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劲松接引  宏词化境 ——《六州歌头·黄山接引松》赏析

(2013-03-13 11:53:04)
标签:

文化

分类: 礼尚往来
http://www.zgbsbl.com/Images/Inside/comments.jpg 宏词化境 ——《六州歌头·黄山接引松》赏析" />

63、劲松接引  宏词化境

作者:郭向利   来源:网站编辑   阅读:235   更新:2013年03月12日   字体:  
                劲松接引  宏词化境

 

——六州歌头·黄山接引松赏析

郭向利 


                  六州歌头·黄山接引松

臂撑对岸,根钻峭崖通。繁箭捧,鳞背拱。彩霞融,锦涛濛,碧翠参天涌。灵芝

弄,温馨送,泉瀑控,清秋笼,顶苍穹。曲体度仙,歌引青牛众。荫庇群雄。经

雷轰棘刺,老干绽新容,坐钓瀛蓬,跨时空。

 

愿河山统,弦歌共。糜顶踵,揽寰中。吟火凤,弹雅颂;赋莲峰,饮神宫。十亿

皆龙种。岚云拥,布衣冲。穿澒洞,携袁蒙*1,丹心同。拒腐清尘,血染虬枝耸

。吸海牵虹。试攀扶颙望,宇靓五星驰,化境芳东!


地区:湖北—武汉   作者:吕敬东      作品编号:20006911  

作品链接http://www.zgbsbl.com/WorksView.asp?WorksID=20006911


 

    诚如某些大家的评论文章所说,在本届参赛作品中,工于描山画水,立意

高、开掘深的好诗佳词委实不多。唯吕敬东先生这首【六州歌头·黄山接引松】

格外引人注目,激人奋进。这首词辞情慷慨,音调激昂,端的雄姿壮采! 

作者起笔就从写景入手,造境造势——“臂撑对岸,根钻峭崖通”,用拟人、

拟物的手法,区区九个字,就粗笔勾勒出黄山接引松的飒爽风姿,再加上词

前题序中已明确交代过的接引松所处的奇崛环境与审美内涵,一下子就抓住

了读者的眼球,使人产生了一定要看下去的浓厚兴趣。“臂撑对岸”活化了

题序中的“出枝遥伸对岸”,“根钻峭崖”巧对题序中的“扎根绝壁”,而

一个“通”字,则不仅高度浓缩了接引松跨谷度壑的“渡仙桥”作用,更是

对接引松的绝妙礼赞!接着镜头由近而远,从枝叶“繁箭捧”、树干“鳞背

拱”,直到周遭云烟、细雨缭绕的环境“彩霞融,锦涛濛,碧翠参天涌。”

清·曹贞吉在《文殊院观铺海歌》中曾对黄山的云海奇观做过精彩的描绘:

在云海初生时,只见“白云一片涌空濛”,刹那间,“眼底千峰皆杳霭”,

“鲸波万里连渤澥”,忽而又是“长风吹散碧琉璃”,真是变幻莫测,令人

神魂飘荡!而当云烟喷薄,银涛素波,乱风浮髻之际,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发

出大哉宇宙、伟哉黄山的由衷惊叹!

行文至此,作者又宕开一笔,视通万载,屏卷风流:“灵芝弄,温馨送,泉瀑

控,清秋笼,顶苍穹。曲体度仙,歌引青牛众。荫庇群雄”。灵芝乃仙草。相

传黄山为黄帝采芝处,今轩辕峰下有采芝源。黄山有千泉百瀑,“人字瀑”名

气最大。在那陡峭的崖壁上,一条飞溅的瀑布被巨岩控制、分流,呈人字形冲

腾奔涌而下,声震壑谷,蔚为壮观。黄山诸峰巍峨雄伟,横绝天表。恍惚中,

在一片秋色笼罩下,黄山接引松正弯腰曲体,歌引青牛,桥度众仙,“荫庇群

雄”。只见这株历经雷劈棘刺,浑身皲裂的千年古松“老干绽新容”,正淡定

地“坐钓瀛(洲)蓬(莱)”,“跨时空”!健句入词,更奇峰突出。现实生

活中饱经风霜的“老干”,主动让贤的“锦涛”,不就是活生生的人间“接引

松”吗?!

“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南宋·张炎)

该词的过片用一个“愿”字领起,以“黄山接引松”的口气秉笔直书、娓娓道

来。接得紧密自然,又能翻出新意。为了“河山统,弦歌共”,它甘愿“糜顶

踵,揽寰中”,同我们一道“吟火凤,弹雅颂;赋莲(花)峰,饮(天都峰)

宫。”接下来的“十亿皆龙种。岚云拥,布衣冲。”全用平常词句一气呵成,

由于磅礴大气,诵读起来却显得奇特豪迈。随后词人笔锋突转,“穿澒洞,携

袁蒙,丹心同。”清·袁枚行经黄山险道,曾作诗曰:“果有猛进功,万境无

不览”。清·钱谦益(晚号蒙叟)雨登天都绝顶,胆壮气豪,竟至于奋袂高呼

:“天公尽放狂风雨,不到天都死不休!”作者的心不仅与他们相通,更与黄

山接引松一样“拒腐清尘,血染虬枝耸”,“ 吸(云)海牵(彩)虹”。

这首慢词的结尾“试攀扶颙望,宇靓五星驰,化境芳东!”更是神来的点睛之

笔,词尽意不尽,既收束全文,又余韵绕梁,发人深省。作者尝试着“攀扶”

接引松“颙望”清空,只见国旗招展,星光灿烂,整个人都仿佛化入了幽雅清

新的人间仙境,融入了一片松香翠海,并芳彻了华夏、东方,进而扮靓了整个

宇宙。

《六州歌头》本汉唐时期的鼓吹曲,声调高亢激越,适宜表达慷慨悲壮的声情。

它用赋体把叙事、议论与抒情紧密地结合起来,再配以短小的句式、急促的音

节,从而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武健精神。全词三十九句,其中三言句达二十

二句之多,最长的句子也不超过五言,且三十九句中有三十四句押韵,平上去

三声通叶,字句短,韵位密,字音洪亮。作者就是用这种繁音促节、亢爽激昂

之声抒发自己的豪纵奔放之气。文情与声情并茂!

此词规范合律,内容与形式几近完美统一,堪称当代不可多得的嘉作极品。

敬录博友海洋雅评:

铜枝铁干柱苍穹,千度霜雪姿健雄。


 着力修得凌雲位,却迎初日上九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