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柬埔寨吴哥窟女王宫暹粒高棉的微笑 |
分类: 亚洲Asia |
我不远千里,来你的残垣断壁,凝视你;
我挥霍着今天的光阴,去寻找你昨天的辉煌;
我身上艳丽的颜色,已经沁入你沧桑的心坎;
我倾听着陌生的对白,
我压抑着所有的情绪,
只为流连你,
超越所有言语和照片的风景,
并且,让你的美,刺痛心灵。
如果可以,让我迷失在你的怀抱里!
开始关注柬埔寨,并对吴哥窟产生强烈的向往源于一本书《五月的盛放》。“一站接一站,一站又一站……来到柬埔寨,来到丛林深处,来到没有人的庙宇里,来到这些刻满战争与和平、神抵与生灵的石阶上,甲在赞叹,乙在惊呆,丙在拍照,丁这里睡午觉……这就是柬埔寨。”看着那一季“五月的盛放”,让我也注目关注这个开始“盛放”的国度,并开启了这一季迷失的流淌。
吴哥是公元9-15世纪强大高棉王国的首都,历代的高棉国王一再在吴哥兴建寺庙、王城等,经过几个世纪的精心雕塑,形成了寺庙遍布、王城巍峨的吴哥窟(小吴哥)以及宏伟的吴哥王城(大吴哥)。15世纪后被遗弃,荒芜,逐渐被湮没于原始森林。直至19世纪西方探险家发现遗失了数百年的吴哥,才组织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挖掘,才得让这巨大的瑰宝重见天日,灿烂得让全世界羡艳。
从吴哥回来,我一直在回味,
▲吴哥窟日出 (吴哥Angkor
整个吴哥寺以一条中央大道为中轴,层层递进,中央大道两旁装饰七头蛇形栏杆,祈祷着高棉大地的风调雨顺。在通往主殿的途中有中央广场、蓄水池、图书馆等气势恢弘的建筑遗址。主殿建于三层台基之上,每一层都被重重叠叠的回廊所团团环绕,回廊上雕刻着无数精美绝伦的浮雕造影,令人目不暇接,摄人心魄。
▲记得《五月盛放》上说,无论你起得多早,总有比你更早的“萤火虫”在你的前方。
▲也是在吴哥窟前面的这片标志性的水塘前,来留影的人很多,我倒觉得这样身披袈裟的和尚,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吴哥窟与长城、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压婆罗浮屠,并成为“东方四大奇迹”。
▲在吴哥窟中心塔,只有一个字能描述这匪夷所思的台阶:窄;台阶只能横放下一只脚板,陡;阶梯角度为75度,险。台阶凹凸不平且被人踩得缺陷打滑,没有扶手栏杆。在下面观望着白黄黑各色人种,各式各样爬上天梯的姿态,简直就是一个万国大舞台。听说曾经有个法国女人掉下来即刻身亡,她的丈夫悲痛万分,在一边天梯上自费修了一条木栏杆。
▲吴哥窟最初是为敬奉印度教神灵所建,但是今天已演变为佛教寺庙。在方形广场的四个角上,各有一座石塔,而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更高的石塔,象征神话中的圣山。无论印度教还是佛教信徒都相信,中间这个神圣的所在就是宇宙的中心。像这个眼前身披袈裟的人,他似乎在膜拜着宇宙的中心。
▲橘色的袈裟、心中的信仰,佛龛的背后,廊道的尽头,总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才是庙宇里的精灵。
▲东方的浪漫和西方的传奇,吴哥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神秘侧影,诱惑我走近它,去触摸它的灵魂。在这个柬埔寨的旱季里,吴哥就这样以一种不负相思的美与我邂逅。
▲仰望的视角,曾经的吴哥王朝多少辉煌与辛酸的历史,写满在这长着青草的黑色台阶上。
▲在吴哥寺里探寻,每往前跨过一个门框,每向上踏过一层台阶,似乎就离神所居住的“曼荼罗”世界越近,却离人间越远…….
▲一群上了年纪的老外,坐在台阶上休息,斜阳从头顶照进来。。。
▲参观吴哥寺是一场挑战视觉和想像的艰难“跋涉”,纵情目光也无法阅尽它汪洋般奔涌而至的美。
▲当地人已经把吴哥寺奉为神庙,引领着他们的精神和思想。。。每天,都有很多前来寺庙祈福的柬埔寨人。
▲身披袈裟的和尚,也用起了智能手机。。。是爱疯,小米还是酷派? 哈,他是在了解吴哥的前世,还是在展望吴哥的来生呢?
