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包括的内容真的无奇不有,在心里都会存一分好奇想去探究一下。这不,好不容易得到老师的首肯,去旁听他的课,昨天讲的是古代的“同心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结?老师说:把一条白绢从正中对折,在近对折处打出一个结,这个结的编制显然需要特定的技巧,能同时在结的两边各挽成一个装饰性的圈环,两环的大小与形状均形成对称,这样打出的结就是“同心结”。
同心结是一种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打结的时候结在中间,两边互相连起来,一般被用来象征男女间的爱情,取“永结同心”之意。繁钦诗里几次说起“结”,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
《诗源》里有一个故事,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更多的爱意和巧思。
http://s5/mw690/650a946dnce58b5e9ae0e&690
唐长孙佐转的妻子写给戍边的丈夫诗《答外》:征人去年戍边水,夜得边书字盈纸。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答千里。君寄边书书莫绝,妾答同心心自结。同心再解不心离,离字频看字愁灭。结成一衣和泪封,封书只在怀袖中。莫如书故字难久,愿学同心长可同。一边写诗,一边用同心结倾诉相思和离情之苦。
南朝梁武帝《有所思》一诗有句云:“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春到浓时可醉人,情至浓时可醉心。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很多古时候的故事,都是很美好却是伤感的结局。上帝在云端,只轻轻的眨了一眨眼,眉一皱,头一点。趴!趴!手指上的那根红线就断了,说断就断了,罗带同心结未成。往往这就是现实,不得不承认,有真心相爱的人,却因为更多别的原因而不能在一起。不得不说,真的很遗憾!很遗憾!但愿,我以后的爱恋故事会幸福,愿学同心长可同。
http://s4/mw690/650a946dnce586f9d584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