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是一种境界。
喜欢听雨的人,不只是侧耳倾听屋檐吻雨的滴答水响。
其实,听雨需要一种境界,这样的境界就是:管他晚来风急,独坐一隅把风听雨,把得了风听得了雨,既是风生又是水起,此时就是风水四起。
这样的境界,是用尽生命来体验外物的微妙变化。
心无旁鹜就宁静致远。这时的你,从内心的静宁来发现外在的美妙,从而憾动起生命的觉醒,使人的心、神完全处在一种平常所感知不到的生命与自然完全合一的状态。
听雨,其实就是聆心。一滴一答,都是与心私语,与心对话。一落一溅,亦是从动到静的极致下洞见。滴答落溅 ,就是在抚平心灵的皱纹。这一阵喃喃细语,一番体察洞见都是自己生命的状态。
不知生活太匆匆,还是人太匆匆,或者是忘了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大概是生活与人都太匆匆而忘了听雨,忘了最初生命的底色。
生命的底色,就是雨的底色。不仅靠眼见,更需要用心听、靠心解。品尽无色无味,听懂无言有言,看尽生命本质,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觉悟。
世间动人心弦的语言不是灌注着甜言蜜语,应该是惯听雨声,细把来风,一一把风雨融进心灵的深处。
汇雨流入怀,胸襟就成就浩瀚;把风揽入心,心魂就与清风同在。
听雨,其实就是一种宽厚着生命的造就。
人,行走在旅途中,不都是因为前方风景太迷人,而是有你行走所以风景更为旖旎。
看人生,有多少人真能做到远离都市,赴奔千里之外的静谧山庄,隔绝尘世万千繁扰,枕一段无烦忧的时光,恬然入梦?
于是,就有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依赖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中隐,即隐匿于市井之中,同样可以清静自在,独自安好;大隐,则隐身于朝庭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
真正的隐者,无论在山间或都市抑或在朝堂都能随遇而安,绝不可或缺着听雨的习惯。
听雨,其实是一种贯穿于每个人心灵的需要。
听雨,是一种至高的读我境界,一种宠辱不惊的神态。
听得雨声,就懂得心声。懂得听雨,就懂得把风。那么,人间何时又不是在听雨与把风之间诗意的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呢?
人到老年,不应终日在世俗与平庸中随波逐流,苦苦不能自主。听雨,就是谛听春籁、谛听心灵,思想在舒缓柔和的风雨声中自由奔逸,生命在雨点里飘悠着绽放……
能收心听雨观风,整个世界都无尽的恬静。
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听雨声,沉下来平静如湖,定下来静悟万物之本性。心境若沧静澜微,万物自然得映,心灵静极而定,刹那便是永恒……
听雨即谛听天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自觉听雨悟禅、平矜释躁,久而久之,就能到达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