▲吴哥寺每一层的回廊上雕刻着无数精美绝伦的浮雕造影,令人目不暇接,摄人心魄。据说浮雕大多取材于印度著名史诗《摩珂婆罗多》与《罗摩衍那》的神话故事。
▲吴哥寺外面的走廊两旁装饰着蛇形栏杆,或许蛇是吴哥最强大的护佑者,在数百年的岁月里护佑者吴哥王城的和高棉大地的风华色彩。然而,今天再看它已经斑驳得让人心疼。
在整个吴哥王城里,有大大小小的寺庙600多座,在那个时代,强大的吴哥王朝是整个东南亚荣耀的中心。除了上面这个久负盛名的小吴哥寺以外,东梅奔寺、有着高棉的微笑美誉的巴戎寺、塔布隆寺、女王宫等,都给人留下不仅仅是震撼,还有那些辉煌过后的无尽思索。
● 东梅奔寺
▲东梅奔寺庙(East
Melbon)是由多层平台堆建而上,她共有三层平台,其中两层平台四端皆有象形石雕,而另一层平台则为放置石狮雕像做守护状。最上层平台,共建五塔,除了方形平台四端各一外,中央主塔立于中央并且最高。
▲ 如果说早已从书籍文献中了解到吴哥的盛况,但那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扶摇飘渺的异域圣境。而当自己身历其间,亲手去触摸这粗糙冰冷的石块,举起相机将这眼前的实景收入囊中,那种满足感绝非一般感受。
▲那天太阳很大,我坐在东梅奔寺的石阶上凝视继而迷失,似乎是在感受信仰的魅力也折服于自然的力量。
● 巴戎寺
▲
巴戎寺是除了吴哥寺另一处壮观的地方。著名的“吴哥的微笑”石塔佛像群就在这里。据说这佛像的原身就是高棉王国伽耶跋摩七世国王(Jayaviravarman
▲这里的佛,不似中国佛教中供奉在寺庙里的泥菩萨那般浓墨重彩,衣饰华丽,透着一派世俗的喜气;这里所有的佛都以全用青石或褚土雕刻而成,而且所有的佛似乎是同一个面孔,厚厚的嘴唇,高颧骨,细长的眉眼半张半闭,嘴边带这一抹似有还无的笑意,分不清是男是女。这雕刻材质和表情的单一,非但不显得简陋,反而赋予雕像一种洗尽铅华的纯粹气质。这一个个安详而含蓄,神秘而富有魅力的面孔,被人们称为“高棉的微笑”。
▲
佛的微笑,走在吴哥,如行走众神之间,四处都是佛的踪影,或舞蹈,或微笑,或沉寂,或凝视……
▲在单色斑驳的背景下,任何鲜艳的颜色都是最好拍摄的素材;我喜欢这种强烈的撞色感,暖色在冷色调里的冲击。
●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之所以现在非常出名完全拜托于好莱坞大片《古墓丽影》
▲又是一个强烈的对比。这个像是来自欧洲的女人,性感地坐在石头上读书,恬静安详的样子,似乎自己是坐在欧洲一个极具情调的咖啡馆,而不是周遭都是古树盘根的吴哥塔布隆寺。她按照自己的时钟摇摆,自然之手也按照自己的方式不断雕琢和修饰着塔布隆寺。
▲塔布隆寺(TaProhm)就是借这种石和树“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离奇景致,为来人构建了一个迷宫般的世界。走在园内,古木参天,道路扑朔迷离,曲径通幽,热带雨林的潮湿给古旧的墙壁涂抹上浓重的石青色,苔痕斑驳,显得幽深神秘,穿梭其间,仿佛倒转回千年前的神秘世界。塔和树是两名互相抓着对方的摔跤手,只是这场比赛不是用分钟而是以世纪来记时的。
●女王宫
▲有人说“柬埔寨的吴哥给人的感觉是妩媚、阴柔、凄美的,是女人;埃及的金字塔却是粗犷、大气、恢宏的,是男人”,这个说法可以让女王宫很好的诠释。女王宫距离吴哥寺25公里,其建筑以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富丽堂皇而著名于世,有“吴哥古迹明珠”和“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
▲女王宫以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称于世,是吴哥古迹中风格最独特和最精致的建筑群之一。Banteay
Srei的意思是“女人的城堡”,据猜测是由女性修建和雕刻的。
从吴哥回来已经有一段时日,每每翻看照片回想曾经触摸吴哥那一刻的惊喜或者悸动,自己的心似乎又回到清晨踏进的那一座空没的神庙。。。那些似乎有着四维空间遐想的浮雕、图腾,让身心在周遭一片静寂中迷失,继而揪心的伤感又莫名的袭来,袭满全身。。。
有关吴哥的旅游线路及攻略,请关注下篇:浪迹四日,探访吴哥神秘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