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说吃葱蒜等五辛之害

(2014-08-13 00:05:53)
标签:

佛学

分类: 养生膳食/茶酒/歌/药/象数

    [转载]佛说吃葱蒜等五辛之害

 

    因为葱蒜和韭菜属于五荤!五荤 也叫“五辛”。
   《本草纲目·菜部》“蒜”:“五荤即五辛,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也。”按兴渠叶似蔓菁,根似萝卜,生熟味皆如蒜;慈葱即葱;茖葱即薤,形似韭。见《三藏法数》。天地不正之气所生的食物味重气毒,吃了会伤五脏六腑;修道人心平气和,主清淡不重口味,所以戒吃!

 

1 蒜:伤心躁火气,吃多心神容易散漫不振。

2 葱:伤肾耗水气,吃多情绪不稳惊慌难安。

3 韭:伤乾克木气,肝火旺盛容易动怒伤情。

4 薤:伤脾困土气,脾胰不顺经常烦恼忧郁。

5 兴渠:伤肺蔽金气,肺劳经常出悲观心态。

    佛教诸多大乘经论,均告诫弟子们,不应吃众生肉。如《梵网经菩萨戒本》云: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楞伽经》中,佛告大慧菩萨: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

略有十种:

一者、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

二者、狐狗人马,屠者杂卖故;

三者、不净乞分所生长故;

四者、众生闻悉生怖故;

五者、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

六者、凡愚所习,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

七者、令咒术不成就故;

八者、以食肉见形起识,以染味著故;

九者、诸天所弃,多恶梦,虎狼闻香故;

十者、食种种肉,遂啖人肉故。


《涅槃经》中迦叶菩萨问佛:云何如来不听食肉?世尊回答: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慈种。所以,诸多大乘经论,皆不听许众弟子食众生肉,即便是三净肉,也谆谆告诫之。
至于荤辛为何要禁止呢?大概说来,五辛皆有强烈之气味,令人身心不洁,道场不净。且易助生情欲,遮止众生法身慧命,障碍圣道。
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开示修行人,欲修三昧,首先便应断除五辛。也就是世俗常见的葱、蒜、韭菜、茭头、兴渠(洋葱头)。
经云:“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疑。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经文明示:“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楞伽经》中,佛又强调:“葱韭蒜等,臭秽不净,能障圣道,亦障人天。”
《金刚经》中,释迦牟尼佛对众弟子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陀所有的教法,皆是从自性般若智海中流出,超越了妄想分别对待,故佛经所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相,永远都经得起事实检验。末学最近亲遇一事,恰好印证佛经教言,既可增进吾人对佛陀圣言量的皈信,亦从反面为吾人敲响警钟,足以值得吾等念佛人深思反省。
2006年9月中旬,末学与几位年轻的佛门同修在一所寺院聚会。其中有一位十九岁的佛弟子,末学是第一次与其见面并相识。这位少年佛子,自幼习武,又从父母熏陶,皈依三宝,还曾持受过二分优婆塞戒(不偷盗,不妄语)。现正在汉求学。
末学见他,性格开朗活泼,虽然两人之间,年龄相差一辈,但彼此相处没有丝毫隔阂。不过,末学也注意到,他的脸上长了不少粉刺。好在还没长满一脸,只算是长了半脸,所以没有破相。要不,脸上坑坑洼洼,那就难看了。
末学当时就对他说:我教你一个方子,可以治粉刺,你想不想听?这位同修马上就来了兴趣:正需此方。我告诉他:每天早上起床,将还未开口的唾液涂在粉刺上,即可痊愈。若开口说话,则精气神便泄,再怎么涂也不灵。不过,这是治标之法,不能治本。要想治本,就必须注意饮食。不能吃火性重的食物,如烧烤、煎炸、烘炒之类。还要避免辣椒等刺激性的食蔬。最重要的,是不能吃五辛菜。你是否爱吃五辛呢?少年即云:是挺爱吃的。自己知道不应该吃,但每次都口馋,忍不住放很多,觉得吃起来挺香。我道:你只图一时口味之快,害得自己脸上长粉刺。五辛害大,甚于肉食。佛经开许食用三净肉,却未开许食用五辛。因生吃使人脾气大,熟食使人淫欲强,荷尔蒙分泌紊乱。幸好你是佛门弟子,有佛菩萨加持护佑,所以只长得半脸,要是像世俗中人,脸上就要长满了!你应该看看《楞严经》,知道食用五辛的过患,这样就会发心断掉了!佛在经上说:修行人食用五辛,佛菩萨和护法神不来守护,饿鬼则乘便跟在你身边,不时来舔你的嘴唇,吸取你的精气。因为五辛气味冲人,护法神闻了,避之不及,哪里还会来为你护法?我又加了一句:你吃五辛,狗都会咬你!
少年笑了:真是这样啊!有位开了天眼的赵妈妈,一次看着我,对我说,别人头顶至少有两个护法神,你怎么只有一个呢?真是希奇事。上次,我到寺院和一位老师一起参加佛七,圆满后回向,大家还为鬼道众生烧了不少钱纸。当时我一出寺院,路过旁边一家房子,里头三条狗便围了上来,冲着我狂叫。老师来了之后,念了几声佛号,狗就退下去了。老师又在我身上拍了拍,这才平安无事。还有一次,我回家时,很多狗追着我叫。我到家后妈妈说:你身边怎么跟了那么多鬼?难怪得狗会追你!
在场几人听得少年之语,都笑道:按经教所言,一个人皈依三宝后有三十六位善神相随,受戒后每一戒则有五位戒神守护。你受二戒,应有十位戒神。念佛人还蒙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差遣极乐世界二十五位菩萨护持。你倒好,为了贪吃葱蒜,弄得护法神都走掉,只剩一个了!
少年的经历,可谓对佛陀经教的一个生动注脚。吃葱蒜过患如此之大,使得念佛修行功德利益大打折扣。为此微末小节,招致如此重大损失,实在是不值得啊!末学当时征得少年同意,将此事写出来,希望能给大众一个教益,也使我等能有所警惕!
问题:据说葱蒜有防癌的作用,如果是,出家人可否食用?为什么佛教不建议吃葱蒜?
大安法师:绝对不可以!不仅出家人不可以食用,你作为在家已受戒的尤其是菩萨戒的人,也不能食用,要么你就犯戒。那么,我们讲荤腥都不能食用,腥菜就是鱼肉、鸡鸭,这是腥,荤就是这些葱啊、蒜啊、韭菜啊、兴渠啊,这是不能食用的。你仅仅说由于它防癌就去吃的话,你不知道它对修行人的更重大危害。防癌的食物多得很,你为什么偏偏要去吃葱蒜啊?这是不成其为理由的啊。如果我们对戒律是这么样的一种轻慢态度的话,我们的知见就有问题。不能食用!
《楞严经》讲,一个吃葱、吃蒜,吃荤菜的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讲经说法,天花乱坠,一切天神护法神都远离啊。在佛的戒律里面,由于治病的特殊原由要吃葱蒜,你都要离开僧团啦。离开僧团,断吃葱蒜七天以后,你还要沐浴更衣,才能够让你进入僧团。现在很多高级宾馆都让服务员不能吃葱蒜啊,因为葱蒜,那个出来的气味太难闻了!所以,这是起码的,无论是从世间饮食,还是从出世间修行道业考虑,都不要去吃这些东西,因为吃这些东西,生吃能够增长瞋恚,熟吃能够触发淫欲,很不好。佛是一切智人,佛对这些东西看得太清楚了,佛让我们不干的,我们就不能干。
如果说,佛知道有防癌的作用,也允许我们吃,这样说的话,这是谤佛啊!佛是一切智人,佛什么事情不知道啊?多少劫之后会下一场雨,这雨有多少雨滴,一个雨滴有多少细菌,佛都知道啊,我们要信佛啊!
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开示修行人,欲修三昧,首先便应断除五辛。也就是世俗常见的葱、蒜、韭菜、茭头、兴渠(洋葱头)。
为什么要恭敬不严守戒律的出家僧人?
有一次,唐太宗问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没有修行。应当如何?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说:“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也应如同见佛一般,‘南无阿弥陀佛。’”
僧伽住持正法,续佛慧命,为人中第一福田,至尊至贵;纵使持戒不周,德行有污,在家居士亦不能比,譬如金刚虽有残缺,一切众宝所不能及!在家居士务须深信佛语,相信僧宝是人中福田,而竭尽谦恭礼让,委曲将护之能事。玄奘法师说:“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须敬凡僧。”


