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君:
近好!
大作仅拜读一遍,获益尚浅,奈东篱客戎马倥偬,老朽未及细品慢咽。然反刍多时,忽觉香酥中有骨鲠在喉,急于一吐为快。故不羞浅陋冒昧命笔阐述孔见求教大方。
窃以为您在文中称“绝句”为“截句”,认为它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的说法,值得商榷。
绝句是四句一首的小诗。这种小诗最早见之于汉乐府民歌:
里中有啼儿,似类亲父子。回车问啼儿,慷慨不可止。
——《上留田行》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鰟鱮,相教慎出入。
——《枯鱼过河泣》
三国时代的民间歌谣中也有这种形式: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吴*孙皓初童谣》
文人四句一首的小诗,汉魏之际已滥觞。《玉台新咏》收录《古绝句》四首。曹植的诗集中也有几首。
律诗问世要晚两、三百年。南朝谢应的《侍宴蒜山》和《侍东耕》初具雏形。庾信的《乌夜啼》可算是唐人七律的前驱。
其实,绝句是“截取律诗之半”说早被前人驳过。王夫之《姜斋诗话》断言:“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二体本在律诗之前;律诗从此出,演令充畅耳。有云,绝句者,截取律诗一半,或绝前四句,或绝后四句,或绝首尾各二句,或绝中两联。审尔,断头刖足,为刑人而已。不知谁作此说,戕人生理!”《声调谱》作者赵执信也明确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元(原)非近体。后人误以为绝句为截律诗,故致多此一问。”可见,绝句由来已久,其源盖出于古诗。“截取一半”之说,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臆断。
从形式上看,绝句似乎是截取了律诗的一半。但这种形似,并不能据以断定绝句就是截取了律诗的一半。相反,若从格律来看,与其说绝句是律诗截得的一半,毋宁说律诗是两首绝句的叠加。因为任何形式的律诗都是由两首绝句构成的,所不同的只是律诗中间两联要用对仗罢了。
管见当否?请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