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词入门——献给与我志同道合的莘莘学子

(2015-04-02 15:31:01)
标签:

情感

分类: 拈花论道

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可以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集中地、艺术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情感。这就是诗的基本概念。

 

我们所接触到的主要有三种诗:

 1、新诗。也叫自由体诗。之所以谓之新诗,主要是对旧诗(如:古体诗、近体诗)而言。新诗的产生时间较短,在我国新诗的大量出现是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到目前为止只有90多年历史。之所以谓之自由,是诗的体式、章法自由。一首诗写几句,每句几个字,是否用韵,用什么韵都由作者自主决定,不受任何限制。现在写新诗的人很多,有的写的也很好,但众口传唱的很少,能让人记住的也不多。主要是由于新诗写得太长,至今没有固定格式,多数诗缺少深意,所以很难留传下来。

 2、古风。也叫古体诗。这种文学形式主要是与新诗和格律诗相区别而存在的。其特点是:a形成的时间久远。B虽有“五言”、“七言”,字数、句数看似像律诗一样整齐地排列,但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C一般用仄声韵,长调古风可以中间换韵。

 3、格律诗。也称为近体诗。称为格律诗,是因为这种诗体有严格的写作规范,超过了这个规范就被看作是不合格,或不能称之为格律诗。称之为近体诗,主要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形成于盛唐时期,距今约1400年,它是根据汉语的特点和诗歌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充分体现了汉语诗歌读音的节奏分明、抑扬顿挫、声调回环的音乐美学特点。近体诗之所以能发生这样深远的影响,是诗词美学客观规律的反映。

第一讲  格律诗的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有很多规范,作为诗词爱好者、赏读者,特别是学习创作的朋友们必须搞清楚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掌握它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格律诗的体裁

格律诗的体裁主要有三种,即绝句、律诗和排律。

a绝句。也叫律绝,每首四句。五言叫五绝,七言叫七绝。

b 律诗。因格律严密,要求严格,故名。每首只限八句,首句押韵者为五韵,首句不押韵者为四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不许换韵。颔联(第二联)的第三句和第四句、颈联(第三联)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五言句称“五律”,七言句称“七律”,五言和七言长律亦称排律。写排律除首联和尾联可不对仗外,诗无论写多长,中间各联都必须两两相对,运用对仗句式,且中间不可换韵。

七言诗之所以古今诗人写的比较多,主要是七言诗味厚,读着上口,更容易抒发情感。许多好诗回味无穷,流畅易记。特别是七律中间两联的对仗,尤如画龙点睛,读来油然增色,更加美不胜收。

c排律。排律比较难写,不容易写好,传下来的较少。也还有六言律,三韵小律,但很少见。

以上便是格律诗的主要体裁。目前,一般多以“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为主,其它体式均属偶而为之。

                                     第二节 格律诗的平仄

写格律诗词掌握了它的体式之后,创作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句子的平仄声调。而要弄懂什么是平,什么是仄,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古四声和今四声。

一所谓古四声,就是由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组成的四个声调。平声(含阴平、阳平)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

二所谓新四声,即按文字改革后新华字典所规范的新声标声。阴平、阳平(也就是汉语拼音的一声、二声)为平声,上声、去声(也就是汉语拼音的三声、四声)为仄声。

那么格律诗的句式中有哪些平仄格式呢?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以七言诗为例加以说明。

七言格律诗主要有四种基本句式。其中分为两个平起式和两个仄起式。

(一)     平起式两种句式是:

          A、 平平仄仄仄平平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仄起式两种句式是:

            C、 仄仄平平平仄仄

            D、 仄仄平平仄仄平

说平仄复杂要求严格,其实就是以上这么简单的四种句子形式。七言句式是这样,五言的句式又是什么样子呢?简单的说,把前面的两个“平平”、“仄仄”去掉,就形成了五言近体诗的四种平仄句式了。也就是这么的简单。

