,故园应掩扉。”
明 何景明 《与贾郡博宿夜话》诗:“苍苍季冬夕,悄悄昆虫闭。”
俞平伯 《冬夜之公园》:“鸦都睡了,满园悄悄无声。”
(3).形容声音很轻。 唐 韩愈《落叶送陈羽》诗:“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水浒传》第十七回:“
张清 手执长枪,引一千军兵悄悄地出战。”《儒林外史》第十回:“一个贴身的小厮在知县耳前悄悄说了几句话。”
梁斌 《播火记》二二:“
朱老忠 正在 朱老明 屋里坐着,听得外面有人悄悄走进来。”
(4).料峭。 元 乃贤 《京城燕》诗:“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沈沈
亦作“沉沉”。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磕。”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龚自珍 《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穗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河内》诗:“鼍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绝。” 宋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籁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饧箫咽穷巷,沉沉止复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 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磕。”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邢昉《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穗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河内》诗:“鼍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绝。” 宋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籁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饧箫咽穷巷,沉沉止复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月》:“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张先《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09 脉脉
(1).同“ 脉脉 ”。凝视貌。《汉书·东方朔传》:“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颜师古 注:“脉脉,视貌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南朝 梁 萧子显 《日出东南隅行》:“柱间徒脉脉,垣上几翘翘。”
(2).形容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有默默地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意思。 唐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诗:“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舒群 《少年chén女》七:“母女骨肉的脉脉之情,从她们默默的亲切的姿影空隙中间,无限地静悄悄地倾泻出来。”
(3).犹默默。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诗:“僮仆强与言,相惧终脉脉。”《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
弼 后语 颎 :皇太子于己,出口入耳,无所不尽。公终久何必不得 弼 力,何脉脉邪?” 胡三省 注:“脉脉,有言不得吐之意。”
邹鲁 《黄花冈》诗:“冈上黄花冈下魂,精灵相通竟脉脉。”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4).连绵不断貌。 明 陈所闻《闺怨》曲:“机中锦字添,镜里朱颜变,脉脉春愁,都付莺和燕。” 清 龚自珍 《浣溪沙》词:“凤胫灯青香篆寒,寻思脉脉未成眠。”《红楼梦》第四五回:“秋霖脉脉,阴晴不定
10 袅袅
袅袅(袅袅) 拼音:nio
nio
亦作“袅袅”。纤长柔美貌。
明杨慎 (1).乱貌。《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 宋
(2).众多貌。 晋
(3).烦忙;忙乱。《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唐
一一 拼音:y y
(1).逐一;一个一个地。《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 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 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 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晋陶潜 (2).完全。《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 汉 郑玄 注:“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 孔颖达 疏:“谓两字作名,不一一讳之也。”《西游记》第五七回:“向后再不敢行凶,一一受师父教诲。” 鲁迅《野草·好的故事》:“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3).旧时书信常用语。谓详细叙述。 汉 陈琳
(4). 汉 扬雄
典故 长门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02
(1).隐约不分明貌。 南朝 宋 鲍照
(2).忧戚貌。《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 杨倞 注:“隐隐,忧戚貌。”《楚辞·刘向〈九叹·怨思〉》:“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王逸 注:“隐隐,忧也。《诗》云:‘忧心殷殷。’”
(3).象声词。《后汉书·天文志上》:“须臾有声,隐隐如雷。” 晋
(4).盛多貌。隐,通“ 殷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磕。” 李善 注:“隐隐,盛貌也。”《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李善 注:“隐隐,盛也,一作殷殷。” 罗惇曧
迢迢 拼音:tiáo
tiáo
