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原亮美瞻呵佛光
原亮美瞻呵佛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836
  • 关注人气:9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人厚道,处世精明

(2016-04-21 15:18:40)
标签:

情感

文化

教育

佛学

分类: 拈花论道

 “为人厚道,处世精明”,短短八个字,却凸显出了中国人为人、做事的一般准则。 

 厚道做人,是每个人思想品德和修养的反映,这既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基本理念。一个人的能力再强,知识再渊博,但如果品行不好,为人不正,将永远不会被大家所认可。所以,厚道是一种高尚的品格,真诚、坦率、宽容、谦让、仁慈、善良等优秀品质,都是其深刻的内涵。与人打交道,以诚相待、大度宽容、谦逊礼让、乐于相助、诚实守信,必然可赢得他人的好感,以心换心,他人也会以同样的真诚与宽厚对待你。

厚道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古老原则。《周易·坤卦》上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就是以厚德去包容万物。大地以广厚之德,载含万物,容载万物。君子应该效法大地,厚德容物。厚德是一种宽阔的胸怀,能够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见、包容别人的过错。

 厚德就是仁爱之心,厚道的人都以仁爱之心包容别人。在山东聊城有一个“仁义胡同”,又名“六尺巷”或“状元街”。这里有一个美丽传说,讲的是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任户部尚书时,家中因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信,他遂回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又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傅以渐在聊城被尊称为傅阁老,傅姓也成为聊城响当当第一大姓。

《道德经》说厚道: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厚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居其实,不居其华”。老子看到,作为的华丽、繁华,或者我们现在说的“名利”,本质上是薄的,不实在的,更非永恒的。什么才是实在的、厚的?老子给出的答案是“道”。“道”就是朴,见素抱朴,返璞归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一个厚道的人,一定要质朴、真诚,不要过度追求荣华、虚名。人一旦全心追求这些,那就必然会变得十分虚伪。

 厚道是最好的人缘。《论语》上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一个厚道的人就是这样——别人都愿意跟他相处,做他的朋友,对他有一种深厚的信任。因为厚道的人做事厚道,可以把很小的孤儿委托给他教养,也可以托付一个百里大的诸侯国的命运给他,面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他能够保持大节不变,意志不可剥夺。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想做事更精明,做事更高效;做事精打细算至每一个细微末节,务期实现效益极大化,以赚到最大的利益。然而,很多事情经常是零和游戏,我们的算计可能是别人的损失,我们的精明可能代表别人的愚昧。宽厚、宽待每一个人,才能广结善缘。

 华人首富李嘉诚有一个故事被传播了很多年:有一次,李嘉诚先生宴会结束走出饭店,伸手从口袋中掏出手帕时,一个港币铜板掉了出来,一直滚到水沟里,当李先生试图去拣回铜板时,饭店的服务员快速上前,拣回铜板,擦拭干净后,交还给李先生。李嘉诚收回铜板,打开皮夹,李先生拿回一个铜板,却给了 100 元的小费。

 对这个故事,李先生自己的解释是:每一块钱都有用途,不应该随便浪费,他要拣回铜板,是要让每一块钱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而对别人的服务表示感谢,则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礼貌,他给 100 元小费,是他对人的心意。这是两件事,他并不是为了一个铜板,付了 100 元的代价。

 李嘉诚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厚道,处世精明”,“厚道是最高的精明”。厚道和精明是不矛盾的。一个人只是厚道而不精明,难免受人欺负,或者缺乏开拓精神;一个人只精明而不知厚道,就会流于功利,甚至丧失道德底线。厚道是最好的精明,精明是厚道的必要补充。

 上了年纪的老人之间经常流行一句俗语:“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意思是说,如果这家人的上一辈特别精明,那么下一辈就有可能要出傻子或败家子,并用这句话提醒人们:待人做事不要过于精明,糊涂难得,应把为人厚道当成精明处世的最高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