基本句式有了,那么要写一首格律诗怎么组合呢?也就是有几种章法结构呢?我可以告诉朋友们,只有四种基本模式。而且这四种模式是用上述四种句式分别开头而演化推断形成的。为了便于把握,我们还是以七律为例进行说明。

用a式句开头形成第一种模式。即:

1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5平平仄仄平平仄

6仄仄平平仄仄平

7仄仄平平平仄仄

8平平仄仄仄平平

 

用b式句式开头形成第二种模式。即: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5平平仄仄平平仄

6仄仄平平仄仄平

7仄仄平平平仄仄

8平平仄仄仄平平

 

用c式句开头形成第三种模式。即:

1仄仄平平平仄仄

2平平仄仄仄平平

3平平仄仄平平仄

4仄仄平平仄仄平

5仄仄平平平仄仄

6平平仄仄仄平平

7平平仄仄平平仄

8仄仄平平仄仄平

 

用d式句开头形成第四种模式。即:

1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仄仄仄平平

3平平仄仄平平仄

4仄仄平平仄仄平

5仄仄平平平仄仄

6平平仄仄仄平平

7平平仄仄平平仄

8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的四种章法结构是上述四种模式,那么五律的章法结构模式是什么呢?告诉朋友们,也就是一句话:把以上各种模式每句的两个字“平平”或“仄仄”依次去掉,就变成了五律的四种模式。

    在平仄格式中,无论如何变化,一定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孤平。在一个平脚的诗句中除了韵脚以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即是孤平。二是三仄尾。一个句子句尾连用“仄仄仄”就是三仄尾。三是三平尾。又称三平调。一个句子的句尾连用“平平平”就是三平调。这三方面诗病在平仄格律中都是应该严格避忌的.

第三节  格律诗的粘对

粘对是诗词的格律规范,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在章法结构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对仗的关系,第二句与第三句是粘连的关系。以此类推。简明的说,在联内是对的关系,而在联与联之间则是粘的关系。所谓对,在本联内二、四、六字位置两句平仄是相反的。前面讲过,以律诗为例,一、二句为首联(也就是第一联),三、四句为颔联(也就是第二联),五、六句为颈联(也就是第三联),七、八句为尾联(也就是第四联)。所谓粘,就是在两联间二、四、六字的位置两句平仄是相同的。因为只要按本讲第二节的章法句式去做,就已经解决了,所以不再赘述。

                                    第四节  格律诗的用韵

格律诗一般押平声韵。首句是平声的,一、二、四、六、八句句尾押五个韵:首句是仄声的,二、四、六、八句句尾押四个韵。除首句允许押邻韵外,其它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本韵部的韵。所谓邻韵,一般指《词林正韵》中可通押者为邻韵。超出这个范围就视为出韵(即平常所说的没押上韵)。使用“新声韵”写诗的可根据所依据的韵书决定押韵。按“平水韵”写诗的要严格按照“平水韵”的韵部押韵。

    一、什么是新声韵?

所谓新声韵,就是不受平水韵(或称之为旧韵)的限制,按照汉语拼音同韵母相押的原则押韵。中华诗词学会提倡用新声韵写诗。(但中华诗词学会的许多组织者,仍然在用平水韵写诗。可能是这些先生们年纪较高,过去学的平水韵一时还扔不下)。

二、什么是平水韵?

南宋平水人刘渊撰《任子新刊礼部韵略》简称“平水韵”。宋代以后诗人作诗大都延用此韵。平水韵106个韵部,其中平声30个韵部,上声29个韵部,去声30个韵部,入声17个韵部。平水韵的主要特点:一是部韵划分较细。二是由于韵部划分过细,有的韵部韵字少,用起来很困难。

第五节  格律诗的对仗

绝句可用对仗句式,也可不用对仗句式。纵观唐宋以来格律诗的绝句,以不对仗的居多,对仗的居少。今人写诗亦是如此。

律诗不论五律、七律,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一般都用对仗句式。

对仗除平仄句式相对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a、出句与对句在同位置必须用同性词相对,即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等等。

