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湖南新晃与贵州锦屏、玉屏为夜郎故地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受到有识之士的嘲弄,因为在成语里夜郎自大是贬义词。这句成语典出《史记·西南夷列传》,说的是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遣使者到达今西南的夜郎,夜郎国君向汉使者提出“汉与我谁大”的问题。世人以为当时的夜郎国不过汉的一个县大,于是以此喻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其实,夜郎并非自大,历史上的夜郎国曾是一个幅员广大、国力强大的国家。
我国GDP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国人作起了大国梦,今天谈论大国崛起已成为一个很时髦的话题。所谓大国,至少应该包含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军事强大、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指标,汉时的夜郎国就完全符合这些要求。
夜郎历史悠久。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前262年)派“将军庄蹻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并县),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华阳国志·南中志》)。《汉书》“(夜郎王)兴妻父翁指与兴子邪务收余兵,迫胁旁二十二邑反。至冬,陈立奏请募诸夷与都尉长史,分将攻翁指等。翁指据厄为垒,陈立使奇兵绝其饷道,纵反间以诱其众。都尉万年曰:‘兵久不决,费不可共。’引兵独进,败走,趋立营。陈立怒,叱摩下令格之。都尉复还战,陈立引兵救之。时天大旱,陈立攻绝其水道。蛮夷共斩翁指,挂首出降。”很多人根据这一段记载,以为至汉时夜郎作为一个国家就已经消亡了,其历史只有300余年,其实不然。根据《资治通鉴》“咸康二年(公元336年)冬十月,广州刺史邓岳遣督护王随等击夜郎”与《安顺志》“咸康二年十月,广州刺史邓岳遣督护王随击夜郎。……于是夜郎复为晋有”的记载可知,最迟至东晋还有夜郎人活动,夜郎国的历史在600年以上。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风俗,自己的文字。在他们的文献记载中,有非常详细的关于夜郎国的记述。根据彝族的史料可知,夜郎兴起于夏朝时期,历经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金竹夜郎4个朝代,于后汉时王朝终结,那么夜郎有2000余年历史。
夜郎地域辽阔。《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这表明夜郎是当年中国西南最大的君长国。《后汉书·南蛮传》》、《资治通鉴》记载,“永初(107年)九真徼外夜郎蛮夷,举土内属,开境千八百四十里。”有版图一千八百四十里,可谓地域辽阔,与西汉初的版图不相上下,可谓泱泱大国。
夜郎国的疆域,清人张澎《续黔书》认为,“今石吁、思南为夷州之夜郎也;今黎平、镇远为龙标之夜郎也;今桐样、正安为珍州之夜郎也;若秦汉时之夜郎,则西距邓雀,东接交趾,地凡数千里。今人徒知遵义之为夜郎,亦不知夜郎之大矣。”另据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者,在蜀郡檄外有夜郎国,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邓都国”的记载与《云南通志·夜郎考》的考证,可以划出一个大夜郎国的范围,其中心区域在贵州,东至湖南、广西,西及云南,北抵四川、重庆、湖北,南达东南亚各国。
夜郎兵多将广。《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载:“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能拥有精兵十余万,可见其国力之强盛。今天朝鲜实行先军政治,2000多万人口,有正规军100多万人,这是世界上军队所占全国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了。由此推测,夜郎国统治人口在200万以上。而汉初全国人口大约有1300万,而属于诸侯王国的就有850多万。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苴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苴兴在且同亭被斩首之后,邪务与其外公谈指二人正式走上与汉朝对抗的道路。公元前26年夏天,谈指被斩首,邪务下落不明。邑,一般指城郭,能胁迫周边22个城郭反叛汉王朝,可见当时夜郎国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很大。苴兴、且同亭、邪务与谈指等都是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的著名将领,可以说夜郎兵多将广。
