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这里不靠山、不临水,方圆二百里内连个土包包的没有。在耕地没有被吞噬以前,每到初夏公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绿段子般的麦田;初秋,是错落有致的玉米、高粱、大豆、花生形成的大片的青纱帐。虽然这里的农作物品种不是很丰富,但人们还是会变着花样来折腾这点粮食。懂得粗细搭配、粗粮细作。面粉除了面条、水饺、包子等,还有油卷、馒头、烙饼、锅贴等;玉米面、豆面、小米面、高粱面等可以用来做窝头、面条、粗面馒头,农村原来最常做的就是用大锅烀饼子。只是现在住城里的人再想找那种大锅就难了,就是那种专门卖饼子的店也改用饼铛一类的炊具了。
传说婆婆家曾经在某个朝代开过旅馆加,我琢磨也就类似马车店的那种,还传说他们家男人擅长做那种大锅的发面锅贴。当然到我家这位这里是已经失传了,他只会说和吃,不会做。跟他回老家曾经吃过,也见过大伯哥做过,是比馒头好吃很多,做法跟烀饼子是一样的。大锅烧热,把面做成纺锤形,一面贴在锅帮上,盖好锅烧到半熟,拿半瓢冷水沿锅边从锅贴上面浇下去。目的是给大锅降下温,免得时间长了锅贴底部的噶扎煳了。
原料:面粉、酵母(锅贴)。玉米面、豆面、面粉、泡打粉、苏打(玉米面饼子)。
做法:1
(锅贴)面粉加酵母发较软的面团,发好揉光滑做成长条状,醒20分钟。电饼铛烧热放进醒好的锅贴,盖盖热15分钟,加两勺冷水用铲子铲一下锅贴,使之底上进点水,再加热15分钟。
2 (饼子)玉米面、豆面、面粉拌匀,泡打粉、苏打用温水化开加里面和成面团醒20分钟,做成饼状放电饼铛。其他跟锅贴相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