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诗友
(2019-01-14 12:50:24)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改变平庸,提升质量,追求卓越,的确是咱们在诗词创作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窃以为,超越平庸的途径主要有这么几条。1.改变错位的身份,转换思维方式。务须以诗人的身份而不是其他身份进行思维与创作。2.选择较为合适的题材,小题材,大题材慎对。因为前者容易把握。3.立意要新颖,视角应独特,力求标新立异、别具一格、独出心裁。4.所写诗词必须是有感而发,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要有对事物较为真切的认知体悟。切忌面壁虚构、闭门造车,更不要无病呻吟。5.语言精炼流畅,表述准确形象,意新语工,音韵和谐。力求避俗,追求与众不同,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巧,人巧我深。
诗言志。在唐朝律体定型之后,同样有很多诗人并不按照律体来写诗。不管在哪个朝代,不合格律的古体诗的创作数量都要远远大于格律诗。拿同时代的李白和杜甫为例,李白就不爱格律诗,他写的古风汪洋恣肆,浪漫奇幻。而杜甫则是格律诗高手(仅七律就写了一百五十余首,为唐人第一多),他的律诗与绝句多是忧国忧民,句词工整的。所以,流光溢彩者为“仙”,守规合律者为“圣”。不过这确是建立在李白和杜甫的绝世才情之上的。
诗词的格律平仄类似于你进入一个新领域的导航仪,掌握之后会告诉你怎么走不迷路。当你摸透了这个领域的时候,自然就不会被它束缚住了。
另外强调一点。诗由于有古风和现代诗来背锅,写得不合格律也就罢了。但是如果要填词抒情,不熟悉词牌名和每个词牌所固有的平仄与韵脚,那就不要说自己写的是词了。词牌格律远比诗要求严格。
倘若不想受此规矩约束,您勉力学写点行文比较随意的古风或现代诗,也同样可以玩出些名堂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