七夕佳节话养生

 

七夕佳节话养生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七月七日是七夕,七夕佳节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是七夕佳节,也是养生佳节。

   

配方治病防病

    七夕佳节有配药的习俗,人们常用松柏等入药配方,甚至还主张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并称它们为长生不老的仙药。

    中医认为,久食松子健身心,滋润皮肤,延年益寿;《玉楸药解》谓其“润肺止咳,滑肠通便,开关逐痹,泽肤荣毛”,《海药本草》说它“久服轻身,延年不老”;清宫还将松子列为御膳食品。柏子香气浓郁,能养心安神、止汗润肠;《本草备要》载,“凡补脾药多燥,柏子仁润药而香能舒脾,燥脾药中兼用最良”。荷叶能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滇南本草》说它“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疼”。

    七夕时还常选用一些比较实用的药方治病。如晒槐汁治痔,将槐树枝切成小段,煎煮至药液呈绿色,先熏后洗痔疮处,有清热凉血、清肝泻火的作用,疗效很好;煎苦瓜治眼,苦瓜能清暑涤热,可治赤眼疼痛,《生生编》载其“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摘瓜蒂治下痢,瓜蒂被《本经》列为上品,《别录》云,“生嵩高平泽,七月七日采”,“治疟,无问新久”。

    七夕,闽西客家人习惯用仙人草冬瓜块和水熬煮,再用洁净的瓦坛密封贮存,以治疗发热、头痛、中暑、惊风。这是有医学根据的,《本草求原》说仙人草能“清暑热,解脏腑结热毒,治酒风”,《本草再新》说冬瓜“除心火,泻脾火,利湿祛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

 

储水辟邪防病

    七夕储水的习俗由来已久。雍正《广东通志》载,“家汲井华水贮之,以备酒浆,曰圣水”,光绪《惠州府志·风俗》亦记曰:“七夕,男女晨起担水贮之,谓‘七夕水’,饮之可以治疾明目”。人们在七夕这天早晨都要取回水后用新瓮盛起来储存,用于治疗疮疖,除去湿毒,医治多种热证。中医认为,井内之水,多喝能消热解毒,利于小便赤热、艰涩不畅、烧酒醉死等。《本草纲目》说,“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其功极广,又与诸不同,主治酒后热痢,洗目中肤翳”。《濒湖集简方》记载一解烧酒醉死方:“急以新汲井华水,细细灌之,至苏乃已。”

    七夕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说它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用它给小孩煎药杀虫效果好。中医认为,露水可以入药,可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