(1).高貌。
晋 (2).深貌。 唐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晋
(4).时间久长貌。 唐
(5).舞动貌。 唐
例文;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03澹澹
(1).荡漾貌。 三国 魏
(2).吹拂貌。旧题 宋
(3).恬静貌。《楚辞·刘向〈九叹·悯命〉》:“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 王逸 注:“澹澹,不动貌也。”
(4).广漠貌。 唐
(5).颜色淡;不浓。 南唐
例文;登乐游原(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沈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吴令无树起秋风。
04 脉脉
(1).同“ 脉脉 ”。凝视貌。《汉书·东方朔传》:“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颜师古 注:“脉脉,视貌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南朝 梁
(2).形容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有默默地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意思。 唐
(3).犹默默。 唐
(4).连绵不断貌。 明 陈所闻《闺怨》曲:“机中锦字添,镜里朱颜变,脉脉春愁,都付莺和燕。” 清
题桃花夫人(即息夫人)庙(唐·杜牧)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典故 坠楼人 细腰宫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05 緌緌
06
迟迟(迟迟) 拼音:chí chí
亦作“迟迟”。 (1).徐行貌。《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 传:“迟迟,舒行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王逸 注:“迟迟,行貌。” 洪兴祖 补注:“迟迟,来迟也。” 唐
(2).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朱熹 集传:“迟迟,日长而暄也。”《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3).长远。《诗·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毛 传:“迟迟,长远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4).长久。《诗·商颂·长发》:“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马瑞辰 通释:“迟迟,正状其昭假之久。” 宋
(5).渐渐地;慢慢地。 晋
(6).晚;延迟。 唐
(7).舒缓,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孙希旦 集解:“威仪迟迟,行礼以和而从容不迫也。” 唐
(8).眷念貌;依恋貌。《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焉,有思心则声迟迟然。” 汉 班昭
(9).迟疑。《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迟迟于岐路之閒也。” 李贤 注:“迟迟,疑不前之貌也。” 宋
悄悄 拼音:qio
qio
(1).忧伤貌。《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汉 (2).寂静貌。 唐
(3).形容声音很轻。 唐
(4).料峭。 元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迟迟禁漏尽,悄悄暝鸦喧。
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
曙灯残未灭,风帘闲自翻。
每一得静境,思与故人言。
07 濛濛
2.纷杂貌。 汉
3.浓盛貌。 唐
(1).寂静无声貌。《荀子·解蔽》:“掩耳而听者,听漠漠而以为哅哅。” 杨倞 注:“漠漠,无声也。” 晋
(2).密布貌;布列貌。《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3).迷蒙貌。 汉
(4).广阔貌。 唐
(5).冷淡;不关心。 清
(6).茂盛、浓郁貌。 宋
例文;
五言律诗
秋鸿次第过,哀猿朝夕闻。
是日孤舟客,此地亦离群。
蒙蒙润衣雨,漠漠冒帆云。
不醉浔阳酒,烟波愁杀人。
08 悄悄 沈沈
悄悄 拼音:qio
qio
(1).忧伤貌。《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汉 (2).寂静貌。 唐
(3).形容声音很轻。 唐
(4).料峭。 元
亦作“沉沉”。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磕。”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亦作“沉沉”。 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汉语大词典》:沉沉(沈沈) 拼音:chén
chén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磕。”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邢昉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月》:“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悄悄复悄悄,城隅隐林杪。山郭灯火稀,峡天星汉少。
年光东流水,生计南枝鸟。月没江沈沈,西楼殊未晓。
09 脉脉
脉脉(脉脉) 拼音:mò mò
亦作“脉脉”。 (1).同“ 脉脉 ”。凝视貌。《汉书·东方朔传》:“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颜师古 注:“脉脉,视貌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南朝 梁
(2).形容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有默默地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意思。 唐
(3).犹默默。 唐
(4).连绵不断貌。 明 陈所闻《闺怨》曲:“机中锦字添,镜里朱颜变,脉脉春愁,都付莺和燕。” 清
脉脉复脉脉,东楼无宿客。城闇云雾多,峡深田地窄。
宵灯尚留燄,晨禽初展翮。欲知山高低,不见东方白。
10 袅袅
例句;
五言律诗
城上云雾开,沙头风浪定。
参差乱山出,澹泞平沙净。
行客舟已远,居人酒初醒。
袅袅竹林梢,巴蝉声似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