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余饭后,外出散步,常听到一些退休老同志在一起闲聊,某某高升了,当上了领导,有出息;某某办公司发了大财,成了大款,有出息……可就是没有一个夸奖当工人、当农民、当职员的如何有出息。在许多人眼里,似乎只有当大官、赚大钱、出人头地、功成名就才算有出息。
在当代青年中,一谈起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都离不开名利地位,或升官发财,或成名成家,似乎只有这个“远大”目标才算事业成功,有出息。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能成为社会精英的上层人物、知名人士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只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终其一生。一个人要想跻身于社会中层已非易事,要想进入“人中龙凤”的社会上层,更是难上加难。
有位学者将社会中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追求名利地位而最终离目标非常遥远的人,这类人占大多数;第二类是苦苦追求名利地位终于如愿以偿达到目标的人,这类人是少数;第三类则是淡泊名利地位而于不经意间偶尔得之的幸运儿,这类人更是极少数。
其实,第一类人中有许多人的才能、智慧和勤奋并不比第二、三类人差,只是由于客观条件、外部环境等种种原因,不能如愿以偿,梦想难以成真。我们不能因此而自卑,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没出息,处处不如别人。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报刊图书大量宣传的是第二类人和第三类人如何挖掘到“第一桶金”,如何努力奋斗、功成名就,而对第一类人的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平凡业绩不感兴趣,很少过问。结果,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只有第二、三类人才算事业成功,有出息,值得赞扬堆广,而第一类人太普通、太平凡、太一般了,没有什么可宣传的。
事实上,社会的绝大多数财富是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第一类人创造的。没有普通百姓的默默工作,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社会就不能进步,历史就不能发展,人类就难以生存,第二、三类人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工作,不管能力大小,只要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去,踏踏实实地勤奋工作,不断进取,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并从中获得快乐和幸福,就是成功的人生,就有出息。雷锋、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等一批先进楷模不就是我们普通百姓中的一员吗?
【图片选自网络制作 边框小草创作 感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