夜郎经济发达。据考古证实,中国古代有两条丝绸之路,其中海上丝绸之路便是从中国内地产品转运到东南亚、印度等地,再转往地中海沿岸各国,夜郎国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史记·西南夷列传》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如“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今印度),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大夏即古代的波斯帝国,四川的商品转口印度,必须通过夜郎国,再由海上商船运抵西亚波斯等国的。夜郎国得其地利,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史记》提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枸酱,东汉人刘德注《汉书》称:“枸树如桑,其椹长二三寸(雄花蕊),味酢。取其实(雌株聚花果)以为酱,美。蜀人以为珍味。”
枸酱乃蜀地出产的驰名商品,禁止出口,但有人不顾禁令,偷偷走私到夜郎高价销售。可见夜郎人很有钱,消费水平很高。
夜郎文化繁荣。夜郎有著名的竹王的传说,如《后汉书》记载,“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可知夜郎人以竹为图腾。由此西南地区产生了丰富的竹王传说及竹崇拜,福泉城郊的竹王城已经广为人知,四川西部的邛崃有竹三郎庙,大邑及荣县有竹王庙遗址,而在广西阳朔、三江、凌云等县有竹王庙,湖南苍梧县冠乡有竹王祠,鄂西的恩施也有竹王庙等等。据《太平寰宇记》引《乐山县志》载:“今治北三里有竹公溪,溪上有祠,曰竹王三郎祠。”《武冈州志》载有一首诗:“竹公溪畔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铜鼓蛮歌争上日,竹林深处拜三郎。”从中不难想见古代祭祀竹王的盛况。贵州镇宁有一支蒙正苗族至今仍有敬竹王的习俗;而在湖南新宁,每年小暑节前,方圆百里的瑶族都要赶来参加“竹王祭”的盛会。
1958年以来,考古部门在夜郎故地贵州省赫章可乐先后进行了9次发掘,其中2000年的那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此次共发掘了100多座夜郎时期的墓葬,出土随葬器物500多件,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是建国50年来贵州夜郎考古发现埋葬方式最复杂、出土随葬品最丰富的一次。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具数千年以前的尸骨静静地躺在墓穴中,头顶套着一件铜釜,或是铁釜、铜鼓的大型金属器,有的足部也套一件铜釜或铁釜,或垫一件铜洗。这就是可乐最重要的考古现象——套头葬。可乐发现的套头葬,在国内其他地区从未发现过,国外也未见到相似报道。除套头葬之外,可乐的出土文物,为复原夜郎文化提供着丰富的线索,比如,具有镂空卷云纹的铜柄铁剑显示出高超的铸造工艺,铜戈提供着夜郎文化在地域分布上的重要信息。一具“干栏”式陶屋模型,展现了中原建筑文化和夜郎建筑文化的融合。赫章可乐考古发现,成为贵州境内确实存在一支既不同于滇文化,又不同于巴蜀文化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青铜文化的有力证明。这表明夜郎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由此可知夜郎与汉朝相差并不悬殊,夜郎王见汉使者,只是弱弱地问了一句“汉与我谁大”,没有象今天国内的愤青动不动就对世界说不高兴,不知哪里表现出自大了。不久以前,我国向欧洲小国马其顿赠送校车,引起国内网友的批评。国家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指责网友具有弱国心态。批评我国向马其顿赠送校车是弱国心态,我不敢苟同。但以夜郎如此雄厚的国力,不向汉使者提出“汉与我谁大”的问题,那就具有典型的弱国心态了。
夜郎自大作为成语是在清代开始流行的。如清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晚清小说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大约夜郎国亡国以后,历代统治者在其故地设置过郡、县一级行政机构,如晋朝曾在贵州设置过夜郎郡,地点在今贵州北盘江上游。唐初在今贵州石阡一带曾设置过夜郎县,寻废,不久又在今湖南新晃一带设置夜郎县。宋代也在湖南新晃设置夜郎县。《聊斋志异》与《孽海花》的作者不明就里,以为夜郎国只有汉时的一个县大,于是对咨询汉使者的夜郎国君进行了恶搞,产生了夜郎自大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