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原亮美瞻呵佛光
原亮美瞻呵佛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465
  • 关注人气:9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 沁园春·秋》赏析

(2015-10-14 07:08:37)
标签:

情感

文化

分类: 礼尚往来

《 沁园春·秋》赏析

江苏连云港 刘希荣

沁园春·秋

漫漫幽幽,零零碎碎,瑟瑟萧萧。更盈盈脉脉,郁郁皎皎。蒹葭采采,界水迢迢。熠熠流光,重重屏雾,颤颤清风化羽飘。茫茫处,便茕茕独立,银廓辽辽。

日日匆匆渺渺。看年年岁岁奋朝朝。却沉沉不已,闲闲何止。韶华去去,功业遥遥。汉露绵绵,南归阵阵,天籁苍苍四圩桥。复夜夜,怅累累短梦,欲欲难消。

【说明与注释】

四圩桥:家乡界水河上的一座大桥,桥东是圩丰镇,桥西为四队镇,故此称为四圩桥。

地区:江苏省-连云港市 作者:徐金龙 作品编号:20000309

作品链接:http://www.zgbsbl.com/WorksView.asp?WorksID=20000309 

关注大赛已久,锦词佳句迭出。作为千百万读者中的一个,欣赏大赛的诗词联句就像选美一样,总要千方百计选出自己最中意,最让自己痴迷的那一位“佳丽’。浩瀚诗词如海洋一般,“佳丽”亦纷纷。然纵里寻她千百度,默然回首,唯有《沁园春·秋》让我如痴如诉。初读这首便被它美妙绝伦、层层叠叠、百转千回的意境所吸引,再读便爱不释手,越读越爱,以至于忘我入梦,如痴如醉,飘飘乎不知所以。梦总归要醒来,复归于平静,而后又再次入梦,如此反复而不迭矣。这正是这首词给我最大的震撼。

秋者无言,秋心为愁。古往今来醉倒在“秋意”石榴裙下的文人骚客不胜枚举。或送别杨关外,或拄杖断桥边,或绢泪妆台上,或长虹落日下…即便如此,秋依然没有被写尽,总有人有不同的故事,创造不同的意象。《沁园春·秋》可以说是惊艳,也可以推崇为奇葩。它打破了以往诗词的传统,全词采用叠词而生,不着痕迹,鬼斧神工,叹为观止。全词24句,作者用了 33个叠词,简直让叠词之最易安居士的“声声慢”都望尘莫及。以前我总会嗟叹:“唐宋诗词,盛名其下,时代夫如”。而今天,我想说:“唐又如何,宋也不过尔尔。”其实这正表明了真正的好诗好词跟时代没有大的联系,而跟人生,生活,理想、际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这首词的成功之处又并非是叠词使用的多少,而是作者所创造的层叠的意境让人惊叹。苍凉中透露出雄浑,空寂中显现出壮阔,含蓄而深邃,空灵亦凝重,惆怅而动人。那这首词作者究竟要表现什么呢?我来一一忖度。

上阕写景状物,以景托情,情景交融。首三句作者即以一幅开阔,静谧,优美的图画将天和地,人与万物融为一体。让我们抛却繁华,洗落风尘,忘记白天的忙碌、劳累以及忧愁。置身于这长空漫漫,浩宇茫茫的天际,感受着天高露浓、寒蛩始作、万籁俱寂般的秋意。这是总的描述,六个叠词恰到好处的烘托出秋的意与境,让人着迷。接下来一个“更”字领写,让人产生多少联想,此景此境已经美到窒息,只惊叹一声:“美翻了。”盈盈脉脉、郁郁皎皎、蒹葭采采、界水迢迢,作者连续化用古诗将此天籁之情景和盘托出,意境优美,情景交相辉映,虚实相应,让人读来神思顷刻沦陷。作者借助比兴的手法白描出秋夜里人有意,月有情,物有神,水有形,雅而不腻,生动冷艳。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怀。上阕最后作者自立于天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人之于宇宙,就如沧海之一栗,渺小甚至是虚无,但是作者的心胸,思想却不是宇宙所能融的下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锦瑟年华,青春匆匆。下阕作者以自身为镜,书写了青春梦想与人生的矛盾、盲目、坎坷、阵痛与尴尬。于作者而言,青春来得太急,还没来得及思考和咀嚼,就囫囵吞枣一般咽下,甚至还没有完全消化,青春就已悄然而去。作者年年岁岁奋朝朝,却又沉沉不已,是什么让他如此消沉?是青春无处安放?是梦想无所适从?闲闲何止,已经沉沉不已,作者又为什么表现出无所谓,一副悠闲懒散的样子?所以“沉沉不已,闲闲何止”,代表的不仅仅是作者自身的遭际,它反映了这个社会大多数青年的现实境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些人为理想付出行动,有些人理想着像别人一样行动而又瞻前顾后,怕这怕那迟迟未肯迈出脚步。也有些人在行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选择勇往直前,或选择夭折半道,或选择从头开始。韶华去去,功业遥遥。青春已逝,梦却还在起点或在履涂。为能准确把握这首词的含义,费了很大的劲找到有关作者的日志,其中有一首小诗《断想》,或许是这首诗最好的诠释:

你追求着你的追求

我理想着我的理想

追求 是现实的

理想 是虚幻的

我理想着你的追求

你追求着我的理想

我们不难从这首诗中发现作者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朝气的热血男儿,他彷徨,犹豫,又没有方向。青春梦,每人有之,而能够做到梦想实现,青春无悔的却又少之又少,这是一个群体的真实写照。最后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汉露绵绵,南归阵阵,天籁苍苍四圩桥。复夜夜,怅累累短梦,欲欲难消。最后六句将全词推向高潮,也给全词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天高露重,北雁南归,又是一度春秋去,岁月何时助我酬。作者内心的惆怅之情,阵痛之感让人潸然。即便如此,作者仍没有放弃理想,不懈努力,乐观积极去塑造自己的青春梦想。无论怎么煎熬,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没有放弃,给人一种奋进,昂扬、蓬勃的精神面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