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昌旧忆

(2022-06-17 15:44:28)
西昌旧忆
南街
西昌旧忆
上西街

670年代的西昌,还是一个古旧的小山城,城内市集最为繁荣的是南街、上西街和西门坡一带,每日上午,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大概上午10点左右,南街小食店卖黄糕的小贩上街了,个子高高的,胸前挂一个蒸笼,上面蒙着布,从南街一路下来,转到上西街,一路呼喊着“黄糕”,声音宏亮悠长,恍惚听来犹如完啰呼喊声,很是扯人的耳朵;有时还引得一群小孩跟随着,也“完啰、完啰”的呼喊着,但他从不生气,总是自顾自的呼喊着,不予理睬。姓名一般人都不知道,一听叫唤,就说“米面馍馍”来了。“文革”时他也投入到造反运动中,加入“成都工人革命造反兵团西昌分团”。武斗时,兵团组织攻打被西昌文工团“打李分站”一派占据的西昌大礼堂,战斗非常激烈,久攻不下。“米面馍馍”身披两床湿被子,抱着炸药包,无所畏惧地冲进了大礼堂,再现“董存瑞”式的壮举,结果被机关枪打死在礼堂内。其后,地总一派为他举行盛大的追悼大会,成为他人生最辉煌的一刻。

胡二哥,民国年间曾在中央军校受训,担任过警察大队副大队长。解放后境遇一直不好,几经蹉跎,在顺城街一医院对面的集体小食店打杂。胡二哥每日在医院、中医院附近售卖发糕,也是在胸前挂着一个大蒸笼,在四周转悠着,呼喊着发糕,其个子也是瘦高瘦高的,声音宏亮,因其价廉物美,5分钱泡松松的一大块,也很吸引人,也方便了前来就诊的病人。80年代初,胡二哥不甘寂寞下海,在二幼旁边开了一家米粉店,其生意不好也不坏,就那么央着。没有多久,又转行在旁边西昌一小的巷子内开了一家糕点厂,主打蛋糕系列,总算搞出来一点名气,在城内开了几家分店。


西昌旧忆
    南桥、人民广场一角

熊某,已忘记姓名,西昌黄家巷民办中学68级学生。“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参加红卫兵1018战斗团。熊某个子较高,接近180公分,身材修长,五官俊朗,比较注重外貌修饰,时不时把头发梳的光光生生。特别是大规模武斗时期,穿一身绿军装,挎上支半自动步枪,武装腰带一扎,衬托得一表人才。大家觉得他臭美,但能讨得女孩喜欢,人以“熊美得”称之。下乡回来后,在工厂上班。那时进厂作学工,工资很低,记得我作学工三年,仅有18.50元一月的工资,除了饭钱、烟钱,每月交家里5元,自己所剩无几。那时他耍了一个女朋友,钱就更不够用。他的姐姐在饭店上班,当出纳。大概是1975年左右,有一天他姐姐的柜子被撬了,400多元的公款不见了,那年辰这是笔大钱,要赔的话也得要年多的工资,他姐姐着了急,想都没想一下,赶紧向单位汇报报了警。经过排查,只有当弟弟的到她那里去有作案时间,立即抓来突审,他那经过这种阵仗,一五一十老实交代。其后,商业局又在饭店召开所属10来个厂的现场会,通知各厂管财管物人员参加,对他进行现场批斗,她姐姐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估计心中是五味杂陈,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 偏是自己的亲弟做下这事,一时成为知名人物。后被劳动管教。出来后,干脆就下了海做起生意,很快就小富起来。经常见他骑着摩托在街上奔驰而过,时时还搭载着姑娘,那时街上摩托还不多,很是潇洒、风流。

腰鸡,西昌街上著名的小偷。据说家里成分不好,只剩一个寡母在家,生计艰难,65年下乡插队。因其个子高大,干瘦干瘦的,知青调侃其偷窃时善于偷摸上三路,即腰部以上部位,故称其腰鸡文革时曾参加地总派,参加过两派武斗。70年代初,曾见其在伙同几人在下西街偷窃时被当场发现,那时社会风气不一样,一听说是小偷,人人激愤,几人如过街老鼠,被一街人追打,打得鼻青脸肿,四处奔窜,狼狈不堪。其后他在西昌小城失去踪影,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了消息。后来相传其偷渡到缅甸参加了缅共游击队,并立下战功。曾传,缅共中央有要员到北京,曾嘱讬有关部门能照顾一下他的家人。

范老六,西昌宁远桥街人。70年代末,范氏几弟兄一直在做小生意。那时小城兴起养金鱼热,我在机修班,大家自己动手作鱼缸,然后到宁远桥旁边范家买金鱼。那时是范老七当老板,家里大玻璃鱼缸里游动着数百条小金鱼,另外他还有热带鱼和比较珍贵的金鱼。记得一般金鱼是0.5一条,热带鱼、珍贵的金鱼就要几元或数十元一条,靠着卖金鱼,范氏还是小富了一把。许是范氏一家有着超强的经商头脑,也极具冒险精神,范家老六竟然跑到缅甸走上了贩毒之路。久走夜路必遇鬼,80年代初,范老六在云南边境被抓获,押回西昌公审后枪毙。

西昌谢氏,家有香港背景,改革开放后,家里弟兄姐妹下海做生意,家里得以富有。人钱多了也不是好事,于是家里子弟,吸毒者有之,喜赌博者有之。大概是其老二,最喜赌博。人啊!俗语说“常在河边走,那能不湿鞋”,也就是这个道理。90年代初,谢家老二在当地已很有名气,也混了一帮子赌客常在一起集聚,虾鼠混杂,于是就有那么几个不逞之徒打起了坏主意。一日,三人约其夜赌,并提议大家过过赌瘾,不妨搞大一点,因为都是熟人,他也兴致来了,自持麻艺较高,大一点就大一点,这样才有刺激。谁知混战大半夜下来,谢老二不仅输光所有现金,除了老婆那一套房,所有资产输光。把他输得垂头丧气,怏怏而去。回家后,他越想越不对,手气再背也不致如此惨败,联想到桌上三人言语、神色都不太对,而且三人一唱一和,极力引诱,蓦然醒悟是着了三人的套。但是赌场上愿赌服输,没有抓住明显的证据,也无法说清楚。但他也服不下这口气,脑子一热,找出自己买的黑枪,怒气冲冲地寻找三人报仇。因有一人没找到而得以幸免,杀死二人后,他二医院附近找了一个茶楼,要了一杯茶,给老婆写下一封遗书,然后开枪自杀,将自己的人生走至绝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