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入门——献给与我志同道合的莘莘学子
(2015-04-02 15:31:01)
标签:
情感 |
分类: 拈花论道 |
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可以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集中地、艺术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情感。这就是诗的基本概念。
我们所接触到的主要有三种诗:
第一讲
格律诗词有很多规范,作为诗词爱好者、赏读者,特别是学习创作的朋友们必须搞清楚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掌握它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格律诗的体裁主要有三种,即绝句、律诗和排律。
a绝句。也叫律绝,每首四句。五言叫五绝,七言叫七绝。
b 律诗。因格律严密,要求严格,故名。每首只限八句,首句押韵者为五韵,首句不押韵者为四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不许换韵。颔联(第二联)的第三句和第四句、颈联(第三联)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五言句称“五律”,七言句称“七律”,五言和七言长律亦称排律。写排律除首联和尾联可不对仗外,诗无论写多长,中间各联都必须两两相对,运用对仗句式,且中间不可换韵。
七言诗之所以古今诗人写的比较多,主要是七言诗味厚,读着上口,更容易抒发情感。许多好诗回味无穷,流畅易记。特别是七律中间两联的对仗,尤如画龙点睛,读来油然增色,更加美不胜收。
c排律。排律比较难写,不容易写好,传下来的较少。也还有六言律,三韵小律,但很少见。
以上便是格律诗的主要体裁。目前,一般多以“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为主,其它体式均属偶而为之。
写格律诗词掌握了它的体式之后,创作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句子的平仄声调。而要弄懂什么是平,什么是仄,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古四声和今四声。
一所谓古四声,就是由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组成的四个声调。平声(含阴平、阳平)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
二所谓新四声,即按文字改革后新华字典所规范的新声标声。阴平、阳平(也就是汉语拼音的一声、二声)为平声,上声、去声(也就是汉语拼音的三声、四声)为仄声。
那么格律诗的句式中有哪些平仄格式呢?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以七言诗为例加以说明。
七言格律诗主要有四种基本句式。其中分为两个平起式和两个仄起式。
(一)
(二)仄起式两种句式是:
说平仄复杂要求严格,其实就是以上这么简单的四种句子形式。七言句式是这样,五言的句式又是什么样子呢?简单的说,把前面的两个“平平”、“仄仄”去掉,就形成了五言近体诗的四种平仄句式了。也就是这么的简单。
基本句式有了,那么要写一首格律诗怎么组合呢?也就是有几种章法结构呢?我可以告诉朋友们,只有四种基本模式。而且这四种模式是用上述四种句式分别开头而演化推断形成的。为了便于把握,我们还是以七律为例进行说明。
用a式句开头形成第一种模式。即:
1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5平平仄仄平平仄
6仄仄平平仄仄平
7仄仄平平平仄仄
8平平仄仄仄平平
用b式句式开头形成第二种模式。即: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5平平仄仄平平仄
6仄仄平平仄仄平
7仄仄平平平仄仄
8平平仄仄仄平平
用c式句开头形成第三种模式。即:
1仄仄平平平仄仄
2平平仄仄仄平平
3平平仄仄平平仄
4仄仄平平仄仄平
5仄仄平平平仄仄
6平平仄仄仄平平
7平平仄仄平平仄
8仄仄平平仄仄平
用d式句开头形成第四种模式。即:
1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仄仄仄平平
3平平仄仄平平仄
4仄仄平平仄仄平
5仄仄平平平仄仄
6平平仄仄仄平平
7平平仄仄平平仄
8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的四种章法结构是上述四种模式,那么五律的章法结构模式是什么呢?告诉朋友们,也就是一句话:把以上各种模式每句的两个字“平平”或“仄仄”依次去掉,就变成了五律的四种模式。
第三节
粘对是诗词的格律规范,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在章法结构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对仗的关系,第二句与第三句是粘连的关系。以此类推。简明的说,在联内是对的关系,而在联与联之间则是粘的关系。所谓对,在本联内二、四、六字位置两句平仄是相反的。前面讲过,以律诗为例,一、二句为首联(也就是第一联),三、四句为颔联(也就是第二联),五、六句为颈联(也就是第三联),七、八句为尾联(也就是第四联)。所谓粘,就是在两联间二、四、六字的位置两句平仄是相同的。因为只要按本讲第二节的章法句式去做,就已经解决了,所以不再赘述。
格律诗一般押平声韵。首句是平声的,一、二、四、六、八句句尾押五个韵:首句是仄声的,二、四、六、八句句尾押四个韵。除首句允许押邻韵外,其它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本韵部的韵。所谓邻韵,一般指《词林正韵》中可通押者为邻韵。超出这个范围就视为出韵(即平常所说的没押上韵)。使用“新声韵”写诗的可根据所依据的韵书决定押韵。按“平水韵”写诗的要严格按照“平水韵”的韵部押韵。
所谓新声韵,就是不受平水韵(或称之为旧韵)的限制,按照汉语拼音同韵母相押的原则押韵。中华诗词学会提倡用新声韵写诗。(但中华诗词学会的许多组织者,仍然在用平水韵写诗。可能是这些先生们年纪较高,过去学的平水韵一时还扔不下)。
二、什么是平水韵?
南宋平水人刘渊撰《任子新刊礼部韵略》简称“平水韵”。宋代以后诗人作诗大都延用此韵。平水韵106个韵部,其中平声30个韵部,上声29个韵部,去声30个韵部,入声17个韵部。平水韵的主要特点:一是部韵划分较细。二是由于韵部划分过细,有的韵部韵字少,用起来很困难。
第五节
绝句可用对仗句式,也可不用对仗句式。纵观唐宋以来格律诗的绝句,以不对仗的居多,对仗的居少。今人写诗亦是如此。
律诗不论五律、七律,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一般都用对仗句式。
对仗除平仄句式相对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六节
一首诗是由句子组成的,而句子又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汉字或词组成的。造句的优劣对诗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语言必须附合格律要求。那么附合格律是不是就是诗的语言呢?回答是:不尽然!
诗的语言,尤其是格律诗词的语言,应该是“有节奏、韵律美”的语言。就是既有节奏感,又附合格律要求,还必须有美感,只有这样的语言才是格律诗的语言。也叫“诗家语”。
为了实现上述的造句目的,诗的语言应该有它特有的句式。如五言句式有以下多种:
“二一二”式,“二二一”式,
“一二二”式,“一三一”式,
“一一三”式,“二
“三
“四
七言句式亦有以下多种:
“二二二一”式,“二二一二”式,
“三一
“二二
“四
“五
格律诗在五、七个字之中要舒展相当丰富的想像,不能不力求简洁。凡可消去而不致于影响语言的字,尽可省略。还因为韵脚的束缚和对仗的需要,有时不得不把词的位置移动。因此格律诗的语法和散文、小说等有相当大的不同。最显著的特点是倒装和省略。
一、倒装。语序是指各级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次序,而在格律诗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和对仗的衬托下,词语可以倒置。下面介绍五种:
1、主语倒置。
2、目的语倒置。
3、主语、目的语都倒置。
4、主语倒置、目的语一部分倒置。
5、介词性的动词倒置。
二、省略。散文里也有省略,但在格律诗中的省略更甚。分类叙述于下:
1、略“于”字。
2、略“则”字。
3、略“而”字。
4、略“是”字。
5、略“有”字。
6、略普通动词。
7、略谓语。
8、可能式的省略,即省去“能”字。
9、平行语的省略。
10、省“如”、“似”字。
11、省姓名。
12、歇后。隐去语末的一个(或几个)字,叫做歇后。歇后语非但在散文中罕见,在诗句也非常罕见,只是应该了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