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我们荡起双桨

(2012-10-25 13:06:06)
标签:

宋体

gb2312

楷体

让我们荡起双桨

祖国的花朵

分类: 杂谈

 
让我们荡起双桨

 

 

〖杂谈◎原创〗分类:名歌欣赏

让我们荡起双桨

文图/和平鸽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这首由刘炽先生作曲,乔羽先生作词,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歌曲,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横跨半个世纪,影响了足足三代少先队员。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作词:乔羽

    作曲:刘炽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MUSIC***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让我们荡起双桨

   

    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前,旧中国传统的儿童歌曲,实际上都只是来源于一些顺口溜方言民谣,诸如南方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以及北方的“小胖墩儿,坐门墩儿”等等。可以说,一直以来儿童歌曲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里,都是属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的音乐素质,使得中国的民间音乐一直得不到像西方音乐那样不断地发展。

    从《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始,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人民生活的逐步安定,少年儿童的生活得到进一步的关爱,儿童歌曲也因此有了蓬勃的发展。

 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也正是通过这些或优美或欢快的旋律,不仅幸福的度过了童年,更因这些作品打下了一个健康人生观的基础。

 

《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儿童电影的主题曲,为新中国最受儿童喜爱的歌曲之一。这首歌在五十年代可谓是红遍华夏大地,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深受喜爱。它实际上是电影故事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这部电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摄制完成的,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儿童影片。就创作而言,这首歌是为《祖国的花朵》专门定制的,它必须依附于这部电影故事的本身,才更有价值和意义。

让我们荡起双桨

 

电影公映后,这首优美轻快的儿童歌曲就传遍了全国。不久,便流传到国外,后来又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并获得了各种奖励。这首歌曲一直流传到现在。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特别喜欢《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

 

课文中这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

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一小节描述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

 

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

 

第三小节则由尽情欢乐中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诗歌三个小节的末尾重复出现,丰富了诗歌意境,读来亲切感人,这也是课本结构上的一个特色。

 

 人们喜爱、欢迎,得以流传是必然的。

每当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就会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时代。

 让我们荡起双桨

 

【图片信纸 选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http://blog.oldkids.cn/uploads/diary/200903/26205403415.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