    B、词的结构相对。联合词组对联合词组、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主谓词组对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对动宾词组等等。

    C、句子的 意义可相反,可相近,但不可相同,以相反者为上。

    D、对仗应注意不可合掌,即“高楼”不可对“大厦”、“人间”不可对“世上”等等。

    E、句中自对应避用成语、熟语和非诗家语。如“花红柳绿”、千难万险“、”高风亮节“、冰清玉洁”、”英明伟大”乃至非诗家语“真正好”、“不简单”等等。必须使用时,应拆开来、化开来使用。特别是在写会议、奠基、剪彩、节日纪念、庆祝等应制诗时,应注意使用形象语言,少用、不用口号性语言,以提高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F、要忌句式雷同。颔联和颈联句子的音节结构不能相同,相同了就显得呆板无趣。

    G、忌同字。出句与对句不能出现相同的字(实际上,一首诗中除特殊需要外,也要力避重字)。

第六节  格律诗的语言和句式

一首诗是由句子组成的,而句子又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汉字或词组成的。造句的优劣对诗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语言必须附合格律要求。那么附合格律是不是就是诗的语言呢?回答是:不尽然!

诗的语言,尤其是格律诗词的语言,应该是“有节奏、韵律美”的语言。就是既有节奏感,又附合格律要求,还必须有美感,只有这样的语言才是格律诗的语言。也叫“诗家语”。

为了实现上述的造句目的,诗的语言应该有它特有的句式。如五言句式有以下多种:

“二一二”式,“二二一”式,

  东风吹绿野,  明月窗前照,

  雁影过寒山。  红梅枝上香。

“一二二”式,“一三一”式,

  色因花明暗,  花随春幕谢,

  人分位高卑。  江向白云平。

“一一三”式,“二  三”式,

  春生柳眼绿,  雪飘花片片,

  雨润杏花红。  船东水茫茫。

“三  二”式,“一  四”式,

  风声惊远梦,  品五州凉热,

  暮色送归舟。  看四海风云。

“四  一”式。

  慨叹文章远,

  评量岁月酬。

七言句式亦有以下多种:

“二二二一”式,“二二一二”式,

 野老先窥春草绿,一路愁怀到酒杯。

“三一  三”式,“一三  三”式,

 梦蝶山前花似海,是真才子自风流。

“二二  三”式,“四二  一”式,

 结友频斟翡翠杯。无边落木萧萧下。

“四    三”式,“二    五”式,

 春色满园关不住。五更鼓角悲声壮。

“五    二”式。

 一片冰心在玉壶。

    看来很复杂、很难,一时不好记忆。其实并不难,只要是熟悉了诗的格律,再多看些古人今人的诗,勤写多练,形成了诗的语言习惯就会随口吟出、信手拈来了。  

                                     第七节 格律诗的语法

格律诗在五、七个字之中要舒展相当丰富的想像,不能不力求简洁。凡可消去而不致于影响语言的字,尽可省略。还因为韵脚的束缚和对仗的需要,有时不得不把词的位置移动。因此格律诗的语法和散文、小说等有相当大的不同。最显著的特点是倒装和省略。

一、倒装。语序是指各级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次序,而在格律诗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和对仗的衬托下,词语可以倒置。下面介绍五种:

1、主语倒置。

2、目的语倒置。

3、主语、目的语都倒置。

4、主语倒置、目的语一部分倒置。

5、介词性的动词倒置。

二、省略。散文里也有省略,但在格律诗中的省略更甚。分类叙述于下:

1、略“于”字。

2、略“则”字。

3、略“而”字。

4、略“是”字。

5、略“有”字。

6、略普通动词。

7、略谓语。

8、可能式的省略,即省去“能”字。

9、平行语的省略。

10、省“如”、“似”字。

11、省姓名。

12、歇后。隐去语末的一个(或几个)字,叫做歇后。歇后语非但在散文中罕见,在诗句也非常罕见,只是应该了解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