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品第2711期书法·隶书·苏轼《行香子·述怀》

标签:
每日一品书法隶书苏轼行香子 |
每日一品第2711期
书法 · 隶书
·
苏轼《行香子·述怀》
对宋代大文豪苏轼词《行香子·述怀》虽有耳闻,但从未细读,今读之,对作者思绪深有同感,遂把它书写下来。这首词原文如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这首词约作于宋哲宗元祐(1086-1093)年间,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遭政敌多次陷害,虽未果,但他已厌倦了这种官场互相倾轧之风,身心俱疲,遂产生退隐思绪。这首词便是他思想的真实写照。大意是说,夜气清新,尘滓全无,月光皎洁如银。值此良辰佳景,美酒盈尊,对月痛饮,尽情享受人生。但也让他静夜沉思,深知一切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费力 劳神。人的一生就像白驹过隙须臾即逝,又像燧石击火一闪即灭,更像梦中黄粱虚幻无实。想想自己虽然满腹经纶,却不被知遇,无所建树。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尚不知何时能够归隐田园,不再为朝廷之事勾心斗角,心甘情愿去做个悠闲之人。自己要求不高,只要平时有琴可弹,有酒可饮,有溪云可赏,就心满意足了。
苏轼是一个思想复杂和个性鲜明的作家,在作品中既有建功立业的积极思想,又时而流露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客观地说,个人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在封建社会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多次遇到挫折之后产生退隐思想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并不厌弃人生,他们的退隐是有条件的。我们应该历史的看问题,对他们报以同情之心,不可用现代眼光去苛责他们。
这幅书法用尺六屏仿古描龙宣纸书写,具体尺寸为180 ×48厘米。
——武锋(一峰)